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防毒面具做辣酱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川菜和湘菜风靡全国,绝大多数只是辣、辣、辣,一点层次也没有,但是年轻朋友吃得不亦乐乎,连一贯不食辣的上海人亦不例外,问他们为什么,小朋友大叫:“爽呀!”
  所谓的爽,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原因如下:
  1.辣椒和口腔、咽喉、鼻腔产生烧灼反应,产生痛感。
  2.大脑分泌令人快乐的激素来平衡这种痛觉。
  3.吃得愈多,分泌愈多,愈快乐,愈追求,结果上了瘾。
  我们通常觉得四川人吃辣最厉害,湖南人和江西人一定不同意,三方争论不休,其实湖北、云南、贵州人中更是好手如云。放眼世界,什么菜都要加勺辣酱的韩国人并不入流,泰国菜显然刺激得多,也不能忘了印度和越南,但真正天下第一的应该是墨西哥吧,人家吃辣的历史最悠久,已磨炼出辣椒抗体。
  辣椒种类数之不尽,到底哪一种辣度最高?在无法用仪器测量的年代,只能简单地分为1级到10级。带甜味的青、红椒为1级,常见的红色朝天椒5~6级,四川人重辣程度的麻辣火锅不过3~4级罢了。10级的是古巴的“Habanero”,被我们的海南岛引进,改称“黄灯笼”。
  现代科技则以一个辣度单位“Scoville Heat Unit”来表示辣椒素含量,缩写是“SHU”。
  这么一来,精确测量,甜椒的SHU为0,朝天椒高达3万,原产地的Habanero则有30萬之巨,黄灯笼引进后水土不服,辣度下降2/3。
  10万SHU有什么了不起?我接触过新鲜的黄灯笼,握在手心10分钟即有烧灼感,直接来一口下肚的话,更是让人差点昏过去。如果是老祖宗Habanero,那将有多恐怖?
  然而,Habanero辣度第一的宝座已让出久矣。总有一帮子发了疯的科学家,把各种辣椒杂交又杂交,终于搞成一种Red Savina,SHU突破57万。
  这个纪录接着又被数次打破,紧跟着上榜的是印度产SHU高达100万的Naga Jolokia和英国产SHU达138万的Naga Viper。前者传入云南后,当地人形象地称其为“涮涮辣”,一小片辣椒搞定整锅汤也不在话下。
  新王者属于澳大利亚,名为“特立尼达蝎子布奇T”,计有146万SHU,真正辣死人不偿命。据说最佳吃法是将辣椒置于桌上,拿食物轻微碰之即成。
  到了这个程度,采摘辣椒非戴手套不可,要是炮制辣酱,恐怕得戴防毒面具,不然你面对的已不是辣椒,而是生化武器。
其他文献
我觉得甘蔗是极为离奇的植物,人如果不把它砍下来,它会把自己甜死。嚼甘蔗时,我一边嚼一边想:这么甜,甘蔗怎么受得了。真甜,太甜了!甘蔗早晚能把自己甜死。  甜死是怎么死的?首先是舌头因狂喜而麻木死掉了,像毒贩子吸食毒品过度死掉一样,然后是主管嗅觉的中枢神经被源源不断的甜给甜死了。这里说的是人,而甘蔗作为植物,我认为它承受不了这么多的糖分。甘蔗的糖是单糖,热量太大,不跑马拉松消耗不掉这么多糖。况且——
黑鱼是淡水鱼类中的上等鱼,肉质肥厚,质地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用其烹制的各色菜肴,备受欢迎。  用黑鱼烹制的菜肴虽很多,但在诸多黑鱼菜肴之中,名头最为响亮的,当数淮扬名菜———将军过桥。此菜起源于扬州,光大于淮揚菜系。它不仅具有地域特色,更是中国名菜。大凡品尝者,无不啧啧赞叹,津津乐道。  一道美味为何要与“将军”“过桥”相关联?欲知详情,还得话说从头。第一,先说“将军”。黑鱼嘴阔牙利,生性凶
