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铁道部长艰辛改革路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bt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重臣盛宣怀自1896年执掌铁路总公司起,就一直是中国铁路这个舞台上的名角儿。但在内部的权力倾轧中,他被赶到了上海,以邮传部副部长的身份对外谈判商约。直到1911年1月,他才又重新坐上了邮传部部长这个早该属于他的位子。
  当时各省铁路建设十分不给力,“铁路国有”是盛宣怀上任后唱响的第一个高八度,展现了他敢于改革深水区、触及核心利益的勇气。此举赢得了那些为路所困、切盼中央出手“救市”的省份一片喝彩:陕西巡抚请求将西潼铁路收回官办;山东巡抚请求将烟潍铁路收归官办;江西籍在京官员一致赞同江西官商各界提出的九南铁路收归国有……
  但是,本该对国有政策报以最大掌声的广东、湖南、湖北三省却是嘘声一片。掌握了话语权的商办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将铁路国有看作对既得利益的极大侵犯,一时间,帽子满天飞、棍子遍地打,盛宣怀和邮传部成了众矢之的。
  国有政策宣布后数日,粤汉铁路湖南公司在长沙贾公祠召开大会,到者数百人;次日,又在教育总会开会,到者数千人;再后一天,继续在教育总会开会,到者达万人。会场气氛是激动的,甚至有点感人。一个与会者在慷慨陈词后,居然切下了自己的一根手指,“自言誓不与盛宣怀共戴天”。据说,一时间“满座痛哭,声震屋瓦”。那些在铁路建设方面成绩平平的高管们,在动员民意方面却显露出了出色的才华。
  信息不对称下的群众动员效果很好。5月16日,长沙、株洲一带铁路工人一概停工,进入长沙示威游行,传单上的言辞间充满了对抗情绪。湖北的情况也类似,且在革命党的暗中鼓动下,湖北多次举行千人集会。一位革命党人在公开大会上断指明志,一位留学生则“割肉血书”,写下“流血争路,路亡流血;路存国存,存路救国”16个字。
  里程最短、筹资最顺利、铁路完工最多的广东省,本来受铁路国有政策的冲击很小,但他们也站出来对抗朝廷,以便为自己赢得更好的谈判地位。广东铁路公司的绅商们“大动公愤,已决定一面奏劾盛宣怀,一面质问总协理大臣”,在6月10日的广东粤汉铁路公司股东大会上,股东表示要“万众一心保持商办之局”,甚至喊出了“有劫夺商路者,格杀勿论”这样杀气腾腾的口号。
  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抗朝廷,这显然令各省铁路公司有点儿害羞。不久,一个极好的理由出现了:国有诏书发布后11天,清廷与美、英、法、德四国银行签订了借款合同,引进1000万英镑的巨额外资,投入铁路建设。各省欣喜若狂:这下子可以上升到是“爱国”还是“卖国”的高度和清廷讨价还价了。
  实际上,这笔外资的引进是张之洞任湖广铁路督办大臣时未能完成的任务。1909年6月,张之洞曾与英、德、法三国银行签订了550万英镑的贷款协议,年利率五厘,专用于建造湖广境内粤汉与川汉铁路。但此协议在中央最后批准前,发生变故,不久,张之洞便去世了。
  盛宣怀上任后,接过了接力棒,在他的主持下,贷款合同的条款不断地向有利于清廷的方向发展;不仅年利率不到国内钱庄和票号贷款利率的一半,而且所贷款项的半数可以存在交通银行与大清银行这两家国有银行——原合同规定只能存在四国银行;同时,合同还删除了四国有权参与建造若干支路的原定条款,并规定所用铁轨必须使用汉阳铁工厂的国内产品,其他的原材料则进行国际招投标,不再由外方指定。盛宣怀坚信,根据这一合同,资金到位后,粤汉铁路三年内就能全线接通,十年内可以开始还本。
  但是,这一完全平等签订的借款协议立即成为既得利益集团攻击清廷的依据,“卖国”“贪赃”的罪名几乎成为盛宣怀及邮传部的代名词。盛宣怀的名声本就不好,号称“一只手捞十八颗夜明珠”。而掌管了铁路、航运、电报、邮政四大肥缺的邮传部一直就是腐败的渊薮,官员连轴换,因此在当时就被戏称为“运动部”。盛宣怀突然吃起素来(后盛被查办和抄家,均未发现涉及从本次四国银行贷款中侵吞回扣的任何证据),早已习惯了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清廷的国人却也宁愿相信“莫须有”。一件至公至正的事也因此被蒙上了鬼头鬼脑的朦胧色彩。
  被地方既得利益集团盘踞的各省铁路公司其实已经成了暗无天日的黑箱,他们早已习惯了在黑暗中摸索获利。盛宣怀和中央的政策示好于民,却反被他们操纵。黑夜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但他们并没有用于寻找光明,而只是用来寻找黑夜中为自己牟利的路径而已。
  编辑/冰如
其他文献
一  同治十四年(1872年)九月十五子时,欢快悠扬的鼓乐声响彻北京长街,无数宫灯照亮了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大清皇帝同治正在举行盛大的婚礼。  在众多王公大臣、福晋贵妇的指引下,高贵华丽的皇后凤舆从皇宫正门大清门抬入,随即进入乾清门,直到抬过一盆极旺的炭火后才停下来。这时,身穿礼服的19岁皇后阿鲁特氏从轿中缓步而出。随后,她从一位贵妇手中接过一个装有金玉小如意、红宝石以及五谷杂粮的“宝瓶”,迈着从容
