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成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5987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成语同汉语成语一样,是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的短语或句子。英语成语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英汉文化差异。英汉成语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对应、不完全对应和不对应三种关系,在英语成语汉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关键词:形象 意义 文化内涵 文化差异
  
  英语成语,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一种民族语言中所有的惯用法和特殊的表达方法。例如:在问候的时候,汉语用“您好!”;英语用“How do you do?”照字面理解是“你怎样做?”,可以说是毫无意义,但英语中习惯用这句话来问好。同样,如果把汉语中的“您好!”译成“You are fine!”英美人也会感到莫名其妙。狭义的成语是指英语中长期习惯使用的、表达完整意义的、结构定型的固定词组或短句。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成语。成语有两个基本特征:语义的完整性和结构的固定性。成语语义的完整性,是指我们必须把成语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一个成语的意义不是组成它的各个单位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新的意义。另外,成语的结构是固定的,不能用别的词来代替。
  英语成语同汉语成语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英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都有不少反映其特点的成语;两国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都产生了大量的成语;两个民族各自的生活习惯、思维观念,也反映在生动、形象、活泼的成语中。有时两个民族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使得一些成语表现出某些相似的文化特征。双方的文化交流也为两种语言增添了新鲜的习惯表达方法。但这只占成语中的极少一部分,大量的成语则表现出迥异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征。
  英语的成语取材广泛:(1)有许多成语出自《圣经》。如:to fall from grace (堕落犯罪),at the last gasp(奄奄一息),handwriting on the wall(不祥之兆),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2)英吉利民族历来善于航海,航海业在英国一直占有特殊地位,许多成语来自航海用语。如:to sail before the wind(获得成功),to trim the sail to the wind(见风使舵)等;(3)英国人喜爱的体育娱乐也提供了数目可观的成语。如:to come out on top(占优势),to show one’s card(摊牌),to play one’s trump card(打出王牌)等;(4)在英语成语中,还有大量的以动物名称组成的成语。动物成语是古代生活的一个侧影,从中可以看出古人的一般生活风貌、爱憎和愿望。在英语中狗的形象多为褒义,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 be top dog(居于高位)。当然,受外来语的影响,英语成语中狗的形象含贬义的也有,如:go to the dogs(堕落),a dead dog(毫无价值的东西),a dirty dog(行为无耻、卑鄙自私的家伙),还有与鸟有关的,如: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还有一些成语来自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及伊索寓言。如:the heel of Achilles(唯一致命的弱点),the last straw(使人不能忍受的最后一击),to cry wolf too often(假话说得太多以至说真话时别人也不相信),blow hot and cold(反复无常)。
  通过上述对英语成语来源的分析可以看出英语成语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英语成语汉译过程中,译文既要符合汉语的习惯,又要保留英语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说要正确处理好语言与文化这一对矛盾。英语成语在文化内涵方面,可分为对应关系、部分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
  
  一、对应关系
  
  对应关系是指英汉两种语言的成语,在意义和形象上都是对应一致的。表达这一类文化内容相似的成语,可以采用汉语的成语来套译英语的成语。如:Walls have ears。可译成“隔墙有耳”,在形象和意义上都十分相似。据说凯瑟琳女王在位时,在宫里建造了一些特殊的墙。在一个房间的说话声可以在另一间房间里清楚地听到。那位多疑的女王就是用这种方法获知了不少国家机密和一些人的密谋计划。英语的“Walls have ears。”便由此而来。两个成语的意思都是指“秘密商量的事情被人偷听”。有了同样的含义和形象,它们便可以看作是等效成语,是一种对应关系,翻译时就可以采取汉语成语套译方法。又如:to praise to the skies(捧上天去),to add fuel to the flames(火上浇油),to throw cold water on(泼冷水——比喻打击别人的积极性),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 is chased by all(老鼠过街,人人喊打),to be on the thin ice(如履薄冰),like a bolt from the blue(晴天霹雳),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等等。这些成语,英、汉语说法相同,可以套译。
  除上述形象和比喻意义都十分相似的成语外,还有一种情况也属于对应关系。那就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交流,英语和汉语都从对方借用了一些成语,这些借来的成语丰富了各自的语言表达手段,久而久之,被广泛采用,成为这一语言的正式成语。汉语中有不少成语就源自英语。如:全副武装(armed to teeth),打破记录(to break the record),摊牌(to show one’s card)。这些英语成语已被汉语所吸收,成为汉语语言的一部分,但仍保留着原来的形象和意义,表现出相同的文化特征。
  
