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清先生爱石二三事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an_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的一天,王全清先生第一次到我家来访,请我先生为他写一幅字,内容是他指定的一首诗:“燕燕化为石,飞破桃花色。春风吹不休,梦入乌衣国。”诗作者是明万历年间宁羌知州陈昌言。
  为什么一定要写这首诗呢?原来,就在不久前,他得到了一方可心的燕子石,十分喜爱,就对它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这首诗与燕子石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此,我才知道,他是一个爱石人。
  后来,他和我的先生做了同事,成了朋友,我也有了更多接触他的机会。经过二十余年的经营,他的奇石收藏已经有了相当规模,择其精品建了一个 “山水石屋”。工作之余,坐在石屋内,静静地欣赏,默默地联想,或品茶,或读书,或练字,仿佛走进了一个清幽安闲的世界。
  走 近
  1992年,王全清调到宁强县国土办工作,第一项任务就是参与编写《宁强县国土资源规划》。因为参与这项工作,他对全县生物、矿产、水能三大资源有了初步了解,特别在矿产资源方面,了解了“陕甘川大金三角区域”和“宁略勉小金三角区域”,知道了宁强哪里有金属矿产,哪里有非金属矿产,哪儿有菊花石,哪儿有古生物化石,以及开发利用情况。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不经意地便对石头产生了兴趣。为了系统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他向一位地质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借阅了全套课本,慢慢“啃”了起来。
  这种知识的积累,为他日后寻石、赏石奠定了理论基础。每见到一块奇石,他总想知道它的前世今生。他爱它的现在,也爱它的过去。他把自己的感情倾注给石头,也学习石头的美好品德。他说,这就是人与石的移情易性。
  忽一日,他从资料中看到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双河有零星的水晶石矿,眼前不禁为之一亮!一个寻找水晶石的念头从此便萦绕心怀。在一次和朋友的闲聊中得知对方也对水晶感兴趣,曾经到青木川的西沟去寻找过水晶,但无功而返。这次,他自告奋勇当向导,邀约朋友一起去双河。他们借了3辆自行车,饱受路途劳顿之苦,但是并没有找到心中的“宝藏”,只是带回了一点细小的水晶单晶体,杂质较多。
  朋友因为这两次的经历而有些失望,兴趣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了,王全清虽没有先前那么狂热,但兴趣并没有消退。他常想:“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兼备者乐石。我虽算不上仁智兼备,但我就是喜欢那山,那水,那石。天地之间一定会有一些赏心悦目的奇石在等待我去发现,去爱恋。”后来,他独自一人去了鸡头山,又去了小刘山,虽无重大发现,但也小有收获,得了几块晶莹剔透的熔炼水晶,拿回家摆放在案头。此后,兴趣就成了爱好,业余时间总会抽空去亲近山、亲近水,在山水之间去寻觅那些千万年的等待。
  遇 见
  王全清遇见燕子石,有如张爱玲笔下“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的动人一幕。
  2003年的春天,“非典”在一些地方蔓延。“五一”期间,王全清和他的3个同学相约带上家人到本县毛坝河游玩。他们住在毛坝河街上一家小旅店里,一家人住一间客房。吃饭也是在街上选了一家餐馆作为定点食堂,不去户外野炊的时候就在这里用餐。餐厅对面就是清澈的西流河,还有岸边的青山绿树。
  每天早餐过后,他们一大路人下到河坝,在河里钓鱼,在岸边烹茶、煮饭,在大石头上听水,在树荫下歇凉。那天正钓鱼时,听到上游垂钓的同学大声叫喊:“王全清,快来看!快来看呀!”他以为出了啥事,急忙放下钓竿就往上跑,上去才知道是让他看水中的一块石头。他赶紧把石头从水里搬上岸仔细观察,心里一阵惊喜,仿佛遇见了故人,他激动地说道:“这就是燕子石,我找它很久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你在这里呀!”他很小心地将石头挪到醒目位置,大人小孩都来观看,并听他讲解:
