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在哪个班级,学困生的问题,都是班级教育中令人头痛的普遍问题。但任何一个学困生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要善于发挥他们的特长,以此为转化的突破口。正如陶行知所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结合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有爱心
学困生由于学习纪律等方面相对落后,往往给教师工作造成压力。给教学工作和班风带来消极的影响,因而很容易使教师产生厌烦情绪,而对其另眼相看或当作批评的靶子,这样不仅不利于学困生的转化,而且会适得其反,所以,对待学困生,教师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以充满爱的胸怀和与人为善的态度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尊重他们,真诚地与他们沟通,感情上与他们贴近。这样才能有效的实施教育和转化。对待学困生,切忌过分严厉,冷若冰霜或采取怀疑,嫌弃,压制惩罚等方式来对待他们。同时,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等给予更多的关怀,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真诚疏导,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的爱心还体现在每一个细小的举动之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目光,都会使他们深切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心,从而唤起他们的良知和美好的情感,取得特殊的感化和教育效果。
二、教师要有耐心
学困生的缺点和毛病是多种多样的。对它们的转化也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而且许多学困生在转化过程中还常常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教师在转化上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耐心。耐心诱导持之以恒,寻找有利的教育时机和方式,启发他们自觉防止出现反复,引导他们有效地克服反复,争取进步。对他们的批评教育要把握好标准和尺度。做到不袒护错误,也不一味去斥责,要给予他们改过时间,绝不可要求过高或操之过急。
三、捕捉闪光点
学困生的缺点固然多,但是他们也有充满热情的时候,教师应该以极大的热情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对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每一个进步,都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把它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既要给他们充分的温暖,尊重和信任,又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取胜机会。例如我班有一个学困生,名字叫小欢,他的成绩是很差的,纪律松散,常常欺负同学,他是一个使老师头疼的学困生,但是,有一次班上有一位同学不小心弄伤了手指,流血了,小欢同学看见了,马上把自己带来的止血贴给那位受伤的同学,并且帮他包扎了伤口,我知道了以后马上在班上表扬他,说他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同学之间就应该这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叫大家向他学习。小欢同学听了感觉有点不好意思,腼腆地低着头。从那以后,他在纪律上改变了很多,特别是不再欺负同学了,这点有了很大的转变,并且与同学能够团结友爱,虽然在学习上仍然还没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纪律上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违纪了,不再欺负同学了,而且有好东西能够與同学分享了,一直到毕业那天,他都没有再出现欺负同学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热情鼓励,循循善诱,寓教于爱,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够得到改变,用循循善诱之心去医治学生受创的心灵。学困生,尤其是多年掉队的学困生心灵上往往有这样那样的创伤,成为他们前进的障碍,要扫除这样的障碍,必须抚平心灵上的创伤,而这靠训斥打骂无济于事,有时会适得其反,只有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地做工作才能医治温暖其受伤的心,为促使其转化创造一个先决条件,用学困生的闪光点照亮前进的路,为学困生鼓舞其志气,并动员其他学生一起关心帮助他们。
四、要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学困生由于纪律学习等落后于人,他们的心理受到压抑,失去学习的信心,或者会有自卑感,所以教师要使他们树起积极向上的信心,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对于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也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我班有一个同学,他的成绩是班中最差的,纪律也不好,经常逗同学,或者午睡晚睡时间,说话影响同学休息。但是他的思想品质并不坏。有一次他捡到十块钱,马上交给了我。我马上在班上表扬了他,表扬他具有拾金不昧的精神,让大家向他学习,他听了表扬后,高兴极了。那一堂课,他听得特别认真,从来没有坐得那么端正。并且从那以后他违反纪律的现象减少了很多。而且经常为班级做好事,作业也经常能够按时完成了,同学们都能看到他一点点地改变。
总之,教师对学困生的转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切实转变育人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做长期深入细致的工作,多关心爱护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信心,积极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的工程,是一项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长期工作,但只要教师情真意切地教育和帮助,向他们倾注爱心,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坚持耐心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对他们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帮助他们找回自信,他们也能够不断进步的。
