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管制空间研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w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城市不断发展壮大,为满足更多人们需求,在城市建设于发展过程,应该重视如何采取有效规划,实现城市规划的有效管控,本文基于城市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管控几方面内容,积极分析了如何实现科学规划,促进城市各项资源合理开发,提高规划效率。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区规划;管制空间
  引言
  城市的功能区包括诸多内容,为满足人们需求和城市发展需要,需要对城市的各个部分进行合理统筹,实现规划的科学性。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过程,要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为基础,充分完善每个主体功能区管控空间。力求提高管控效率,实现规划的可行性于实用性。从而保证城市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家园。
  1“两规”管制空间互补展示
  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城市政府的法定规划,以市域为基础,以规划区范围为界限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国家实行空间管制和相关政策的规划,以县域为单位,描述的是区域开发的主导功能。“两规”各自在相关领域发挥作用,彼此间尚未形成互相衔接的技术,也没有互相配合的路径设计和制度安排。为此,有专家提出:既有的体制框架不需要被先行打破,可以通过差别定位和互相协调而获得升华并整合框架。通过对城市规划区与主体功能区空间界限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类空间存在着比较大的范围不一致性。城市规划区主要应用在市域范围内,相对于市域来说,属于微观层面;而主体功能区更多地应用于国家与省级层面,虽然关于市县等中微观层面也有些涉及,但多属探索阶段,因此对于城市来说,它属于宏观层面;位于中间层面的市域范围,是两者范围之外的空白部分,需要两者相互配合,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排斥关系。将城市规划四区与主体功能四区表现在空间上,可以发现它们的对应关系,但是图中斜线部分不属于“两规”的空间管制范畴,因此有必要探讨在这个层面的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2 P-C-L-E耦合空间模型
  空间区划在用地分区上坚持粗线条原则,关注的是终极开发容量,体现政策与战略引导,可以为下一步城市规划区层面的规划留有弹性和余地。目前由于不同地域空间特点,市域空间分区并不存在统一模式,常见的分区有:城市建设发展区、农业发展区、生态环境保护区,也有根据需要划分为严格保护区、控制保护区、规划调控区等。因此,有必要研究市域空间统一模式,在此可以引入耦合概念,结合城市增长管理空间对市域进行空间区划,设定城市耦合空间。耦合空间主要指“三生一建”空间划分,是在划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与优化开发区的基础上,依据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现状,重点加强对资源环境的统筹,以保护市域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为目的,整合空间资源,将市域空间划分为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已建空间四大部分,也可以说是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市域层面空间的延伸。这种空间区划的范围突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区,包括城市行政划分区域,根据不同空间所承载的功能,提出空间发展思路和管制策略,其中:生态空间是规划中以生态保护为主的空间;生活空间则是规划中以生活为主的空间,以乡镇县城居民点现状为主;生产空间是规划中用于基本生产要素配置和重组、承载生产经营活动的空间;已建空间则是已建成区占据的空间。
  3市域空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进行科学的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空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体功能区规划偏重于宏观的经济社会属性,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规划偏重于微观的社会和用地空间属性,而作为处于两者之间的市域空间规划则应偏重于中观的综合属性。通过定性研究区位重要度、交通可达性、创新能力、自然灾害等,定量研究人口、用地、经济、水文、环境容量等,依托行政区,以乡镇为划分单元,分析地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市域空间管制指标体系——确定了4个因素层(发展潜力、可开发强度、可持续发展力、环境承载力)、15个因子层,并对因子功能进行界定,由此落实对市域空间的开发管制,促进各层级规划的相互配合,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坚持多元动力、体现因地制宜
  城镇化发展的初期,经济发展简单依靠工业化带动,城市采取成本最低的“追随战略”,结果是国家提出鼓励哪个产业、或者市场发现哪个产业的利润大,所有的城市都跟风发展这个产业,产能立刻从稀缺变成过剩。这种均质化发展模式,导致城市间产业结构雷同,恶性竞争激烈。随着城市发展步入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时期,“在地性”发展,亦即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寻求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径,已成为城市在区域网络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立市之本”,因此,对于城市自身特色的挖掘和深刻理解已成为空间规划的关键环节。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强调“因地制宜”,按照自己特殊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城市发展道路。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从来没有固定的套路、没有可复制的方法,必须针对特定城市对症下药,才能寻找到这个城市特有的“灵魂”。城市发展步入后工业化时期的另一个特征是,城市的发展驱动力将从工业化特征的要素与投资驱动,转向后工业化特征的创新与财富驱动。应当通过规划评估,从多方了解不同空间使用者的空间诉求,实现“城市空间”的供给侧改革,将新的“空间产品”诉求落实到规划用地布局,真正提供与时俱进、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空间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求。
