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学科建制与教材功用下的美术史编撰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西学东渐以及中西文化合流,近代学校教育制度亦被引入中国,中国传统教育体系逐步向近现代化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美术学科建制不断发展与完善,各类美术专业和专门美术院校得以设立,为中国美术史及研究提供了契机和基础.近代中国教材功用类美术史编撰成果不断涌现,不仅满足了近代中国美术学科初设以及院校教学的需要,开创了中国美术史的编撰范式,对于现代的中国美术史研究亦具有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家乡人类学以自身社会为研究对象,打破了经典人类学研究异文化的固有传统.一方面,这一变化促进了对人类学方法论的进一步探索;另一方面,它也是对人类学认识论的拓宽,带来了对他者和自我概念的反思.文章综述了家乡人类学的发展状况,并围绕家乡人类学理论发展作进一步讨论.
东北地域汉族曲艺根植于东北地域文化,以广泛的题材内容、便捷的表演形式、质朴的唱腔音调真实反映着东北人民的生活景象和精神面貌.东北汉族曲艺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受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社会变革等诸多因素影响,与多种艺术形式交融碰撞,呈现相融共生的生存样态.探索东北地域汉族曲种的生成发展以及相互融合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当代东北地域曲种文化的传承与接续.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和相关问题不断增多,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工会开始向服务型工会转型.然而,由于传统工会体制机制仍在发挥深度影响,其所拥有的行政依附性特点,与工会服务资源有限、自主能力不强、难以应对频发的劳动关系等问题结合在一起,致使工会组织呈现出程度不等的边缘化现象.创新工会领域社会组织的体制机制,是发挥新时代工会职能的基本路径.地方试点工作表明,在向现代服务型工会转型的过程中,培育发展劳动关系领域的社会组织,是建构服务型工会体制机制的关键所在.
作风是一个党性质和宗旨的具体形象表现,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出发,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学术界陆续开展了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整体上看,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研究的覆盖范围广泛,主要涉及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内涵、历史沿革、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根源以及进一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路径.梳理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与重点问题,对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核心素养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是我国课程改革深化发展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的必然要求.对核心素养的现有研究进行实然诊断,厘清核心素养研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研究的应然追求,对促进我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变革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应该实现核心素养的着眼点应由学会"共在"走向保护"个在",实现"个在"与"共在"的统一;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应从指向个体的生活到指向人类的生活,积极重构人类的"大生态观念";核心素养的担当主体应由完全聚焦学生到兼顾教师的发展,充分释放核心素养促进教学实践改
科学研究作为哲学发展的推动力始终构成对哲学地位和内容的挑战.当代科学取得的每个成就不仅是对当代哲学发展的验证,更是为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提供了重要理论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与人类生存福祉密切相关,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哲学知识论一脉相承,科学研究前景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命运.然而,当代哲学家对科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反应,即"科学万能论"和"哲学特色论"却严重阻碍了当代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当代哲学在探讨人类心灵和认识活动性质时,需要借助于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但这并不是哲学研究自身的最终诉求.哲学家们的主要工作不是为科学的发展提
幼儿园园长是履行幼儿园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是保障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1996年,中国建立了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的任职资格制度.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制度出现了很多新情况.笔者对2019年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训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通过园长任职资格制度现状的调研分析和发展历程的回顾梳理,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以为完善中国幼儿园园长任职制度提供一定启示.
政府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数字化形式主义等问题也悄然滋生.以注意力竞争与技术执行为分析框架,发现数字化形式主义的发生机制在于上级注意力的扭曲.这种扭曲在压力型体制、晋升锦标赛与运动型治理模式等制度环境下被放大,构成负面循环,进一步造成注意力扩增、歪曲与转移.为此,应采取"价值—制度—技术"协同演进的立体治理模式,将公共价值贯穿于政府数字化转型之中,发挥数字技术的灵活性与流动性,提高科层制度的适配性,从而破除数字化形式主义.
对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表明,在著作权纠纷裁判中,中国法院对公有领域司法适用的案例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年度和地区分布上呈现严重的不平衡,且在对公有领域的适用依据、适用方式及裁判逻辑等方面并不统一.中国法院对公有领域的司法适用主要体现在著作权正当性验证、著作权侵权行为判定和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确定三个裁判逻辑过程中,在适用效果上却弱化和消解了公有领域所应有的功用和价值,并呈现适用方式不规范、适用标准不统一和适用逻辑不连贯的缺陷.为进一步厘定和提升公有领域司法适用的逻辑和效用,在正视公有
马克思和涂尔干都确认了引发现代社会道德与价值危机的原因,但他们在重建问题上却形成理论分野.涂尔干主张在不变革现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着力构建"职业团体";马克思则立足于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态,强调只有走向"自由人联合体",人类才能从历史和自然的必然性的双重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一种个体与类、"小我"与"大我"相统一的新型道德与价值共识.涂尔干正确地提出了问题,却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相比而言,马克思在更深层面上对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批判,为构建人类新型道德与价值共识开辟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