蛙声浩荡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惊蛰一到,倘若此时苍穹没有滚荡的雷鸣,千万不要有所遗憾,大地自有更为浩荡、广袤、抒情的声音来承接,同样能宣告季节的来临。
  这,就是蛙鸣!
  在故乡,恐怕不会有人知晓,整整一个冬天,蛙类会在幽秘的洞穴深处做怎样的禅思?人们只知道,时令一到,蛙类仿佛接到号令似的,纷纷从泥土里跳将出来,不知是哪一只起了头,“阁,阁——”很快得到响应,此起彼伏,声动十里。
  这蛙声,到底该怎样来定义?有人说是“呱,呱——”,但我认为不太确切,只有自小在鄉野长大的人,才能真正弄懂蛙鸣。“呱,呱——”之音,让人感觉聒噪、煽情和炫耀,这与蛙的脾性不符,而“阁,阁——”之鸣,才能准确地表达蛙类与世无争、怡然自乐的本性。
  故而,蛙的鸣叫,应是呼喊,是高歌,是感怀,发自肺腑,出乎本能。
  青蛙是大地之子。为春天而欢鸣。清晨,当一头水牛从村庄出发,沿着田间小路走向河滩,它是幸福的。牛得用响亮的跫音提醒它。当走过后,留下的一盅盅蹄印,很快会贮满蛙鸣。
  牛来到河滩,见到一大丛草,它不会直接啃,而是提前喷几下响鼻,给草里的青蛙提个醒,我老牛来啦!等小家伙们跳出后,再食。对牛的回报,是当老伙计浴在水里时,蛙纵身一跃,端坐牛背,尽情抒唱。这一大一小、相依相偎的情景,让人顿觉妙趣横生!
  听蛙,我以为最佳时分是雨后,月下。
  骤雨初歇,草叶上清光闪闪,蛙声群鸣,这露光跟着一颤一颤的,令人怦然心动。空气潮润润的,蛙声远远近近,此起彼伏,尽管繁密,但听的人却一点也不觉得聒噪,觉得耳顺,是一种享受。
  反而,如果你此时走在旷野,却听不到蛙鸣,或声音稀落,你会感到心中空荡,心生怅然。
  月夜听蛙,蛙声会令人想起许多旧事,感觉蛙声里,有一种神秘的气息。蛙在暗处,你在明处,感觉蛙声像潮水一样涌来,将你包围,慢慢地,你会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音符,乘着蛙鸣,在月光里飞翔,飞向星河,茫茫……
  此时听蛙,我往往会想起蛙神的传说。故事发生在家乡,讲的是有一位青年男子,父母早亡,家徒四壁,独自耕读。一日夜晚,他牵牛到湖边夜饮时,忽然发现身边伫立着一位身着绿裙的妙龄女子,肤白貌美……余下的故事,有多个版本,勾人遐想。
  春夜灯下讲蛙神,大人百讲不烦,小孩百听不厌。当听完故事后,我不会再向着青蛙玩“飞石”“飞刀”“飞叉”等游戏了,怕破坏心中美好的形象,担心遭报应。
  在乡间,听蛙夜行不怕。我至今仍相信,有蛙鸣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能镇定人心。早年,通讯不发达,有人生病,或升天,就得到邻村请医生、找人,不得不走夜路。此时一个人走在旷野,心是虚的。如果在前方、身边、周围有一片蛙鸣,那准能提神壮胆,希望蛙声再响些、再密些!
