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默知识视阈下数学核心知识的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中,通过以退促进、以体验促理解、以对话促转化、以变式促巩固等策略,帮助学生正确利用缄默知识,实现核心知识的内化。
  [关键词]数学教学 缄默知识 核心知识 教学策略 体验 理解 转化 巩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35
  数学核心知识,是指在数学课程和教材中具有内在逻辑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和主干地位的基础知识。缄默知识由英国思想家波兰尼提出,指无法系统表述的知识。缄默知识难于表达、陈述,但它为人的认识活动提供最终的解释性框架和知识信念。所有显性知识的增长、应用和理解都依赖于缄默知识,因此,显性知识植根于缄默知识。
  作为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是拥有大量缄默知识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其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进行丰富、转换、提升的过程。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知识包含缄默知识,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学习的某一阶段,核心知识是以缄默的状态被学生拥有的。下面,笔者从缄默知识的视角,对数学核心知识的教学进行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一、以退促进,使核心知识在退中生长
  1.“退”到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以此为助力开展教学,使学生获得核心的知识。学生进入课堂前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储备了许多前数学经验,这对于他们掌握和理解数学核心概念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如“认识平均数”一课的教学,平均数这一核心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平均数的计算及其意义。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公式是显性知识,平均数所蕴含的公平合理、互相平摊、不多不少、不偏不倚的数学思想则是缄默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始,教师可说:“比赛中,男生组5人的总成绩是455分,女生组4人的总成绩为372分,男生组获胜。”这时有学生立刻提出反对意见,教师可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公平的比较方法——比较平均数。这些带有数学元素的生活经验,是教师进行核心知识教学时有待激活的思维生长点。
  2.“退”到学生的已有认知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基础,才能开始有意义的学习。”这说明,已有的缄默知识将支撑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教师可先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再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又如,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时,先让学生进行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再将运算律扩充到小数领域。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实现了核心知识的自然生长。
  3.“退”到学生的思维起点
  研究表明:在构建某一显性知识时,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组织所需要的缄默知识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应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入手,协助学生找寻可利用的缄默知识。如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从平行四边形的名称中想到了什么,使学生从图形名称的思考上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此外,教师还应在学生的思维起点处,辨别学生已有的缄默知识对理解核心知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或去芜存菁,或因势利导。
  二、以体验促理解,使核心知识在体验中厘清
  1.在情境中体验
  核心知识的教学,既是传递、掌握显性知识的过程,又是检验、修正、应用缄默知识的过程。缄默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依附于情境,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教师应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不断丰富和转化。例如,教学“间隔排列的规律”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兔比蘑菇多1个”“夹子比手帕多1个”等内容,并思考“1是怎么多出来的”等问题,促进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又如,在“认识11~20各数”的教学中,教师先创设情境“评比表中的一栏只能放下9朵小红花”,激活学生已有的“10朵小红花换作1朵大红花”的缄默知识,接着迁移至“原始人类用1块大石头替换10块小石头”的计数,使学生产生10根小棒换大棒的想法,所谓的大棒就是10根小棒捆成1捆。这样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凭借缄默知识,自然地理解了位值的改变与升级。
  2.在实践中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核心知识与内隐的思想方法的一致性、缄默知识的实践特性,决定了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构建知识,学习方能得到完善。例如,教学“认识千克”一课时,教师通过称、掂、比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实际观念。又如,教学“认识升与毫升”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测1升水倒入雪碧瓶中能否装得下,再让学生将1升水与果汁瓶的容量比大小,判断容器的容量是与1升同样多,还是比1升多或少。最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并进行验证,交流结果。通过实践活动,学生逐步形成对1升的感悟。
  三、以对话促转化,使缄默知识在对话中外显
  1.师生对话
  缄默知识外显化,可促进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师生对话、交流讨论等方式,实现缄默知识的外显化。在对话过程中,伴随着每个学生个性化见解的表述,他所拥有的缄默认识的立场、观点也随之“流淌”出来,能够被自己同时也被他人所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批判、检讨、修正和利用。例如,教学“认识平面图形”一课时,在教师总结“像这样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后,再让学生自己尝试总结“有五条边的图形是五边形”“有六条边的图形是六边形”。这时,有学生问道:“有七条边的图形是七边形,有八条边的图形是八边形?”“那有一百条边的图形就是一百边形?可一百边形就很像一个圆了。”……在师生宽松、自由的对话中,学生的缄默知识得以显现,既加深了他们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认知。
  2.生生交流
  在核心知识的建构过程中,不同学生相关的缄默知识的质量、构成、属性等不完全相同,所以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程度、方向和性质上都不尽相同。但借助交流合作,每个人把自己有关的缄默知识显性化地传达出来,将各种缄默知识经过比较、分析、选择、整理、组合或融合后,就可能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提供的材料测量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这合作的过程是学生缄默知识显现、交流的过程。
  3.自我反省
  在核心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反省的内部对话形式,回顾学习历程,分析缄默知识显性化的过程,提高自我分析学习行为的能力,进而助推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适时回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怎样学习的?探索了什么,是怎样探索的?得到了什么规律,是怎样获得的?”通过对缄默知识的反省,并对它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修改、提升,使学生形成更高水平的数学直觉,加深对核心知识的理解。
  四、以变式促巩固,优化缄默知识的影响
  缄默知识对核心知识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可能对知识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又可能对知识的形成起阻碍和干扰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植入变式练习,以突显知识的本质属性,避免缄默知识在知识形成中所起的负面影响。教师在核心知识的教学中,可设计一定数量的变式练习,利用变式练习展现核心知识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要义,修正对核心知识有干扰作用的缄默知识,优化学生已有的缄默知识的结构,使学生清晰、牢固地掌握核心知识。
  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从缄默知识的视角出发,正视、巧用学生已有的缄默知识,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玉屏现有规模以上企业近40家,可年产工业废渣和粉煤灰约50万吨.该县坚持科学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引进了大龙韶峰水泥有限公司,直接与这些企业实现产业链接,可完全消耗掉这些企
期刊
今年,"多彩贵州"、"黄果树瀑布节"两大品牌活动,着实让贵州风光一番.那原生态的音乐资源让业内知名人士大为赞赏、让音乐爱好者惊慕不已.那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城市面貌打破外界
期刊
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在2010年前建立起能够适应新时期党的建设
期刊
2004年7月26日至28日,省委召开了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讨论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期刊
数学实验有别于一般的数学操作活动或数学实践活动,它是为促进理性思维,验证数学猜想,归纳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通过一定的方法,借助一定的设备,运用一定的手段,在数学思维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当前党的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
期刊
随着世界旅游者的脚步频繁地迈向贵州,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里.神秘面纱后的贵州,是否有如传说中那般魅力四射的风光风情,是否真是世界上最吸引人的旅游圣地?近日,本刊对此进行
期刊
位于贵州南大门独山县城南25公里处的狮山希望小学是我国第一批10所希望小学之一,如今成为全国模范希望小学,我省实施希望工程的窗口.莫先燕就是这个模范和窗口的一面旗帜.具
期刊
[摘 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研读教材,着眼学生的学习需求,立足新知生长处、学习困惑处、教学难点处和解题易错处,为学生搭建动手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数学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0-0063-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