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andanlidd12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读书会是提高小学生单元主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要利用好班级读书会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班级读书会的组织与实施策略,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技巧的指导,才能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单元主题阅读 指导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具备独立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具有比较丰富的阅读积累,要注重阅读中情感体验,通过阅读能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实现这个要求,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运用多种形式,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实现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语文学习目标。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基于教材单元主题内容,通过利用相同主题的一组文章和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对开展广泛阅读活动的实施与指导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对提高小学阅读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一、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要注重和加强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要学好教材内容,还要向课外阅读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积累。目前,在我国各地区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中,普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来编排课文,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又能更好发挥阅读训练的功能以及起到主题教育陶冶情趣的作用,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教师注意。
  一是,重视单元主题课文学习,忽视课外拓展阅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课时限制,不少教师只重视对教材单元主题课文的教学,忽略或不重视对学生自读课文或课外阅读的安排布置与方法指导。导致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不能有效衔接与深度拓展,使得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不能在课外有效运用,导致单元主题内容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得不到加强。
  二是,虽然不少学生喜欢阅读,但是学生课外阅读面窄。随着小学生阅读条件的改善和阅读材料的日益丰富,不少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浓厚,但是大多数小学生看得最多的书籍是一些漫画卡通、校园小说、网络小说等,阅读面比较窄。部分学生虽然想根据课文单元主题内容进行拓展阅读,但是不易找到合适的阅读材料,阅读的随意性较大,与新课标的阅读要求相差甚远。总体来说,学生并不缺少阅读,缺少的是有指导的主题阅读。
  三是,主题拓展阅读形式单一,课外主题阅读效果不佳。在开展单元主题拓展阅读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方式是让学生进行课后自主阅读,很少进行班级读书交流会、读书演讲比赛、小组交流讨论等其他形式的阅读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主题拓展阅读指导较少,导致学生的课外主题阅读效果不佳,无法真正实现熏陶学生情操的作用。
  二、单元主题班级读书会组织与实施策略
  (一)材料选择策略:阅读材料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要有效开展单元主题班级读书会,选择恰当合适的阅读材料,是实现主题拓展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步。选择阅读材料既要根据单元主题教学的内容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适合学生理解能力的课外阅读材料。因为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动力是以兴趣为前提,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充满童真、童趣,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择阅读材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二)课型选择策略:班级读书会课型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开展班级读书会,教师教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组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课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主题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效益,从而达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一是,“方法指导型”读书会。选择该课型主要是用于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该课型可以是理论型的阅读方法课,也可以结合课外主题阅读的书目或材料进行阅读方法介绍;二是,“交流感受型”读书会。该课型主要用于学生在完成课外主题材料的阅读之后,进行学习体会和感受交流,丰富阅读收获,增强对主题学习的认识,让学生受到进一步的熏陶,最终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三是,“好书推荐型”读书会。通过该课型可以向学生推荐好的作品,并对作品内容进行介绍,能节省学生的选书时间,又能保证阅读书目的质量;四是,“成果展示型”读书会。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可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行展示、检测,可用考试、读后感评比、办读书小报、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交流技巧策略:让学生掌握交流讨论和提问的方法技巧
  要开展好班级主题读书会,就需要教师合理运用课堂交流讨论的方式、方法和技巧。首先,掌握提问的方式和技巧。提问是交流讨论的前提,恰当的提问能够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课内单元主题教学内容与课外主题阅读有机结合,能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提问,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例如,对于文本性的内容应少提问,对于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非文本性问题应多提问;对于有唯一答案且事实性的问题应少提;对于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判断性的问题应多提。其次,是把握好交流讨论的主题。在交流讨论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发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又要把握好交流讨论的主题,避免学生之间无建设性的交流和偏离主题的交流讨论。第三,掌握好读书会的形式。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可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以让更多学生有发言机会。各组要选出主持人,教师应多参与各组活动,以帮助学生解答更多的困惑。
  三、小学生单元主题阅读方法指导策略
  (一)低学段阅读策略:要让学生“读懂”