有几批外地亲友到苏州来,因苏州的面颇负盛名,我陪她们去面馆里吃面,总能听到她们对苏州面的称赞,说这面条好吃,不仅汤水鲜,而且面条绝细有咬劲。我解释给亲友们听:“这才是龙须面。”  看似简单的一碗面,要煮得十分的可口却并不简单。最基本的是两个要素:一是汤水鲜、浇头味道好;二是生面要轧得好,这是基础,相当的重要。  苏州面店里的生面基本上是店里自己轧的。外面生面店里的面还得加上他们的利润,自己轧的话,
六七年前,我很迷茶.先是狠狠地学茶知识,什么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然后又把各种茶分成上中下的等次.内心的喜乐,是追逐好茶的结果——遇上了好茶,就喜;遇不上好茶,就不
绘画讲求清雅淡洁,朱屺瞻却说“笔整无画,要邋遢三分”。食品似乎也如此,高档饭店整洁规范,注重卫生,却总是失散了原汁原味。  早年在晋南某县出差,接待方盛情邀请我等吃地方名吃羊杂割。  这家店面位于路旁的一排平房内,门前支起一口大锅,人们蜂拥而至,为的就是这口锅中的老汤。大师傅的勺子不停地往碗里舀汤,小伙计则时而往里倒一盆水。由于人多,铺内铺外空地处都摆上了桌子,桌下满是客人丢弃的餐巾纸屑,几个急性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南京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嗜鸭的呢?据说起于朱元璋时代。本地产鸭以湖熟种为上,湖熟隶属江宁,明初成为贡鸭产地,赶鸭人从湖熟放鸭子入水,鸭子沿途一路觅食小鱼小虾,抵宁时已经膘肥体壮,又因为每日坚持运动,不至于肥膘过度。读过汪曾祺的《鸡鸭名家》,里面有赶鸭的盛景。赶鸭人在每只鸭子嘴巴上都做了记号,这样,即使在芦苇荡里混养,也不会弄错主人。鸭子上岸的次日,开始去内脏,腌制,抹盐以后用石板压制,是为板鸭。南京
冯玉祥将军的秘书薛笃弼是山西人。其女薛淑俭女士是我好友的母亲。她十几岁来上海,毕业于中西女中,却仍是一口地道的京片子,为人好客,常热情留饭,且喜以炸酱面待客,所以我对炸酱面不陌生。她坦言,山西物质贫乏,一年到头,即便如她这样的富贵人家,能吃上一餐炸酱面也非得是重大节日或招待特别尊贵的客人。因此,在她心目中,至尊的待客之道就是请吃炸酱面。  听她介绍,炸酱面不属山西食品,而是从前去京都做官的山西籍人
1927年早春,作家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连载《金粉世家》,这部作品很快红遍大江南北,红得老少、妇孺皆知,一时号之为“当世之红楼”。  张恨水自己也颇为得意,在饭局里说,他觉得写金燕西生病的情节最有“红楼之味”,比如让厨房准备几样清淡粥菜,其中有一碟拌鸭掌。资深吃货唐鲁孙私下告诉张恨水,鸭掌不太容易消化,富贵人家的子弟生病,肯定不会吃这道菜,所以不如改成云腿拌荠菜,做法是把火腿的上
肥鹅肝号称美味之王,吃起来肥美丰腴,入口即化。但鹅肝虽好,往往又让人却步。原因有二:一是价格昂贵。在法国,鹅肝与黑松露、鱼子酱并称为三大奢侈美食,价格自然不菲;二曰道德障碍。鹅肝产业因为存在强制填饲环节而被认为不人道,一些国家已经立法限制,更多人因为害怕受到道义谴责而禁食。不过有一种来自潮汕的肥鹅肝,却能够让人大快朵颐而不必承受这些压力。  要说清楚个中原因,必须先从潮汕独有的狮头鹅谈起。这种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