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处理方式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zh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和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旅游业不断蓬勃发展,旅游英语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语言形式。本文主要从两部分行文:第一部分,介绍旅游英语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差异;第二部分提出处理旅游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策略和方式,以强化跨文化交际力度,合理解决不同类型的旅游英语翻译问题。
  关键词:旅游英语;文化差异;处理方式
  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也铸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每个国家在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上存在一定差异,这不仅需要翻译界的工作人员了解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特征。同时也需要其拥有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够准确的传递文化信息,切实处理旅游英语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将中国文化带出国门,勇于吸收外国先进文化,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一、旅游英语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国家在文化背景、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这则导致两种文化在语言形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定差异。汉英两种语言在旅游英语翻译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形式、价值观念及语言表达形式上的差异,具体如下。
  首先,汉英语言在思维形式上的差异。中国人在言谈、举止上更偏向于含蓄、感性,在言语中的表现则为潜台词,潜台词的表达更倾向于那时那刻心境和情绪的表达。而西方人更偏向于理性、科学,体现在言语上则表现为客观、严谨。而在旅游英语的翻译中,中国人习惯增加自身对景点或景物的理解,例如,长城翻译为“The Great Wall”,故宫翻译成“The Forbidden City”,陕西秦始皇兵马俑翻译为“Terra Cotta Warriors”,这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民族信仰。
  其次,在价值观念上的差異。中国人习惯于用优美、华丽的辞藻、排比句、凝练的语句对景点进行表述。而西方人更倾向于直观、简单的表达方式,因此,西方人更加注重对地理环境和旅游景点服务设施的传播。此种差异,直接导致在旅游英语翻译中,西方人难以理解中国人的翻译方式。
  最后,对于初次接触旅游英语翻译的工作人员,其对英语翻译的认知停留在翻译表面上,认为英语翻译出的旅游景点,缺乏必要的内涵和文化特殊性,平淡乏味。而西方人则认为此种直观的翻译方式可直观、具体的表达旅游景点的实际情况,更具有文化魅力。因此,针对旅游翻译初学者而言,要懂得应用多种形式的表达展现中国旅游景点的文化魅力,让外国人更好的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美感。
  二、处理旅游英语翻译中存在文化差异的方式
  (一)翻译历史文化及人名旅游景点
  在景点翻译中,包括两种翻译形式,一是使用汉语拼音进行音译,二是考虑译文的跨文化意识。使用汉语拼音进行景点翻译,可让外国游客读懂景点,例如,安徽黄山译为“Mount Huang of Amhui”,长江三峡译为“the Three Gorges on the Yangtze River”。此外,在旅游景点的翻译过程中,还应注意表现译文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达到跨文化交际的需求。若只是用汉语拼音对景点名称进行简单翻译,外国游客或许可以用汉语说出景点名称,但难以真正理解其中存在的内涵和意义,甚至会导致游客产生负面、消极联想。
  通常情况下,山、河、湖、园、海等名称的翻译,均与英语中的翻译一致,也可与汉语拼音相同的方式呈现。混合式的翻译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此种翻译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性特征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完整且全面的方式,还可让中国的地理环境信息在世界内广泛传播,增近中国与世界间的距离。例如,仙女峰译为“Fairy Peak”,女娲泉译为“Nv Wa Spring”。中国神话故事中有愚公移山,若愚公移山译为“the foolish man”,其中foolish含有一定的贬义。但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宣传愚公矢志不渝、敢于坚持的精神,因此,要译为“Yu gong-the silly old man”,这样的翻译不仅避免歧义,同时也起到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作用。
  (二)翻译历史文化词汇旅游景点
  由于中西方文化在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中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进行旅游翻译中,难免需要对历史人物、朝代官品等特定的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景点进行翻译。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并不仅仅包括文化背景和社会差异本身,更重要的是译者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例如,在对一些有文化典故的地点进行翻译时,不仅需要翻译典故的字面意思,更需要表达其中的内在含义,让国外游客真正了解典故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和内涵。
  (三)翻译地域文化词汇旅游景点
  地域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且其发展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域环境中。由于地域文化和地域环境的条件的融合,再加上当地区域的文化烙印,从而形成一种特殊文化。针对某一特定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在翻译中选择不同的方式。以方位表达为例,古人习惯以东方为左,以西为右,而在英文表达中,东南、西南表达为southeast、southwest,常将南放在东、西方位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在旅游英语中具有较强的文化传递性和操作性,其本身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性质。在翻译过程中,不仅需要实现语言形式的等值翻译原则,还需要切实考虑具体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语言表达习惯,从不等值的方面实现文化间、语言间的翻译。在进行旅游英语翻译时,不仅要超越语言本身的障碍,更要超越文化间的障碍,处理旅游英语翻译间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德军.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处理方式[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02):120-123
  [2]马丽群.浅析英语文学中文化翻译差异处理的技巧[J].作家,2013(09X):165-166
  [3]王严超.旅游英语错误分析——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121-124
其他文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且当前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一系列的问
王德泉,1941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三峡画院学术委员、一级画师,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师从著名画家龙瑞先生.专攻山水,画风以凝重厚实见长.他待人谦逊诚恳,不图虚名,一心向艺,
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而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提升语言技能.谐音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在对
摘要:在我国旅游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会有很多国外游客慕名而来,这就需要旅游译者从翻译和文化两个方面同时出发,对旅游景区的文化背景、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思维模式进行翻译,尽量将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文化移植做大最大化,文化和语言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的根源是语言,语言又承载着文化。所以,本文就旅游英语在翻译中的文化移植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日后的旅游英语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旅游英语翻译;文化移
《西游记》约成书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明代中叶,它和《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以及《红楼梦》都是我国明清时期最具有代表性、最著名的长篇小说.它们的出现
期刊
刘天明,笔名醉石,生于牡丹之乡洛阳古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定居北京,牡丹斋主人,从事牡丹画研究40余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河洛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翻译技巧,分别从文学作品翻译的美,政论文章翻译的精,科普知识翻译的准总结翻译各种文章的方法与方式。文学翻译的优美性和韵律感,政论翻译的严谨性与逻辑性
1955-1966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具有深刻的社会实践意义,对在当代大学生中进行实践教育有启发作用,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戴维是我家隔壁邻居.他有两个儿子,一个五岁,一个七岁.这天,他在院子里教大儿子凯力用汽油割草机.正当他教凯力怎样在草坪尽头推动割草机时,他的妻子简喊住了他.戴维回身同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