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绘画能力与兴趣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ident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童年像一根神奇的魔术棒,把世界万物都赋予了人的情感 。而绘画正是通过这种魔术的方式,把美好的幸福的万物教给幼儿。幼儿在画这些快乐形象的同时也在抒发着自己快乐的心情 ! 它能更好地让幼儿表述内心世界,开启幼儿思维,激发幼儿自身的潜能,唤起创造的活力,培养多元、弹性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加深他们对自然、对社会的理解,也是他们获取人生经验的一种途径。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孩子在进行线描画创作时,可以不受限制,无拘无束,思想上没有定见,造型上没有定向,画法上没有定法
  一 、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儿童作画,是发自儿童本心的绘画,他们那种在先天灵气驱动下顺其自然的自我表达,显示了人类感情和心智,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艺术表面是造型,艺术的背后是情感,只能画准画象是机械的照搬,只有学会用自我情感表达自我感受才是艺术。“唱歌离开情感是噪音,舞蹈离开情感是体操,画画离开情感就是制图”。因此,只有让幼儿在线描过程中随心所欲地表达自我,流露心与笔的交流,才能真正拓展其创造力,培养绘画的兴趣、灵气、悟性。
  1、正确对待幼儿兴趣
  画画是孩子的本能,画画是孩子的需要。这种审美活动是从幼儿时代就自己萌发了的欲望。他们从两岁开始,只要手中有了画笔,就喜欢画画涂涂,尽管他们很幼稚,很朦胧,但是这种不可压制的兴奋心情,是普遍存在的。从涂鸦期的圈圈道道开始,他们就有了这种情感要求和表达发泄的方式。尽管还说不出在画什么,但是已经在画画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兴趣也是美术创作的动力和基石。因此,我们应尊重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愿意用自己喜爱的线条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为了引导幼儿愉快地走进线条的世界,我们设计了众多的线条游戏。
  2.使幼儿在相互学习中丰富线条表现力
  幼儿个性迥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娴静,有的活泼。而线的长短、粗细、疏密,都可以表现无限丰富的情感层次,因此,我们要摈弃成人的理性判断,不去一味追求表象,执着于“象”与“不象”,而应重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指导不在于多,而在于准。
  3.使幼儿在想象创作中拓展线条语言
  儿童的运笔是一种得心应手的自然状态。一笔过去不修改,不琢磨,不做作。往往是直中有弯,弯中有直,圆中有方,方中有圆。他们的运笔自由洒脱,无所顾忌,打破形的约束,他们的画不合情理而通画理,无意中与自然相通,与画道相契。所以,一幅好的儿童画,每一根线條都体现了“道”的迹象,从中我们看到许多艺术大师学习儿童画的根本道理。因此,我们以线描想象画为主,线描装饰画为辅,强调幼儿的自主创作,线描装饰画,我们提供轮廓图形,让幼儿在轮廓线内进行有序地分割,然后在分割线内进行疏密得当的装饰,在进行装饰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形体与装饰性线条、图形之间的大小关系,也逐渐掌握了先构绘外形,再进行装饰的正确方法。
  二、加强自身理论积累,体验线条的独特魅力
  要给孩子一杯水,老师应有一桶水。因此,要指导孩子画好线描画,作为老师,首先,应明确线与线描画的概念,具体感受到线描画的艺术魅力。人之所以感受到物体的存在,是因为物体由不同的色块构成,这些色块之间的分界限就是人类视觉感知的线,也是绘画中线产生的理由,这些线是有空间走向的,是物体的结构线,而不仅仅是物体的轮廓线,只知道轮廓线的画法是非常有害的,它直接阻碍了我们对物体的理解,但生活中有许多线是杂乱的,应该有所取舍,提炼加工,从生活到艺术,仅一步之差,也是万里之遥,被动的写实主义,你成了画的奴隶,主动参考生活去随心所欲的创意,那你就是作品的主人。艺术贵在变形,不变形就没有艺术的理解,包括扩大与缩小、拉长与压扁、增添与减少、错位与打乱,它会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是一种超越,让人看了以后,印象深刻。
  应用不同的线条与小图形,画出更多更好的,而且决不重复的作品来。即便是同一个孩子也不会画出一模一样的作品。因此,在线描过程中,孩子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以心观物,万物随心转,体验大脑思维张弛的快乐,体验与众不同的作品带来的满足感,从而使幼儿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增强其思维能力。这将是我们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
其他文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有机会自己质疑,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为质疑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求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发
表象是用“心理之眼”去看事物,是指客观事物不在眼前时,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使人们能对事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客观刺激进行加工。在表象的众多理论中,
目的研究分析非典型抗抑郁药物引起的便秘应用耳穴压豆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非典型抗抑郁药物引起的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伊托
【摘 要】教育家弗赖登诺尔曾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农牧区学生 数学结合生活 数学教学 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  一、教育家弗赖登诺尔曾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重视学生生活经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由此可见思品课堂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
<正>糖尿病足(Diabetlc Foot,DF)是糖尿病患者并发的一种损及神经、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以致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其治疗包括全身治
会议
【摘 要】在从教的课堂中有必要展开探讨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如何而来,乐于学习并持之以久的爱好学习是有方法可寻,也有深刻需要研究。动机是学习的需求。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兴趣、情感、意向、意图、信念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学生不想学习,不爱学习,学习活动就难以进行下去,这常常是因为缺乏学习动机。所以。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输送动力,调动学习的情感,运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欢欢喜喜过春节》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初步了解年的常识,能够对年文化产生兴趣,并表现探究的愿望与行动,上一主题的学习了“元旦”这一年文化,本课主要要求学生体会“春节”这一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由此可见,它是了解年的常识,年文化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说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是学习我国传统节日的开始,今后还要陆续
2016年是"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和战略先导区建设的突破提升之年,连云港要强化对水运业的培育和扶持,引导企业更新管理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人才培养、提升竞争能力,使
随着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大,城市居民职住分离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地与居住地的分离使城市居民的平均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日益增长,通勤出行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在各种出行目的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