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需法治思维护航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xi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寒假前夕,浙江某中学德育处向学生家长发出一条短信,要求孩子“不与社会不良青少年或职高学生混在一起,以防上当受骗或被欺负”。
  又是限制人身自由!一下想到了另一则报道:某学校与学生签订《协议书》,要求“男女生交往务必遵循在明亮地方,五人以上在场”,“男女同学平时距离不能小于50厘米,男女生不得同桌吃饭”,违约需向校方支付违约金。二者如出一辙!
  学校这么做,也许是出于爱护学生之心,却是赤裸裸的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学校限制学生的交往对象,显然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各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在教育领域,依法治校全面展开。一些学校在法治的路上顺势而为,但也有一些学校反其道而行:有在校门口派人手拿电子报警器对学生搜身的,防止学生带手机进校;有对学生私人信件提前查看的,以“规范”学生交往对象;有把学生分等级的,在义务教育阶段设“快班”“重点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写得很明白:“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出现这些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是学校管理者不懂法吗?恐怕不完全是。如果哪个成人不知道私拆他人信件违法,那他可能来自火星。江苏一学校制定《计划生育暂行规定》,女教师怀孕需校长签字,被人们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谈。是这个校长不懂法吗?谁这样想,谁就是在怀疑我们校长群体的智商!一些学校管理者公然违法,不是不知法,而是知法犯法,是官本位思想、习惯性思维、侥幸心理在作怪。归根结底,是缺乏法治思维。法治思维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树立法治思维,是依法治校的前提。
  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人,核心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违法行为不仅侵害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而且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阻碍了教育综合改革。学校管理者树立法治意识,在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规章制度过程中,必须尊重法律。这需要树立以下四种意识:
  一是要有上位法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强调:“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也规定,下位法或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上位法告诉我们哪些可为(权利)、哪些不可为(义务)以及如何作为(程序),因此,校规校章必须服从法律法规。
  二是要有程序意识。法律程序是指按照法定的时间、空间、方式和关系进行的法律行为。履行法律程序,目的是约束适用法律者的权利。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呈现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教育管理亦是如此。学校管理者在做出重大决定和出台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好教职工代表大会这个制度和平台,确保每一项重大规定、制度不是学校行政会议研究或校长个人意志决定,而是学校管理者充分征询广大师生意见,吸纳教职工代表共同研讨、论证的结果。一方面,这可以确保决策的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这也可以增强学校教职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提高学校管理团队的公信度,促进学校团结、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要有底线意识。底线就是最低要求、最低标准,突破底线就会触犯党纪国法。校长集教学权、财务权、人事权于一体,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复杂时期,很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和诱惑。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上,要敬畏人民、谨慎用权,讲规矩、守纪律;在处理个人政绩和学校发展的关系上,要防止急功近利,把个人成长融入学校长远可持续发展之中;在处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上,要防止无原则的灵活;在处理讲原则和讲感情的关系上,要防止是非不分、善恶不明,防止以感情代替原则,坚持干净做人、公平处事。
  四是要有“人情”意识。法理不外乎“人情”。法治思维也不排斥“人情”意识。这里的“人情”不是指“日常的人情世故、人脉关系”,而是指社会伦理道德和人类思想感情。虽然我们需要尽力规避“人情”对法律的消弭,但也要认识到情法交融的价值和意义。只有符合“人情”的法,才是良法。学校作为一个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的地方,学校管理者更需要关注师生的情感、情绪,用情感手段来约束人的动机,使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让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刚柔相济、相互补充。如限制女教师生育、限定学生交往对象,这些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网络事件就是没有关注师生情感的不良结果。
  学校管理者树立法治意识,在处理事务过程中,也要依法办理。近年来,发生学生安全事故(哪怕是学生暑期河塘溺水死亡)后,家长经常会来校拉横幅、发传单,高价索赔,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不少专家学者称之为“校闹”。大多数校闹的结果是,学校为了维护形象,无原则退让,以支付精神慰问费的形式息事宁人。有时候,学校充当了“冤大头”。碰到这类事,学校要放得下面子、挺得直腰杆,聘请专业律师,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规章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分析研判安全事故的责任:对学校没有责任的安全事故要坚决说“不”;对责任不清的要调查清楚;对负有责任的要根据责任大小承担责任,大多数情况下要由校园安全责任险赔付;对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对于无理取闹扰乱教学秩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师生个体性情不一,依法治校,学校管理者只有牢牢抓住法治思维这个“压舱石”“助推器”,才能确保科学发展路径不偏、教师队伍凝聚不散、和谐稳定局面不破,使学校畅行在法治的航道上。
  责任编辑/刘 烨
其他文献
青春躁动不是欺凌同学的借口,年少无知也非暴力虐人的理由。遏制校园欺凌,必须要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引导家庭、社会参与其中,建立共治防控机制。学校管理乃至实施惩戒的目的
<正>广州市天河中学于2010年跨入广东省国家示范性高中,被誉为"珠江岸边的现代书院"。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使命,以"传承·兼学·敏行·效国"为校训,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主动性和自制力是健康人格的核心,也是两颗最重要的“种子”,青少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两颗“种子”都发达的人,这就要培养他们做事具有主动性和自我控制的好习惯。  何谓主动性和自制力?  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像上海这个地方,接触了很多西方教育的思想,特别想让孩子自由、快乐、幸福地成长,不要给孩子那么多的束
一、问题与方法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吹响了号角,素质教育应运而生,从此,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处于一个深刻而激烈的博弈之中。我们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既是家长的期望,也是学校教育的追求,同时还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诉求。尤其是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发达地区的家长更应该具有更为长远而宽阔的视野,面对学校教育,家长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和价值取向呢?鉴于此,我们特别想了解发达地区的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一些
近日,90所参加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公布自主招生简章。据《广州日报》记者梳理,与去年相比,几乎所有高校对“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都有明确的要求。  笔者为高校重视这两种品质而欣喜,但如何定义和考量值得探讨。那么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各是什么呢?学科特长可以理解为在某一学科展现出异于常人的优秀特质,它较容易通过学业成绩、竞赛成果等来衡量,可以说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而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
2015年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回顾2014年主要工作时着重指出:“农网改造稳步进行。”体现了对农网发展的重视,对供电企业和广大员工辛勤付出的肯定。
德育治理是教育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丰富性和可能性将在教育治理的实践深化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开拓,德育治理的正能量也将为教育治理的持续推进发挥重要作用。
<正>道德教育应当是整全的,不管是在虚拟网络生活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道德教育都应该引导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审视规则,通过培养能够理性自治的道德人来实现道德人格的健全
寿光现代中学坐落于山东省寿光市弥河河畔,风景优美,环境优雅,是一所集城市建筑、园林建设、教育科研、科普创新于一体的现代化学校。办学十六年来,学校以“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
近期《扬子晚报》报道,苏州某初中校园开设了“爬树课”,此闻一出即引发各方哗然,质疑之声四起:爬树也能成为体育课?进而思之,似乎见怪不怪,原本就该与自然、生活融为一体的体质教育,现在却已变得面目全非。在保护学生安全的名义下,校内跑跳代替了自然界中的跋涉与探险,学校竞赛项目代替了生产生活中的劳动,体育课堂更多时候被局限在训练房内;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名义下,很多学校还私改国家课程标准,公然将体育课上成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