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a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必须的,教师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优化学习;课外活动
   核心素质的培养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最大价值。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聚焦信息技术教学,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课堂和生活相互渗透,培养信息意识
   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有意识地、主动地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获取和处理信息,并能够发现信息的变化,然后对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尽管人们对“信息”一词并不陌生,但对初中生来说不可避免地会有些抽象。因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生活中的共同信息加深学生的信息知识,并通过信息的判断和处理使学生建立信息意识。
   例如,在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时,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笔者介绍了生活中的一些信息元素。首先,作者运用多媒体来显示与信息相关的图片,例如天气预报、某些报纸新闻、交通信号灯、闪电等图片,然后问学生:“你可以从上述图片中获得什么信息?信息的作用是什么?”通过类似的问题,可以指导学生解释、判断和处理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此外,笔者还指导学生避免接触一些不良信息,并鼓励学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维护信息社会的道德操守,进而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感。
   二、安排实践任务,练习计算思维
   可以通过获取,分析和综合各种信息资源来提高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必须通过信息活动逐步培养计算思维,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际任务来促使学生认真、积极地参加信息活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逐步建立对信息技术的熟悉感,使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思维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Excel的基础知识之后,要求学生使用Excel解决实际问题。首先,作者发布本班学生某项考试的成绩表,然后为学生设置以下问题:(1)请从各科目的学生平均成绩中分析下一次学习的重点,在这个基础上分析本班学生的部分科目成绩处在全年级情况。它要求学生使用Excel的基本操作技能来计算和分析每个学科的平均水平,这是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的思维过程。第二个问题是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思维方法来寻找解决方案,即如何通过表中的数据获取学生部分學科的信息,从而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参加有实际意义的信息活动,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核心能力的可行途径。
   三、利用数字资源优化学习形式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地运用数字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使用数字资源和工具进行数据的分类学习,并对学生进行培训。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学生可以形成独立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信息技术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在线微型视频和多媒体课件等数字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并鼓励学生使用搜索服务系统、数字图书馆和其他数字学习资源进行共享信息,以及使用Word和写字板等文字处理工具,使用数字工具(如Geometry Sketchpad、Excel等)进行创建、数据排序和学习。
   四、将信息技术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融合
   在我国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少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型的学科,学生还必须进行实践以逐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例如,在初中七年级的第二章“数据计算”中学习“信息技术”时,老师一直在强调教室中的SUM、AVERAGE、MAX等通用功能,学生将对学习失去兴趣,并且他们的理解不到位;相反,学生如果操作熟练便可以激发兴趣,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保障,优化了信息技术教学。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以四项核心素养为基础,并根据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探索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提升学生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蓝浩.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讨[J].福建电脑,2017(12):169-170.
   [2]王大鹏.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7(5):45-46.
   [3]贾云涛.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
   [4]赵二军.浅析初中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学周刊,2019(1).
   [5]黄成刚.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6).
   [6]韩庆娥.试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J].新课程,2018(12).
其他文献
摘 要: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明确提出要在生活中寻找教育,也明确了“为生活而教育”这一理念,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从思想认识上做出转变,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基于此,将对生活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基本学科之一,能帮助学生奠定学习基础,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年龄较小
摘 要: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当前最为符合要求的是主体教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与具体的情景进行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思维。主体教学理念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科学素养;情境教学研究;初中地理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通过学习活动获得的知识内容、能力提升及学习习惯等良好态度的养成,利用所学知识能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课堂上,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并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乐趣,这使学生深入思考,强化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小学信息;教学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要想将人工智能技术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借助算法,通过算法,满足教学活动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
摘 要: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是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教育缺失包括以下几方面:有误导性的隔代教育,教育监管上父母缺位,教育理念、方式落后单一,学校和父母、父母和孩子双方沟通不足。小学阶段是孩子快速成长的阶段,家庭教育缺失或错位都会对孩子的认知造成很大的误导。因此学校需要和孩子家长加强沟通,共商对策,尽可能通过双方努力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成为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向和教育目标。将德育渗透至班主任工作内容中,利用班级管理模式将德育目标融入其中多项环节,是促进提升德育效果、发展班主任管理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将德育渗透至班风建设中、组织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提升班主任综合素质水平、适当利用竞争机制与合作机制四个探究方向,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摘 要: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要突出初中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初中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及思考,以提升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及质量。探讨STEAM理念下初中科学“项目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够为初中生有效地学习及理解科学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使初中科学的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STEAM理念;初中科学;项目 探究式;课堂教学 
摘 要:语文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不能只针对课本内容进行教学,还需要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接触优秀的名著,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和认知。在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阅读书籍储备不足、名著指导不够、学生阅读兴趣不佳等问题。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当前经济逐步提升,教育事业也逐渐改善,但是在一部分农村环境中,教师的教学仍然具有局限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