  二、部分对应关系
  
  部分对应关系是指英语和汉语的某些成语在文化特征上只是部分地对应。它们有的用字和形象相似,甚至完全一致,在意义的某一层上也接近,但在其他层面上却不同,因而只能用于不同的上下文;有的在形象或含义的某一点上相似,其它方面却各具特色,或程度轻重有别,或褒贬色彩相异;有的意思相同,用字和修辞手段却不同,因而形象和色彩迥异。这一类成语在汉译时,有时可用相当的习语对译,更多的情况下仍需要根据上下文意思做灵活恰当的处理。
  以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为例,它与汉语成语“浑水摸鱼”在字面意义与形象上完全一致,比喻意义上也有对等之处,都表示“乘混乱的机会获取不正当的利益”(《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to take advantage of disturbance or trouble to gain one’s end(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Second Edition,1989)。如果表示这一层意思,便可互译。如:Tony had been trying to 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s。译为“托尼一直试图浑水摸鱼”。但英语中该成语有时还表示interfere/get involved in an unpleasant situation,而汉语中则无此含义。试看:Both partners now resent your interference,that is what you get when you 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s of martial strife。(如今夫妻俩对你的干预不满,这便是你卷入他们夫妻间争吵自讨没趣的结果。)在此如果套译为“这便是你在他们夫妻争吵中浑水摸鱼的结果”,就完全改变了原意。又如: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与“班门弄斧”意义基本相近,但在汉语中,“班门弄斧”还有一层“谦虚”的含义,因而翻译时要注意把握上下文。再如:Every dog has his day。狗也有得意之时。/苦命人也有出头之日。这句成语有褒义和贬义两种含义,选用时应注意原文意境。
  
