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巧花匠 倾听花开声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镇西老师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我是语文教师,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倾听‘花开的声音’。"在平凡辛勤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像李老师那样,怀有一种诗意的情怀,做个"巧花匠",倾听花开声。一.和风细雨育花苗在2005年教师节曾发生这样的一件事:我中午值日时在讲桌前改作业,回办公室时刚买不久的钢笔忘了拿,等第一节课上课时发现钢笔不翼而飞,我问:"谁看见我的钢笔没有?"无一人应声。这可是第一次碰见这种事,真是教师节一件特殊的"礼物"!当时心里很生气,但这是上课,我强压怒火,将课上完。
其他文献
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作文也不例外。“生活”之表现在作文中,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是作者的观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能力培养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客观上它需要写作积累,主观上它需要写作心理。主观客观融合则是写作表达。平常作文往往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学生叫苦连天,甚至视
曾经有人把语文教学概括为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由此,语文的难教就可见一斑了。十几年
文学教育是将文学推向全新的角度,以文学的鉴赏和创作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情怀,成为推动整个民族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校园文学社团则是校园文学教育质
子日:“不学诗,无以言。”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祖先为我们留下了璀璨夺目、浩如烟海的诗歌杰作。诗孕育了伟大的民族,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一代代炎黄子孙徜徉在中华诗歌
有一幅名画《目送飞鸿图》,画面上没有一只飞翔的鸿雁,只有草坡上伫立的一位雅士,正在凝视远方缥缈的云天。南宋著名画家马远有幅代表作《寒江独钓图》,画的是水面上漂浮着一
《荷塘月色》历来就是备受人们推崇的大家名篇,不同层次的读者,带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情感去品读《荷塘月色》,就出现了对其主题和情感的多样性解读。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
人们在阅读古诗时常常会被诗中的一些景色描写所吸引,诗歌中的一行行文字所透射出来的仿佛是一幅幅绝妙的风景画。诗人们把自然风光融于自己的情感之中,让人透过其文字去领略
针对目前学生现状,不能专心于课堂,不能专心于学习的情况进行探讨。呼吁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更应关注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解决他们心理上的困难,让
诗词作为艺术文学,是以形象说话,而形象往往具有大于作者创作本义的情形,即所谓“形象大于思想”。下面我想以自己教学《锦瑟》的感悟,来谈谈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创造性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