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研究和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落实这一任务的关键。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初中政治学科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形成体现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的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个人发展,推进社会进步。因此,初中政治学科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必须转变教师教学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利用信息化带来的教育教学资源手段的快捷方便,整合丰富的政治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勤于质疑反思,优化学习环境,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学习,推进个性化发展。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在活动中获取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观念、丰富的情感和高尚的品质,促进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初中政治;信息化;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也明显加快。当今的教育应该怎样改革,培养的学生要具备怎样的素养才能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是新世纪各国都在抢占的高地。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信息化时代怎样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各学科都在研究和推进。政治学科作为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学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加强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造新的教学发展生态,有助于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基于信息化,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政治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创新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变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由传统观念上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信息化背景下,学生时时、处处通过各种新媒体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其知识储备、社会阅历以及思考问题的深度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甚至是我们老师都无法解答释疑。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平等和民主的态度与学生相处,指导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得出结论,而不是拿出标准答案;二是学生观念的转变。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不断发展的有独立思想的人,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展示个性风格。同时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背景下的技术手段,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是教材观念的转变。教师不应该唯教材是从,而是基于信息化,以课堂为依托,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四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不再是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而是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共荣共生,甚至开展网络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
二、基于信息化,转变教师教学行为
先进的教学观念引领先进的教学行为,先进的教学行为有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在信息化背景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激发学习动机,鼓励质疑反思,培养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三维目标,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需要知识性和趣味性,更需要情境性。在课堂学习中,我们要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深化体会,激发探究欲望。因此,教师要利用信息时代的各种资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对时政资料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通过音像、视频等,使教学的内容更加活泼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尽快投入课堂学习。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学生开展质疑与反思,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想说、敢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教学新技术进行教学资料的链接,为学生拓展学习提供大量的信息材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会探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动机的激发和质疑反思的开展,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促进政治学科“知情意行”的养成。
(二)创设学习条件,优化学习环境,促进自主发展
政治课创设真实情境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而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则可超越时空的局限,优化了学习环境,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究与创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科学分组,上网查找筛选和收集素材,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进行有效的探究,促进自主发展。如,在学习9年级“科教兴国”这一内容时,可指利用网络收集或者指导学生收集可以见到的、有重要意义的、能展示科学技术的作用和现状实况的资料,灵活地结合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资料收集和学习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学科整合的最优化。同时,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设机会和条件,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可以学习任何的内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交替进行,对问题进行思考、感悟和提升,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无限空间。
(三)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教育,推进个性化发展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会遇到這样的问题:一是教师熟悉本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但也只能凭印象大概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难以精准地对教与学进行诊断;二是自己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一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一面,但是,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决定了个别辅导只能为少数学生实施。在信息化背景下,每一名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针对性教和个性化学的服务。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给师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个性数据,为教师进行个性化施教提供依据,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基础。教学可以从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实现精准诊断,精准评价,精准辅导,精准练习……实现精准教育,推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初中政治学科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加强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造新的教学发展生态,培养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一体的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个人发展,推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焦建利.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10.
[2]邝丽湛.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30-341.
[3]陈孝彬.如何培养创新精神[J].中小学管理,2000(01).
[4]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
[5]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2):104-106.
[6]吴蓉瑾.云课堂深度融合教育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8(10495).
【关键词】初中政治;信息化;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也明显加快。当今的教育应该怎样改革,培养的学生要具备怎样的素养才能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是新世纪各国都在抢占的高地。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信息化时代怎样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各学科都在研究和推进。政治学科作为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学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加强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造新的教学发展生态,有助于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基于信息化,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政治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创新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变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由传统观念上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信息化背景下,学生时时、处处通过各种新媒体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其知识储备、社会阅历以及思考问题的深度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甚至是我们老师都无法解答释疑。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平等和民主的态度与学生相处,指导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得出结论,而不是拿出标准答案;二是学生观念的转变。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不断发展的有独立思想的人,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展示个性风格。同时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背景下的技术手段,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是教材观念的转变。教师不应该唯教材是从,而是基于信息化,以课堂为依托,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四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不再是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而是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共荣共生,甚至开展网络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
二、基于信息化,转变教师教学行为
先进的教学观念引领先进的教学行为,先进的教学行为有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在信息化背景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激发学习动机,鼓励质疑反思,培养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三维目标,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需要知识性和趣味性,更需要情境性。在课堂学习中,我们要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深化体会,激发探究欲望。因此,教师要利用信息时代的各种资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对时政资料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通过音像、视频等,使教学的内容更加活泼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尽快投入课堂学习。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学生开展质疑与反思,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想说、敢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教学新技术进行教学资料的链接,为学生拓展学习提供大量的信息材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会探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动机的激发和质疑反思的开展,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促进政治学科“知情意行”的养成。
(二)创设学习条件,优化学习环境,促进自主发展
政治课创设真实情境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而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则可超越时空的局限,优化了学习环境,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究与创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科学分组,上网查找筛选和收集素材,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进行有效的探究,促进自主发展。如,在学习9年级“科教兴国”这一内容时,可指利用网络收集或者指导学生收集可以见到的、有重要意义的、能展示科学技术的作用和现状实况的资料,灵活地结合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资料收集和学习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学科整合的最优化。同时,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设机会和条件,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可以学习任何的内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交替进行,对问题进行思考、感悟和提升,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无限空间。
(三)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教育,推进个性化发展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会遇到這样的问题:一是教师熟悉本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但也只能凭印象大概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难以精准地对教与学进行诊断;二是自己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一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一面,但是,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决定了个别辅导只能为少数学生实施。在信息化背景下,每一名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针对性教和个性化学的服务。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给师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个性数据,为教师进行个性化施教提供依据,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基础。教学可以从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实现精准诊断,精准评价,精准辅导,精准练习……实现精准教育,推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初中政治学科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加强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造新的教学发展生态,培养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一体的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个人发展,推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焦建利.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10.
[2]邝丽湛.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30-341.
[3]陈孝彬.如何培养创新精神[J].中小学管理,2000(01).
[4]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
[5]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2):104-106.
[6]吴蓉瑾.云课堂深度融合教育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8(10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