  由于一、二年级的低学段学生,刚开始系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其最大的阅读障碍就是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阅读,即“读不懂”文本。如果学生在主题阅读中读不懂文本的内容,无法掌握阅读的方法,主题阅读就无从谈起,还会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此,对于低学段的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应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字词句上,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不断丰富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内容,加深对字词句和文本的理解,让学生读懂文本是这个学段学生的重中之重。在阅读指导时,要找准学生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讲解,只有打好字、词、句的基础,才能为学生中学段和高学段阅读奠定基础。
  (二)中学段阅读策略:要让学生“读好”
  中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也初步具有了主题阅读学习的能力。在此阶段进行主题阅读,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没有掌握主题阅读的方法和阅读能力不高,“读不好”文本。要让学生“读好”文本,即让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得文本信息。对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技巧的指导,并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主题阅读理解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采用课内阅读方法的集中指导和统一训练。可以以自读文本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体会阅读方法,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用课外阅读进行训练,检验所学阅读方法,通过讨论、成果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高學段阅读策略:要让学生“好读”
  到了高学段以后,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已基本掌握单元主题阅读的方法,并形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能够借助工具书,进行一定的阅读活动,有些学生已经能体会、品味、归纳文章的内涵或主旨。此阶段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愿不愿意读”,此时的学生容易缺乏对阅读的兴趣,不能真正体会与感受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应把指导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好阅读、乐于阅读,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阅读教学和班级读书会,能够让学生做到坚持经常进行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为此,教师可合理创设情境,以“情”动人,让学生围绕“情境”阅读,指导学生在“人情”中提高能力。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单元主题阅读水平,教师应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才能提高主题阅读的效益。运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开展单元主题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形式,教师应加强对班级读书会的指导,完善读书会的方法措施,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认为: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应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或知识结构,也就是所谓的“基本性”,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革教材,使学生借助精选的材料,与“范例”接触,训练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范例教学主张使学生接受在任何地方严肃认真地行事的自由,以及由此出发以完美的方式找到他通向知识整体的教育通道的自由。由此可见,范例教学在内容和材料的选择上,应当教会
“无论自觉与否,每个教师总是在一定观念的指导下从事教学活动的……搞好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应当促使广大教师对于自己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学)观等作出自觉的反思,从而不仅能够很好地实现由不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的重要转变,也能由各种落后的、片面的观念逐步向先进的、辩证的观念转变。”(郑毓信)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建立数学学习的相关理念,让学生在正确理念的引领下学习数学,我们自创了“自觉理念”的概念,并开展了
结合我的理解来看,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然而近年来,在考试指挥棒以及应试教育背景的影响之下,小学语文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家长热衷于让学生从小学习英语、奥数等,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却并没有那么重视。其实,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从小具备语文素养,形成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当前小学生的写话现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全是赞颂名人可贵精神品质的,另外三篇分别是《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与其他三篇课文以及以前学习过的众多写人记事类课文有显著不同,它篇幅短小,就短短四个自然段,描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的一生。其中最能突出文章中心,表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是第三自然段,作者也只写了几句话,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主体学习行为,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力图打破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平静沉闷
语文课程像其他学科课程知识点鲜明,目标明确。语文课程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并没有完整的体系,是散落在课文中的,需要教师精心研读、挖掘、整合才能体现。尝试“读写互动”的课堂教学几年来,一直在高年级转悠。时隔多年重新回来教三年级,就有一个想法,能否在“读写互动”的思路下,结合学生年段特点,整合教材,抽取教材中“读写互动”的点,串成线,循序渐进,对学生某个方面的言语智能进行有效的提升呢?所谓言语
【摘要】课堂上学生出错是真实思维的反映,教师采用不同的態度对待,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要以宽容的情怀去对待,可以在顺应错误中找出错的原因;在纠正错误时通透本质;利用错误还能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关键词】课堂教学 纠错 错误资源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采用不同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笔者在常态的听课中常会发现以下情况:  案例一:  六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鞋匠的儿子》,你们知道指谁吗?  ……  师:他父亲是
数学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手段。因此,数学活动要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基本准则,让学生在长期的活动中积累经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数学直觉,纠正不良习惯,在活动中提升自己,强化能力。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知识的感悟和积淀,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重视直接经验获得,形成替代性经验  根据
FeliOe Oliveira BoDtista來到Kenzo的第一个大动作,并不是大张旗鼓地带来新的系列,而是默默改变了品牌loqo的字体,并将原本融入其中的“Paris”一词拿掉。70年代,创始人Kenzo Takada(高田贤三)是第一个在巴黎声名鹊起的亚洲设计师,自此,Kenzo便成为融贯东西的多元文化代表。而Baptista的这一举动,在向Takada致敬的同时,也宣告着品牌将开启更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