  春日多好音,当数青蛙鸣。
其他文献
一.  去年深秋,我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的一次画展中,看到青年画家崔晨宇的一幅粉画作品——《在束河》。画中,一位满脸褶皱的纳西族老太太坐在古旧的木质摇椅上,双目平视前方,她的身后是石头堆砌的巷子,结伴而行的年轻姑娘,还有随意放在路边无人看顾的银饰小铺。落日熔金。枯叶满地。天地屏息。一缕斜阳散落,将一个苍老佝偻的身影拉长。  时间在她的沉思中摇晃。就在那时,一个摇摇欲坠的瞬间,我想到一个词语——枯索
谦虚的河流总在大地的最低处,向着不能再低的低洼处流淌。  我们站在高处看低处的河流,悠然的河流,会有心旷神怡之感,这便是河流带来的美好。低处的河流,能够让你俯视它,让卑微的视线有了长长远远高高低低弯弯曲曲的错落。  人,就是这么浅显,略沾沾自喜。爱攀比。比人高了,比人赚了,或耍了什么聪明就莫名的快意,像是一种荣耀与智慧。即便是按捺着这来自心脏跳动的喜悦,目光还是一样流露出鄙夷的神情。  河流就不同
天妇罗其实是油炸食品,日式料理的一类,用面粉、鸡蛋与水和成浆,将禽类肉、鱼虾或者时令蔬菜裹上浆,油炸成金黄色,蘸酱油和萝卜泥调成的汁吃。好名字岂止对人来说重要,就是食物也同样如此。  《海街日记》,去年的电影,与《小森林》一起被森女们追捧。电影中最小的妹妹铃子到镰仓和姐姐们住在一起的第一餐,要的便是藕片天妇罗。鲜藕去皮切片用盐水浸泡20分钟,低筋粉和鸡蛋加水混合成稀薄像浓米汤样的浆,藕片先蘸干面粉
带孩子来园子玩的时候,我总是会带本书。园子花草丰美,空旷清幽,适合孩子玩耍,也适合读书。来园子里散步玩耍的人多,读书的却寥寥。两年里,也只有我这个早已走出校门的、已做了母亲的人,很不合时宜地捧着本书,跟在孩子后面跳来跑去,然后在孩子安静地看小蚂蚁或者玩土玩石子的时候,逮住空闲看几眼书。  碰见我的人,也多是踏出校门多年的,总是会说:这么用功呀,看的什么书啊?各种目光,各种语气的都有。我总是报以微笑
婚嫁篇  皖地西南,古称舒州,别号宜城,千百年来,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誉,历史的积淀,使其乡风民俗也与众不同。  历代以来,男婚女嫁皆是乡村头等大事,皖西南的婚嫁迎娶,大体须经四道程序。首先隆重出场的是介绍人,俗称媒人。媒人大有来头,非村庄德隆望重之人不可胜任。爷在世时,便是名动乡里的老媒人,其时我才十岁出头,因爷的档期太忙,不时被他喊了去代赴婚宴。  媒人走村串巷,精心搜集
韩伟,目前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从事文艺理论、中国美学、东亚文化的相关研究。曾获“青年龙江学者”、黑龙江省“六个一批”青年理论人才等称号,是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入选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20年5月,他获得了第二十二届“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在黑龙江卫视《开课啦》栏目进行多次授课一条不一样的科研之路   回顾自己的科研之路,韩伟表示当年考虑研究方向
荀笑红,哈尔滨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顾乡排水公司女子清掏班班长。   960多座检查井、1000余座雨水井,管线总长度达68公里,分布在66条街路上,这就是荀笑红负责的管区。   20余年来,她默默奉献在排水一线清掏岗位上,任凭着风吹雨打不躲不避,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她以维护百姓的安危、城市的运行为己任,在排涝一线冲锋在前;她以百姓利益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舍小家为大家,以百姓满意为一切工作的落脚
2017年4月,一档以“父母教育”为主题的《耐撕爸妈》的网络综艺节目上线腾讯视频,第一季12期播放量超过5亿次,一跃成为育儿领域的爆款。节目策划人可不简单,她名叫周洲,曾经担任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主持人20多年。从央视节目主持人变身创业者,周洲的身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人生处处是风景  周洲是江西南昌人,199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江西电视台,成为一名少儿节目主持人。1995年,周洲参加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让原本迎接春节的喜庆气氛,蒙上了一层阴翳影。可有一群人却战斗在防疫的第一線,他们是光荣的志愿者,是永不“掉线”的青春力量。
那日,杭城河坊街人群攒动,热闹非凡,围观的百姓都知晓今日新开的同泰堂当街制作全鹿丸。前几日他令伙计们张灯结彩,张榜告示街坊。今日鸣锣击鼓,将活鹿抬出,绕街一圈,当众取血,广庭之下,与当归、玉桂、补骨脂等原料拌匀。   喝彩声一片。   站在店前的掌柜郑九仁面容清瘦,戴一副阔边眼镜,蓄着短须,慈眉善目,嘴不离烟斗。   郑掌柜有雅兴,调配药方签章,喜冠以“福仙芝”“济世丸”“圣道丹”等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