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在互动中求高效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KGJBNLRBKJGWI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教学为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既不能单靠教师讲,也不能只凭学生听.那么,如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打造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没有互动就没有教学,数学教学必须通过师生间有效互动来实现高效.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1.转变角色,平等互动
  互动课堂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才能是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的积极参与,更是有效的体现了师生、生生的平等互动.教师贴近学生,学生努力变成“小老师”,师生间互教互学,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教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时,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两个角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截成的同位角?看似简单的问题有些学生却不知如何回答,我想,学习几何问题一开始决不能急,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于是,我让学生自动分组,鼓励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学习,相互帮助,让每个人都开口说话.五分钟过后,这些学生回答的就非常完美了.我对他们的宽容和鼓励点燃了他们求知的热情,使他们乐于学习,乐于互动,以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二、给学生搭建互动平台
  1.设置生动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调,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乐于参与互动,要使他们对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这是不是学生所关心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否有联系——即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的情境是否突出教材的主题,是否是有效情境.如果做到这两点,学生的参与面一定会大幅度增加,还有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这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小组得出结论: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组成三角形,进而自然提出问题:三条线段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可以组成三角形?从而导入新课.
  2.创设舞台,展现个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在参与合作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所以我在数学课上,给他们创设一个施展才华的“小舞台”,让他们争先恐后到讲台展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这一节时,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探索与交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再动手操作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到讲台上展示正方体的展开图,最终得出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实现数学课堂互动
  1.鼓励学生质疑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中不再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原先的“一问一答”的课堂模式变成了互问互答.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的不同回答,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和质疑.对于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
  例如,课堂上学生提出他们预习时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帮助,提出问题,共同解决.这样,在解答疑问中就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让课堂成为学生活泼成长的地方.
  2.调动各种感官,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参与
  互动教学贵在一个“动”字,动脑、动手、动嘴、动情,在动中获得快乐,在乐中获取
  知识,从而使教和学都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例如,在教学《梯形》第2课时,知识目标是让学生能添加简单的辅助线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得到辅助线的添法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的互动分为三个步骤:
  (1)拼一拼 拿出一副七巧板,请选择其中的若干块拼成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看谁拼的又对又好.七巧板是学生小时候的玩具,对他们而言非常熟悉,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然就高.
  (2)画一画 给你一个梯形,你能把它分成我们所熟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吗?请学生分组交流后展示成果.这样,先操作拼體形,再分梯形,对中等以上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从而就自然地引出梯形辅助线的一些作法:平移一腰法和作高法.
  (3)想一想 你能否用补的方法将一个梯形补成三角形呢?这个问题是针对基础比较好学生的,启发他们由分到补,对他们进行思维的拓展,从而又得出用延长两腰作梯形辅助线的方法.
  (责任编辑 黄桂坚)
其他文献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学生就无法进行主动的物理学习,更不用说新课强调的物理探究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物理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和藝术,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发现、提出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  问题导学法就是以问题为契机,引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从物理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谈谈初中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教学任务,依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情,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分析或合作作出正确解答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只有科学地找出疑问、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去思考、去解决。如何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和艺术,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突破性提问  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的放失。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问题,并设计好
现如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且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其原因是很多教师开展的物理教学活动都属于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很多物理教师在寻求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争取在物理教学中实现物理学科目标的同时,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所谓有效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一定的进步。那么,教师,应从哪些方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掌握方法的主阵地,课堂要实现高效必须相信学
首先来看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福建师范大学的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师生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两方面都得到发展,只有这两方面都得到发展,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依据这种理论,我们可以把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述为:通过英语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活动,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英语语言技能、英语语言情感都得到发展。这种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就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认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