  “这块石头的底色呈青灰色,上有许多粗细不匀的白色弧线,形成了展翅飞翔的燕子图案,又好像有很多燕子在飞,俗称“燕子石”。它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远古海洋里腕足纲动物的化石,简单说就是贝壳化石,白色的弧线就是贝壳的壳形成的,活体贝的壳是钙质组成的,石化以后就形成了白色的方解石,青灰色的石底部分是包裹古生物化石的生物灰岩。这块石头说明,在遥远的地质年代,这里是一片海洋,海洋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贝壳和其他海洋生物。在地球演化过程中,海平面下降形成了陆地,大量的贝壳沉积在一起被掩埋后形成了化石,又因地震滑坡等地质事件坍塌在河道里,被河水冲刷的石头表面形成了燕形的图案。这块化石是远古生命留下的印记,是沧海桑田的见证,是值得收藏的一方观赏石。”
  听了他的介绍,大家对他刮目相看,没想到一块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王全清有这么丰富的专业知识,一下子激起了大家寻宝的乐趣。
  后来,他在查阅《宁强县志》时看到明万历十一年(1583)任宁羌州知州的陈昌言写的《燕子河》,就是他让我先生书写的那首诗。他说,燕燕就是燕子,又名石燕。传说石燕遇雨即飞,雨止则化为石。石燕迎春雨而飞,春雨催桃花盛开,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啊。还说,诗中的“乌衣国”指的就是燕子国。他思念古人,敬佩古人,我却羡慕他的博学多才。
  迷 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地质单位在位于嘉陵江上游的宁强至略阳段发现了大型砂金矿。90年代初,不允许私人挖金的限制逐渐取消。从嘉陵江底挖上来的除金子之外,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彩色石头,有人就把一些自认为好看的石头从金窝子搬回工棚、搬回家,不为别的,只是感到稀罕。
  嘉陵江出奇石的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外地的淘石人。几个广西人在阳平关和燕子砭驻扎下来,他们每天都会往有金窝子的地方跑,去金窝子里捡石头,遇上不好说话的就递上一支香烟套个近乎,有时也买下别人捡到的石头,那价钱便宜得简直没法说。收集多了以后,他们就用集装箱发走了。
  宁强的爱石人发现了这个“秘密”,也积极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嘉陵江奇石被发现,被收藏,被流通。后来,它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嘉陵彩”,身价也不断攀高,曾有一方石头卖到14.5万元。嘉陵江奇石色彩丰富,绿红黄黑紫皆备,以绿色居多,其造型、图纹、褶皱等特质优秀,为众多玩家所追捧。2012年10月,宁强石友的两方嘉陵江彩参加中国柳州第七届国际奇石展,分获银奖和铜奖。
  其实,王全清早就迷上了嘉陵彩。他曾多次踏勘嘉陵江,留连忘返。淘到过许多茶叶石、绿彩石等精品。而最难忘的还是收获“剑尾龙”。
  那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他约了四五好友,借了一辆汉江微汽,直奔燕子砭。他们先是在江边捡拾,一会儿就有了不小的收获。时近正午,6月的太阳很毒,同伴们有的受不了,建议到附近石农家休息一下。燕子砭江边的人家几乎家家捡石头,户户算石农。说是休息,其实也是在石农家里挑选中意的石头。他们每人都买了好几方。这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人,说是他家也有好石头,请他们去看看。大家一听这家住得较远,太阳又大,都不想动了,只有王全清一人愿随同前往。过了一阵,当王全清抱着一方奇石兴高采烈地归来时,大家一看全都羡慕不已,同时又后悔自己身懒未行,错失良机。
  这是一方紫红色的嘉陵彩石。清晰的白色图案恰似一头奔跑的恐龙。脚下飞扬的尘土,头上风吹的云纹,纤毫毕现,尤其是那利剑一样的尾巴更是它的靓点。于是,他给它起名“剑尾龙”。2010年,他帶着“剑尾龙”参加了陕西省观赏石协会举办的迎世博奇石精品展,获得银奖。
  2015年6月1日晚,当我提出利用晚上采访一下王全清先生时,他说得等到8点以后,因为每天晚饭后他都要登一趟东山公园,这是他的日课。当我们面对面,品茗聊天,他沉稳的性格,儒雅的谈吐,令人十分舒畅。忽然,我感觉眼前这个人就像一眼清泉,在明月当空的夜晚,正轻轻地从石上流过。
其他文献
1、听人说张好几特别自恋,黄白黑从铜仁去怀化拜访他。  2、黄白黑毫不犹豫地拍了张好几的马屁,张好几很高兴。好几妻在一旁冷笑。  3、黄白黑接下来说的话,张好几有点没听明白。  4、好幾妻子听了来了心情,就跟黄白黑探讨关于石缘的问题。  5、黄白黑还没有讲完,就被张好几轰出来了。
期刊
藏者题名“天书”,如同藏石奏刀凿刻,朴拙天成的紋饰,已入审美深度。憧憬画面石为一个艺术时代到来的杨靖女士,将一方画面石与达芬奇自画像对比,称“会发现它们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力是如何相似”。而温庆博教授称:仅以艺术元素的组织形式,也能独立地展现美感。艺术品的形式可以拆分成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图等,包括元素特征的不同所构成的变化,比如一条线和一个圈之间,一个大圈与一个小圈之间的变化。以如此自然与艺术