  5走向一体化的空间规划
  基于上述市域空間耦合构想,可以对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编制方法的创新,以基本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空间区划的要求。建立不同主体功能开发区要求下的空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提出合理的空间开发规划设想,为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提供参考依据。这类空间规划,来自于城市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但又不是它们中的任何一个规划,这也就是走向一体化的空间规划。
  结束语:
  总之,重视城市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这与城市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等等方面都有一定关系,为此,希望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不断利用有效工作经验,不断创新城市规划设计,力求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人们生活,保证城市主体空间的最优化使用。从而进一步实现城市的长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王家卓,车晗,王晨,张春洋,石炼,范锦.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经验探索——以南宁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6,40(08):44-52.
  [2]《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与创新》总报告课题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改革创新思路研究[J].城市规划,2014,38(S2):84-89.
  [3]何灵聪.基于动态维护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方法和机制研究[J].规划师,2013,29(06):18-23.
其他文献
Laufer和Hulstijn提出投入量假说,许多二语习得研究证实工作记忆容量对外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二语词汇知识的习得。然而,目前尚没有文献对外语学习者的工作记忆
一、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n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我们经常用实验过程所用的时间、温度、反应溶液的颜色和所制得产品的颜色、状态来发现和解决问题.但更好的是用创新的
摘 要:变电运维工作具有隐蔽性和危险点较多的特征,在各类条件影响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如果未做好安全隐患防范和处理便会对电力系统运行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为此电力部门需要加大变电运维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本文对变电运维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之后提出几点解决措施,以期为隐患排除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变电运维;安全隐患;解决方案;探讨  现阶段相关部门对变电运维工作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变电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举材料,激发学习情感,培育学习动力rn1、有人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对什么感兴趣,就会去了解它,并且想弄清楚它的一切的愿望.生活中,社会中人们最普遍
外交语言当中的模糊语成为今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作为语言艺术的体现形式备受专家学者关注.如何准确滴翻译外交语言当中的模糊语是外交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本
我从教初中生物多年,认为利用实物直观教学很重要.叫同学们亲自去采集,通过实物观察和探究实验才能巩固书本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rn一、在实践中学习生物rn感知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派生词是韩语词汇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词缀在派生词的构词法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说掌握了词缀就等于掌握了派生词也不
所谓课外小实验是指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要求(或提示),用一些身边简单易得的器材或自己动手制作的简单装置,在课外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实验.课外小实验一般包括有两种方式:
摘 要:人防警报控制中心在各个领域应用的都非常广泛,通过人工进行相关信息的传输,再通过人防警报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将数据传递到时的警报控制终端,以此来完成警报工作。目前有一中新型的人防警报控制中心,在该系统中,使用了先进的触摸感应屏幕,可以直接在该屏幕中输入警报信息,相较于其他系统,该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实用性能和效率都有所提升,实际应用性比较强,功能比较强大。  关键词:触摸屏;人防;控制中心 
摘 要:近年来,脱毒马铃薯的种植已经越来越普遍,其产量高、成熟期短,综合经济效益比较明显,所以推广其种植对于我国的马铃薯整体种植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就脱毒马铃薯的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推广的相关措施,旨在提升其种植的整体效益。脱毒马铃薯增产效果明显,近年来,鹤峰县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开展质量认证,推广先进技术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脱毒种薯全覆盖,马铃薯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