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世界文化之精要于一书——《世界文化词典》评介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南京大学为主体,联络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的学者所编写的《世界文化词典》,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集世界文化之精要,把可查性和可读性(即查阅与鉴赏)结合在一起,以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词目、简明而流畅的笔墨,向读者勾勒出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各领域人类在6000年文明史中的伟大创造,从而成为一部概观世界文化和疏理理性、陶冶情操的工具书。
其他文献
杜甫入蜀以后,对今体诗的艺术形式极为留意,所以他自称“晚节渐于诗律细”。但与此同时,他又说自己“老去诗篇浑漫与”。本文认为,这两句似乎是互相矛盾的话,正说出了杜甫晚期今体诗的一个特点:他在今体诗这种新诗体的建设(也括格律、题材范围、表现手段、风格倾向等方面)基本完成后,又尝试着打破其束缚,这就使杜甫的一部分今体诗呈现出与多数盛唐诗人颇异其趣的艺术风貌。杜甫的这一探索在唐代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但对宋代诗坛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社会是台湾社会之癌。文章考察了当今黑社会发展的情状,从各层面分析黑社会势力的膨胀的背景和原因,并对黑社会组织展开量化研究,探寻它的地区分布和帮规建制,归纳出黑社会组织主要形态和发展模式。文章还揭示了黑社会的种种罪恶活动及危害,对黑社会未来趋向和转型进行了若干科学的预测。
1949年到1980年的台湾当代文学,就文学种类而言,五、六十年代诗风极盛,名家迭出;小说历三十年而不衰,名作如林,散文、戏剧在各个时期也取得应予重视的成就。就文学流派而言。台湾现代文学和乡土文学两大流派争妍竞秀,各名一时,其他则有通俗流行文学和反共文学。台湾当代文学的发展,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经历了一个从一元到多元的艰难曲折过程,才呈现出繁丰多姿的面貌。本文以诗歌小说为主体,探索三十多年来台湾文学发展脉络,考察各个流派兴衰状况及社会原因,从一元趋向多元这个新视角揭示当代台湾文学发展规律。
年代 主要活动 1903出生于上海市崇明县1917考入江苏省太仓县太仓中学1919由于担任了学生代表,反对校方压制“五四”运动,被勒令退学1920考入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即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当时称南洋公学)附中二年级1923因起草反对校长渎职的宣言,组织学生罢课,被交通部下令开除。撤换校长后,又复学升入大学部。
本文是《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英国》一书中的第十章,论述十八世纪英国杰出的梵文学家威廉.琼斯爵士的汉学研究。威廉·琼斯在东方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在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几方面,而不在中国,但却是英国第一个研究过汉学的人。文章共分四个部分:(1)他开始学习汉语是在1767年,主要以耶稣会士柏应理等用拉丁语翻译的《大学》、《中庸》、《论语》为参考材料,把其中所引《诗经》片断译成拉丁诗,(2)他创立孟加拉亚洲学会,计划翻译《诗经》全部,直译《论语》,但未实现,(3)将原用拉丁文所译《诗经》片段译成英语,有散文译本(直译
1987年冬至节(12月22日)的前夕,我国外语界一代宗师、德高望重的范存忠教授与世长辞了。冬至节恰逢他的生日。他在整整八十四年中,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然而他为攀登学术高峰,终生孜孜以求,从不倦怠;在1931年自美学成归国后直至逝世的五十六个春秋中,他为我国学术地位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辛劳,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专家、学者,深受学术界的景仰。他的一生是自强不息、勇于追求真理的一生,是为祖国教育事业的繁荣昌盛而鞠躬尽瘁的一生。他的治学之道,堪称后辈的楷模。
一代之词都为一集谥之日全者,奚昉乎?昉自《全宋词》。《全宋词》奚为而纂也?以匹《全唐诗》。持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论者,以为“唐之诗,宋之词”,“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固维《宋元戏曲史·自序》)故唐诗、宋词必纂其全。而程先生千帆之主纂《全清词》,又奚为也?请循其本。夫一代之文学,后世果不能继之乎?清词不足以继宋词乎?抑不徒能继之且能超越之乎?是皆不可以无说。
如果说中国无神论史在十年前还是一块未经开垦的荒地,而随着1982年王友三教授的《中国无神论史纲》一书的正式问世,使得这一荒地绽开了一朵鲜花的话,那么,经过作者近几年的不断勘奋耕耘,着意探索,新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无神论史纲》(修订本),则是在这一园地里结出的又一硕果。
罗宗强先生的力作《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把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中反映出的文学思想结合起来研究,不但较好地说明了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发展的面貌及其规律,而且也在方法上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鲜经验。因而,此书一问世就理所当然地受到学术界的好评。
倚声之事,至清代而蔚盛,词宗硕匠辈出。叶丈《清词钞》所选,逾五千家。专集散篇,汗牛充栋。记一九三九年余在香港,尝继杨铁夫后,佐丈考证清代词人仕履,是为余留心清词之始。时杨翁年逾八旬,居大屿山日双树居,舟车出入为艰,不久物化,余遂以全力襄其事。清词选辑之业,造端于朱疆村,实在庚午之年(即一九三〇年、见黄孝纾《清名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