无为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一生没有办成一件大事,却步步高升,善始善终,堪称传奇。他26岁逃避战乱时与家人走散,同继母一起来到江东,遇到了孙权的姐夫。孙权的姐夫对诸葛瑾的才学感到惊奇,向小舅子强烈推荐。刚刚执掌江东的孙权正值用人之际,把诸葛瑾留作门客,先让他做秘书长(长史),后让他做参谋长(中司马)。  当时的诸葛瑾是个无背景、无财产、无工作经验的难民,不可能凭关系、凭贿赂上位,要说他凭才学,也没见
虽然王后地位尊贵,但是作为嫁到新教国家的天主教公主,都必将身处政治、宗教斗争的风口浪尖。她们无法参加国教的礼拜,不会被正式加冕为王后,只能在自己的宫廷内设立天主教礼拜堂。  查理一世在位时,英格兰刚刚经历了“无敌舰队”和“火药阴谋”,当时的民众普遍相信国内外的天主教教徒处心积虑地要让英格兰回到罗马教廷的统治之下。笃信“君权神授”的查理一世与议会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反对他的人便抓住其王后亨利埃塔·玛丽
唐代的翰林也有临时工,比如“翰林待诏”便是游离于宫墙内外的“编外翰林”。李白便是此中一员。这个职业有个最大的特点是只有被皇帝宣召时才有资格进宫上班,也只有上班时才有俸禄可拿。所以李白经常跑到“长安市上酒家眠”,这并非李白放达不羁到敢翘皇帝的班,实在是失业在家无事可做。  其实,“翰林待诏”中也有“黑翰林”“红翰林”的区别。所谓“黑翰林”即技艺不精,没有亮点,总之是让皇帝想不起来的主儿。他们无钱无势
按说,汪精卫作为日寇侵略中国的代言人,与日本人之间的关系应该不错,其实也不尽然——不管是狐假虎威,还是狼狈为奸,两种性情贪婪的动物搞在一块儿,矛盾一定不会少。实际上,汪精卫和他的日本主子之间表面和气,内心相互提防。  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粉墨登场,汪精卫及各院、部汉奸头目宣誓就职。当天,伪国民政府上空升起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日军士兵立即鸣枪抗议,唬得汪伪汉奸立即换成带有
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周人说商朝亡于酗酒。这是有一定依据的,毕竟商纣王的好酒是有传统的。商朝之前一位贤明君主也喝酒,甚至用酒来比喻他的名臣:“就好像做酒,你就是酵母。”不过,商朝亡于酗酒只是表面现象,深层原因是铅中毒,而铅就来自他们每日用的酒器。  20世纪上半叶,主持殷墟发掘的考古学家曾说,酒器在出土的商朝青铜器中几乎占五分之四。不但达官贵人嗜饮,就连普通民众也把酒器作为殉葬器物的必备品。这不仅
据清人著作《虞初新志》记载,明代崇祯初年,金陵籍某官员被任命为雷州太守,在赴任途中,有一段路需要乘船,不幸的是,他在江口遇到了一伙劫匪。劫匪得知对方是太守,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不仅抢了他的物品,还把他杀死抛尸江中。事后,这伙劫匪一琢磨,太守被杀肯定会有人来追查,不如我们代替他去上任,而且还能趁机捞钱。于是,他们在同伙中选出了一个最精明的人扮作太守,拿着任命文书前往雷州赴任,余下的劫匪都扮成随从一同前
曾经风靡全球的经典动画电影《兔巴哥》自诞生之日起就以主人公活泼机敏、调皮可爱的形象得到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喜爱。但在没有电脑特效的年代,动画师为了画出形神俱备、活灵活现的卡通动画形象,有时候得亲自上阵当动画模特。  得知《兔八哥》是一部以“爱吃胡萝卜”的兔子为主角的动画片时,动画师就陷入了苦恼:怎样才能画出一只让大众喜爱的兔子呢?  动画师在多次去动物园观察、记录兔子的形象和神態之后,为了让兔巴哥形
古代帝王多爱下棋,而且下围棋的不乏其人。但不得不说,和皇帝下围棋真是一份苦差事。  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宋明帝是个臭棋篓子,却偏要找国中的高手陪他下围棋。关键是,他下棋还必须赢才满意。臣子们对这一点心知肚明,只好一次次故意输给他,宋明帝却不知道是对方让着他,自以为棋艺很高。到了唐朝的唐明皇这里,下棋的气氛相对缓和了一些,而且棋局紧张时,还有人出手相助。有一次,唐明皇和人下围棋,眼看就要大败,在旁边观
春秋时期的阳处父一心求仕,但他没有名气傍身,更没有当大官的老爹撑腰。在春秋时期,这样的人想要出头地,比登天还要难。  他意识到要想混出名堂,必须找一棵大树,就把目光投向了同乡狐偃。狐偃是晋文公的舅舅,曾追随晋文公流亡,不辞劳苦出谋划策,最终使晋文公得以返回晋国,铸就宏图霸业。可惜阳处父投靠狐偃三年,始终未受到重用。这三年里,阳处父唯一的露脸机会是出使魏国,不料这个机会却给他扣上了“华而不实”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