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高表达Siglec-1并与炎症反应指标相关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w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Siglec-1)在自身免疫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 AIT)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AIT炎症反应指标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在培养的PBMC原代细胞中探讨Siglec-1激活对调节辅助性T细胞分化、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

方法

收集3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AIT患者、30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外周全血和血清,ELISA检测血清可溶性Siglec-1(sSiglec-1)水平,RT-PCR、WB检测各组PBMC中Siglec-1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14单核细胞中Siglec-1水平及Th1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体外培养AIT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BMC,单独应用脂多糖(LPS)或与不同浓度的碘化钠共同刺激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14单核细胞中Siglec-1水平及Th1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变化。

结果

AIT患者血清sSiglec-1、PBMC中Siglec-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14单核细胞上Siglec-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h1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原代培养PBMC 72 h,5×10-5 mmol/L至1×10-2 mmol/L浓度的碘化钠上调正常人及AIT患者PBMC中Siglec-1表达(P<0.01)。AIT患者Th1细胞比例(%)和Th17细胞比例(%)升高(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正常对照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Siglec-1在PBMC和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有可能作为AIT的生物标记;碘可能通过激活AIT患者Siglec-1并影响Th1细胞和Th17细胞分化来调节AIT的免疫炎症反应。

其他文献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早期准确复位、稳定内固定、减少局部血供破坏或改善血流灌注是确保骨折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鉴于血供中断是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公认原因,提出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治疗措施应以恢复股骨头血供为前提,我们为此作了一些尝试。本文就创伤性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预防提出一些看法。
目的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臂丛损伤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及伤后一般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74家医院于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531例臂丛损伤病案资料,分析该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通过随访了解伤后疼痛和心理状况。结果74家医院收治的创伤人群中臂丛损伤的发生率为1.01%,20~29岁年龄段占34.46%,男女性别比为6.48∶1.00,南宁占22.60%;交通事故伤和坠落伤各
目的探讨应用腕横纹部带蒂皮瓣修复拇指近端离断再植时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12例复杂性拇指离断伤,患指近端指动脉均撕脱缺损,并伴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 ×3.0 cm~5.5 cm ×7.0 cm。行拇指离断再植术后,应用桡动脉掌浅支蒂腕横纹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缺损的软组织,腕部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后门诊随访复查皮瓣成活情况。结果本组1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
目的探讨应用指深屈肌腱部分腱束转位重建指伸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4例外伤导致的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患者,采用指深屈肌腱部分腱束转位重建伸肌腱止点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应用支具固定患肢于背伸位4周,并在理疗师的指导下渐进性进行功能锻炼,并定期进行随访。结果术后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
急诊外伤中拇及手指缺损修复方法较多。本例患者因外伤导致拇、中指、环指缺损同时伴下肢多段离断毁损,无再植条件,较为罕见;利用废弃肢体再造手指缺损是此类患者的最佳适应证,可I期完成拇、手指再造,重建手部功能,避免II期再造指时切取足趾,造成供区损害。
目的探讨应用髂腹股沟嵌合穿支骨皮瓣修复四肢骨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18年2月,对11例骨不连或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以吻合旋髂浅动脉为蒂的嵌合穿支骨皮瓣修复7例,应用以吻合旋髂深动脉为蒂的嵌合穿支骨皮瓣修复4例。骨瓣切取大小为2.5 cm×2.0 cm×2.0 cm~6.0 cm×3.0 cm×2.0 cm,皮瓣切取大小为5.0 cm×3.0 cm~17.0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联合植皮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至2017年9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联合植皮修复手、足部不规则创面20例。根据创面面积大小和形状,按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走行附近找分支入筋膜,切取筋膜瓣3 cm×5 cm~8 cm×12 cm,覆盖创面,吻合血管后,将中厚皮片植于筋膜瓣上。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成活情况及修复部位外形与功能,评估
目的探讨改良游离臂外侧下部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外伤入院患者12例,患者为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其中手背软组织缺损8例,指背软组织缺损2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2例,手术方式采用改良法,即以游离桡侧副动脉后支远端为吻合口逆行吻合血管,在臂下部远端以穿支点设计螺旋桨皮瓣,获取足够长度可供吻合的血管蒂,修复软组织缺损面积2.0
期刊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中环状RNA(circRNA)的差异性表达,寻找T2DM的诊断标志物。方法采用微阵列分析从3个正常人和3个T2DM患者外周血中严格筛选出数个差异表达circRNAs。扩大样本量[对照组(NC)20人,糖调节异常(IGR)20人,2型糖尿病(T2DM)20人],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测定,进一步筛选差异性最明显的一个circRNA,对确定的cir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