期刊
人满为患的景区,过度开发的景点,无中生有的景色,被迫消费的行为,也许已让你倒足了胃口。无心再为一次毫无意义的旅行而浪费心情。乌兰察布的旅游资源丰富,一些尚未开发或处于半开发的地方,还保持着当地的原生态风貌,景色优美,是自驾游和休闲旅行人的天堂。不仅如此,各县(旗)的奇石资源,也让人惊叹。那么,我们这次的旅行,就从这些石头开始。  受乌兰察布奇石协会路春宣会长的邀请,我们参加了当地奇石展会,期间海誉
期刊
石艺具备形式美,是跨界认同的基础。是赏石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故此,我们可以不纠结于理论,而是找到当下赏石活动亟待认知与突破的问题所在。进而确立赏石活动健康发展的突破口:跨界,需要形式美!  提 炼  前 言  关于形式与内容的话题已辩驳千年,今天终于与当代赏石艺术相遇,从这个意义上讲,赵德奇先生带了个好头。  勿庸置疑的是,任何艺术都会深深铭刻时代的烙印,这烙印就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任
期刊
乱世的草民不如草,盛世百姓都是爷。古代只有王公贵胄,文豪大贾赏玩的奇石,今天却成了寻常人家也会饶有兴致的一炷馨香,几杯清茶与客品享可容山川与人事的灵物。这是国主英明,国民的洪福。上天好生,才有今天的好日子。黎民饱腹之余,自由潇洒地生活,成就写意人生。长此以往,在这些本应的享受过后,那源自人们心底的自省与良知会升华成一种宽容的善心来怜爱自身与这个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當这种自然与自身的融合意识形成后,
期刊
古人云:红袖添香夜读书。而我们,有时候把捡石头的过程也变成了红袖添香的浪漫之旅。  捡石头是个重体力活,是个苦活累活,最开始捡石头我们认为这只是男人的行为。慢慢地,渐多的收获和时常谈起的乐趣,开始吸引女人们。因为已是人到中年,各家的孩子都上大学去了,男人一去一天地捡石头,女人在家没有着落,便开始随夫出征。有时去一个,有时去两个,有时去几个。一进入河滩,男人们拎起蛇皮袋一头扎进石头堆中,专心致志地寻
期刊
前两期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全球六大奇异陨石』,接下来这两期将带您走近『全球最美的几大陨石坑』,体验别样之美。  我们的行星点缀着众多的陨石坑,它们曾经经历并见证了过去众多天外来客的冲撞及带来的巨大爆炸。其中的一些陨石坑的痕迹如今还很明显,其它则已失去了踪迹。  1. 美国巴林杰陨石坑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巴林杰陨石坑直径约1200米,虽然不算太大,但保存极为完整。它形成于5万年前,开始被误认为是个火山
期刊
2015.3.15  到达马达加斯加的第一天。  菜场早市上独立又可怜的孩子,摆摊卖菜补贴家用。  其他时间,他们欢乐不断,冲着我的相机做鬼脸、摆拍。  清澈的眼睛,仿如马岛的玛瑙般晶莹。  2015.3.20  现在是淡季,河床的水没退,出水的马料并不多。但黑人却不放过这个机会,开始大胆地漫天叫价。普通的一块,价格几百万甚至几千万马币(100万马币=500元人民币)。  这里的天空纯净得醉人,没
期刊
赏玩画面石,借鉴绘画当然是必由之路。可如果片面地、狭隘地理解绘画理论,想当然地套用绘画理论,则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就拿人物石来说吧,“行七坐五盘三半”的人物比例口诀,最常被拿来衡量石上人物。这当然是精辟的概括,但别忘了,也是最基本的、抽离了一切复杂情况的假设。不但不适用于所有的人物绘画,更不可能完全适用于天然生成的奇石。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吧。  图1“三毛”,漫画般的人物形象,圆圆大大的可
期刊
真正的装置艺术家并不是为了让人看装置,而是想背后的寓意。艺术品中的形式是用来“讲话”的,语音语调语种都要适宜。表现形式应随时代的审美步伐,艺术家艺术品从来都与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时过境迁了,相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不可能再次出现。  提 炼  乙未春天,亚里士多德朴素形而上学(metaphysics)的沃土内紧挨几块顽石萌动出一伞娇艳的靓蘑。觅石者心动,觅食者却狐疑,有待查看有无毒素。《易经·系辞》:“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