一、教师要有爱心
学困生由于学习纪律等方面相对落后,往往给教师工作造成压力。给教学工作和班风带来消极的影响,因而很容易使教师产生厌烦情绪,而对其另眼相看或当作批评的靶子,这样不仅不利于学困生的转化,而且会适得其反,所以,对待学困生,教师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以充满爱的胸怀和与人为善的态度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尊重他们,真诚地与他们沟通,感情上与他们贴近。这样才能有效的实施教育和转化。对待学困生,切忌过分严厉,冷若冰霜或采取怀疑,嫌弃,压制惩罚等方式来对待他们。同时,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等给予更多的关怀,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真诚疏导,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的爱心还体现在每一个细小的举动之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目光,都会使他们深切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心,从而唤起他们的良知和美好的情感,取得特殊的感化和教育效果。
二、教师要有耐心
学困生的缺点和毛病是多种多样的。对它们的转化也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而且许多学困生在转化过程中还常常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教师在转化上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耐心。耐心诱导持之以恒,寻找有利的教育时机和方式,启发他们自觉防止出现反复,引导他们有效地克服反复,争取进步。对他们的批评教育要把握好标准和尺度。做到不袒护错误,也不一味去斥责,要给予他们改过时间,绝不可要求过高或操之过急。
三、捕捉闪光点
学困生的缺点固然多,但是他们也有充满热情的时候,教师应该以极大的热情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对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每一个进步,都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把它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既要给他们充分的温暖,尊重和信任,又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取胜机会。例如我班有一个学困生,名字叫小欢,他的成绩是很差的,纪律松散,常常欺负同学,他是一个使老师头疼的学困生,但是,有一次班上有一位同学不小心弄伤了手指,流血了,小欢同学看见了,马上把自己带来的止血贴给那位受伤的同学,并且帮他包扎了伤口,我知道了以后马上在班上表扬他,说他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同学之间就应该这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叫大家向他学习。小欢同学听了感觉有点不好意思,腼腆地低着头。从那以后,他在纪律上改变了很多,特别是不再欺负同学了,这点有了很大的转变,并且与同学能够团结友爱,虽然在学习上仍然还没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纪律上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违纪了,不再欺负同学了,而且有好东西能够與同学分享了,一直到毕业那天,他都没有再出现欺负同学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热情鼓励,循循善诱,寓教于爱,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够得到改变,用循循善诱之心去医治学生受创的心灵。学困生,尤其是多年掉队的学困生心灵上往往有这样那样的创伤,成为他们前进的障碍,要扫除这样的障碍,必须抚平心灵上的创伤,而这靠训斥打骂无济于事,有时会适得其反,只有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地做工作才能医治温暖其受伤的心,为促使其转化创造一个先决条件,用学困生的闪光点照亮前进的路,为学困生鼓舞其志气,并动员其他学生一起关心帮助他们。
四、要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学困生由于纪律学习等落后于人,他们的心理受到压抑,失去学习的信心,或者会有自卑感,所以教师要使他们树起积极向上的信心,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对于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也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我班有一个同学,他的成绩是班中最差的,纪律也不好,经常逗同学,或者午睡晚睡时间,说话影响同学休息。但是他的思想品质并不坏。有一次他捡到十块钱,马上交给了我。我马上在班上表扬了他,表扬他具有拾金不昧的精神,让大家向他学习,他听了表扬后,高兴极了。那一堂课,他听得特别认真,从来没有坐得那么端正。并且从那以后他违反纪律的现象减少了很多。而且经常为班级做好事,作业也经常能够按时完成了,同学们都能看到他一点点地改变。
总之,教师对学困生的转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切实转变育人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做长期深入细致的工作,多关心爱护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信心,积极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的工程,是一项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长期工作,但只要教师情真意切地教育和帮助,向他们倾注爱心,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坚持耐心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对他们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帮助他们找回自信,他们也能够不断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