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纲要》指出: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亲子活动是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要让亲子活动充分发挥它的有效作用,要从不同方面做充分的准备和发挥各种因素的互动作用。首先,教师应具备专业的亲子活动能力,其次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亲子活动环境,同时还要唤起家长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并设计可行性活动方案,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亲子活动,把游戏引入家庭,为家长和宝宝提供加强交流亲子好时光,这对促进宝宝的身心健康具有特殊而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亲子活动新生情绪体验活动亲亲宝贝沙龙活动
亲子活动是家长和宝宝之间的一种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活动,也为宝宝搭建了交往平台,有助于他们社会性关系的发展和个性的完善。当前,亲子活动注重对宝宝的早期智力开发,心理健康性格的形成,能力习惯的培养。我们对如何有效地开展亲子活动进行了尝试、探索的实践与反思。
一、转变观念,建立主人翁意识。
要促进宝宝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很重要,父母应尊重宝宝的爱好,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利,让宝宝在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把转变家长的早期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认识作为第一步。那么如何让家长更加有效地参与亲子活动,建立主人翁意识呢?
学期前,我们首先召开新学期家长见面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介绍一些在家中和宝宝交往应注意的问题;让宝宝独立思考问题;激励宝宝喜欢看书、讲书,去幻想;认真对待宝宝个人要求;在宝宝做事情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诚实评价自己对宝宝的感情;不存在完全不能和宝宝讨论的话题;让宝宝有机会真正自己作决定等等。同时向家长介绍了本学年亲子活动开展的重点,提出活动的要求,家园合作给宝宝创设一个和谐、自然、温馨的环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训练技能、锻炼身体,从而达到有效开展亲子活动。
二、开展活动,丰富情绪性体验。
我们采用新生亲子情绪体验活动,让宝宝在家长陪伴下,情绪愉快地主动参加幼儿园活动,主动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老师、一日作息安排等,让家长了解我们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新生亲子情绪体验活动,我们请家长做老师,从旁观的角色转变为指导老师,让家长鼓励宝宝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通过一对一的指导,让家长看到我们教育的系统性、循序渐进,而更加信任老师。在活动中,宝宝和老师有了第一次亲密的接触,在家长的陪同下,也能安心地接受老师,为宝宝独立入园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三、拓展形式,激发参与积极性。
陈鹤琴先生说过:“宝宝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心理学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宝宝方面的需要。幼儿园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就,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在活动前,我们提前1-2周预知活动时间,方便家长调整工作。在亲子活动前半小时,我们会召开一个简短的家长会,告知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目标,使家长心中有数。在活动时,我们会结合简练明确的“家长指导语”作为补充和提升,使家长明确活动的意义,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有些家长为了更好地培养宝宝,不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经常去学习、吸取好的教育知识和育儿经验,都成了半个育儿专家。我们就针对这种现象,给家长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开展了“亲亲宝贝沙龙活动”,建立几个家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以茶话会的形式展开讨论,每一位家长都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宝宝,介绍自己平时的一些好的育儿方法,通过开展这样的谈话活动,家长之间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育儿经”。
四、提升质量,及时反思是关键。
真正理解亲子活动的重要性,及时进行反思,才能进一步提升亲子活动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商讨解决办法,为下次活动积累经验,对成功的经验也和其他老师交流,便于推广。同时,在亲子活动后与家长的个别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个别交流可以把活动的意图再次向家長阐明,与家长交换对活动的看法,引导他们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这方面的练习与延伸。教师还可以通过剪影、作品展、组织评比等各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让家长感受到活动有始有终,宝宝在活动中确实受益匪浅。
开展亲子活动满足了宝宝依恋父母的情感需要,满足了家长迫切了解宝宝在集体生活情况的愿望,同时是进一步密切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更是实行家园同步教育的有效方式。家长与老师同时作为宝宝最亲密的人,应在共同的目标下达成教育共识,真正做到让亲子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发挥其最大的有效性,让每一次的亲子时光,都成为我们带给孩子的一份爱与快乐的盛宴。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新纲要解读》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1997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
【关键词】亲子活动新生情绪体验活动亲亲宝贝沙龙活动
亲子活动是家长和宝宝之间的一种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活动,也为宝宝搭建了交往平台,有助于他们社会性关系的发展和个性的完善。当前,亲子活动注重对宝宝的早期智力开发,心理健康性格的形成,能力习惯的培养。我们对如何有效地开展亲子活动进行了尝试、探索的实践与反思。
一、转变观念,建立主人翁意识。
要促进宝宝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很重要,父母应尊重宝宝的爱好,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利,让宝宝在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把转变家长的早期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认识作为第一步。那么如何让家长更加有效地参与亲子活动,建立主人翁意识呢?
学期前,我们首先召开新学期家长见面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介绍一些在家中和宝宝交往应注意的问题;让宝宝独立思考问题;激励宝宝喜欢看书、讲书,去幻想;认真对待宝宝个人要求;在宝宝做事情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诚实评价自己对宝宝的感情;不存在完全不能和宝宝讨论的话题;让宝宝有机会真正自己作决定等等。同时向家长介绍了本学年亲子活动开展的重点,提出活动的要求,家园合作给宝宝创设一个和谐、自然、温馨的环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训练技能、锻炼身体,从而达到有效开展亲子活动。
二、开展活动,丰富情绪性体验。
我们采用新生亲子情绪体验活动,让宝宝在家长陪伴下,情绪愉快地主动参加幼儿园活动,主动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老师、一日作息安排等,让家长了解我们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新生亲子情绪体验活动,我们请家长做老师,从旁观的角色转变为指导老师,让家长鼓励宝宝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通过一对一的指导,让家长看到我们教育的系统性、循序渐进,而更加信任老师。在活动中,宝宝和老师有了第一次亲密的接触,在家长的陪同下,也能安心地接受老师,为宝宝独立入园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三、拓展形式,激发参与积极性。
陈鹤琴先生说过:“宝宝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心理学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宝宝方面的需要。幼儿园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就,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在活动前,我们提前1-2周预知活动时间,方便家长调整工作。在亲子活动前半小时,我们会召开一个简短的家长会,告知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目标,使家长心中有数。在活动时,我们会结合简练明确的“家长指导语”作为补充和提升,使家长明确活动的意义,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有些家长为了更好地培养宝宝,不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经常去学习、吸取好的教育知识和育儿经验,都成了半个育儿专家。我们就针对这种现象,给家长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开展了“亲亲宝贝沙龙活动”,建立几个家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以茶话会的形式展开讨论,每一位家长都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宝宝,介绍自己平时的一些好的育儿方法,通过开展这样的谈话活动,家长之间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育儿经”。
四、提升质量,及时反思是关键。
真正理解亲子活动的重要性,及时进行反思,才能进一步提升亲子活动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商讨解决办法,为下次活动积累经验,对成功的经验也和其他老师交流,便于推广。同时,在亲子活动后与家长的个别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个别交流可以把活动的意图再次向家長阐明,与家长交换对活动的看法,引导他们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这方面的练习与延伸。教师还可以通过剪影、作品展、组织评比等各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让家长感受到活动有始有终,宝宝在活动中确实受益匪浅。
开展亲子活动满足了宝宝依恋父母的情感需要,满足了家长迫切了解宝宝在集体生活情况的愿望,同时是进一步密切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更是实行家园同步教育的有效方式。家长与老师同时作为宝宝最亲密的人,应在共同的目标下达成教育共识,真正做到让亲子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发挥其最大的有效性,让每一次的亲子时光,都成为我们带给孩子的一份爱与快乐的盛宴。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新纲要解读》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1997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