  三、不对应关系
  
  不对应关系是指无论在意义上、用法上或文化内涵上都不相同。它们的意义不同,表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和民族风情。这种成语往往在形式上较相近,但意义截然不同,成为翻译的陷阱。如:“child’s play”和“儿戏”,从表面上看,两者很接近,但 child’s play的真正含义是“something very easy to do”(轻而易举的事),而汉语中的“儿戏”则用来比喻做事不认真、不负责任,故两者之间毫无共同之处,不能直译。又如:eat one’s words与汉语中的“食言”也并不对应,eat one’s words意思是to take back something one has said;admit something is not true,而“食言”则指“不守诺言,不守信用”,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这一类成语在翻译时如果直译,将会译十错十。这类成语一般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成语,因此可采用意译法,也就是用通俗的汉语来解说英语成语的意义。如:(a region)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这一成语来自《圣经》,牛奶和蜂蜜是西方人熟悉的食品,这一成语不直译成“鱼米之乡”,而译成“物产丰饶之地”更为妥切。
  又如:Among so many well-dressed and cultured people the country girl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的意思是in the wrong place or situation,指不得其所,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很不适应。这句话可译为:同这么多穿着体面而又有教养的人在一起,这位乡下姑娘感到很不自在。
  再如:She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er mouth. a silver spoon(in one’s mouth)——wealth;a comfortable life,意思是财富、富贵,而并非真的是“嘴里含着一把银勺”,故此句应意译为“她出生于富贵人家”。
  我们在进行英汉成语翻译时,能用汉语成语的时候尽量使用,这样可以使文章增色,但同时应切忌不分场合乱套。
  1. 有些成语不妨直译,可保持原文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交流。
  如: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命;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Barking dogs do not bite.吠犬不咬人;to shed crocodile tears 掉鳄鱼眼泪。
  2. 避免使用含民族具体人名、地名等的成语来套译。
  由于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素质不同,两种语言的一组对应成语即使词义相近,因潜在的背景因素引起的心理联想也不会相同。故而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包含民族具体人名、地名和历史事件、神话典故等的成语来套译英文成语。如:Speak of angels and you will hear their wings.译作“说曹操,曹操就到”就不合适,曹操是中国古代的人物,具有中国的文化特色,在理解上会引起混乱。同样的道理,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和汉语成语“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也不可互译,还是译成“一人不及两人智”较为合适。
  外国人写的文章,尤其是那些时代感强烈、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各个方面的新闻翻译中,如果要生搬硬套由中国古代典故演变而成的汉语成语,则会显得不伦不类,给读者造成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四、结束语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词组或短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它具有形式简练、含义精辟、表达生动的特点,涉及到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是语言中最难掌握的部分。有的成语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其含义,而大部分成语则寓意隐晦,很难从字面上理解其真实含义。若望文生义地理解,翻译出来的东西就会给人以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感觉。总之,充分认识中英两国文化交际中成语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以及意义受文化调节与决定的方面,对于译者理解原文、正确翻译原文成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翻译英语成语时,要加强自身对跨文化的触觉的敏感性,了解它的文化内涵以及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根据具体语境适当处理。文化的特异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成语的可译性。在保证特定上下文中最重要的意义优先传译的前提下,尽可能全面地传达其他有关意义,如成语的民族特征、文化内涵等。把握好成语翻译的“度”的问题是成语翻译力求达到的理想目标。英语成语翻译为翻译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要精通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历史、人文、民族风情等都要有广泛、全面的了解,有较强的跨文化的敏感性,才能适应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年.
  [2]汪榕培,李冬.实用英语词汇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
  [3]刘新桂.英语成语的特征和文化内涵[J].山东外语教学,1991.3.
  [4]汪宏.谈谈英语习语对译过程中的适应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1.
  [5]徐式谷.也谈英文成语的翻译[J].中国翻译,1986.5.
  [6]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
  [7]杜承南,文军.中国当代翻译百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年.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指出,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本文提出了注重提高学生素质、打通课堂内外的见解,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语文课堂    这一次语文课程改革总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
战略转变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深层次和系统性的变化,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案例研究表明,华中科技大学之所以保持“持续性”发展,正是因为这所学校在
目的:评价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98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收治时间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随机分为中医组、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予
摘 要:本文通过实例论述了微积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哲学思想的尝试。  关键词:微积分 哲学思想 定积分    微积分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特殊存在于一般之中”等,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哲学思想的培养,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1.积分概念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定积分、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产生是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通过朗读可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与风格。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能提高听、说和写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目的:将锁定加压钢板应用于四肢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样本来源: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四肢骨折治疗的患者,共92例,按照奇偶法将样本均分为两组,探究组和常规组,
摘 要:随着高中数学教材的更改,探讨出一种新的教学衔接方法已经迫在眉睫了。本文在桑代克试误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试误教学法,以期更好地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衔接    随着学生学习阶段的改变,学生使用的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尤其是新教材的使用将融进近代、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现行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将增多,教材明显变厚,与义务教育初中阶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学数学兴趣作用的论述及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的探讨,阐明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一、对学习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情增趣;三、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以及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不断深化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 培养 和谐 分层教学    前言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
摘 要:科技英语新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满足人类社会的实际需要而形成,而语言中新词汇基本先由媒体开始推广和流行。本文基于CNN网站科技新闻中出现的科技新词,从词汇学角度探讨了英文报刊科技新词的来源、构词方式特征,并对诸种构词方式加以分析归类,旨在阐述构词知识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记忆的积极作用,以期对新词词汇学习产生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科技英语新词 构词方式 科技新闻 词汇学习    纽马克[1]
摘 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传统习俗、语言和礼貌问题等都不可避免地对英语学习产生负迁移影响。本文从迁移的概念、语言和负迁移的关系、这些负迁移的内在原因和表现形式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以期待能对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有所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价值观 传统习俗 语言 中国文化 负迁移    引言    长期以来,不少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