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动”来激活语文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先让学生动起来。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学习。如在教学《采莲》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采莲小船、采莲人,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给学生创设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课一开始,我播放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课文的插图。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说:“小朋友,你们欣赏过美丽的荷花开满池塘的情景吗?你有过乘着小船穿梭于荷花中的想法吗?那感觉一定美滋滋、乐陶陶。这节课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诗歌《采莲》,一起去感受湖中采莲的快乐吧!”然后,让学生聆听诗歌的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为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味,我借助多媒体演示“微风吹来,荷花、莲子充盈摇摆的情景”。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花和莲子“香”的气息,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自由畅想湖中的情境和采莲人采莲时的神情、动作、语言,由此体会人们采莲时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样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好学的爸爸》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动嘴读、动手划、动脑想。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的方式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又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中,“蝴蝶谷里迷人的景象”一段是理解内容的重点。教学时,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小组讨论、圈划、画图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的目标。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发言、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结论比较完整、比较详细。因此,课堂教学时,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展示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进行探究、思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春到梅花山》的第一段有这样一句话“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这句话是学生感受梅花盛景的关键,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一位教师在执教时是这样设计的:先在黑板底部画出一些梅花的枝干。然后,拿出课前用红纸剪出的洒有梅花香水的梅花瓣,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从梅花山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梅花瓣,他们在梅花山开得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你们能把它们在黑板上贴出来吗?”全班同学纷纷出动。你贴一瓣,我贴一瓣。几分钟,梅花山的梅花便盛开到了“黑板上”。我觉得,这样的方法,比起静看录像、投影中的照片更让小朋友喜欢,而且印象深刻。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理解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含义,理解了句子,“贴”出了梅花盛开的美妙景象……
  四、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对于那些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学生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中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学习的积极性呢?我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生,我还经常给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了进步,由此喜欢上了语文老师,喜欢上了语文课。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学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发展智力、丰富想象力、提高语文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精神 主体性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并且强调“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
摘 要: 本文根据新课改理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语文学科的特点阐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语文不仅是工具学科,更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做人,因此必须重视德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有效地渗透德育,开展有益的语文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对老师说:“你不仅仅是活的知识库,把理智、财富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方法,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主体性 观察能力 分层次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摘 要: 初中生生活体验少,阅读积累缺乏,更重要的是缺少生活与阅读的感悟与反思。因而,具有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欠缺,甚至在作文中缺失情感。本文从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谈起,分析情感缺失的原因,探讨作文中真情实感在字里行间展现与自然流淌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真情实感 情感表达  一直以来,作文是语文学科考试的半壁江山。但是,因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其提高是水磨的功
摘 要: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血液。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用优美深情的导入语传情、激情,用深情的语言控情,促使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品文悟情,意犹未尽,激情抒怀,让情感充盈语文课堂的始终。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情感 品悟 精神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关注
摘 要: 口语交际能力是当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它是语文教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理念,“交流之中学交流”将成为教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追求目标和教学行为。  关键词: 语文口语交际 倾听 表达 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
摘 要: 培养中学生对古诗文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其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加强古诗文教学,使其好学、乐学的有效举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引导学生享受审美,增加人文底蕴。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古诗文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一、古诗文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并有意识地进行积累、感悟和运用,从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型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学过程中,一切以教师的意志为中学,教师成了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语文模块式教学的尝试应打破这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强调师生互动,即要求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强调这种参与是在情感、知识的交流中完成的,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双向互动课型是语文模块教学特别关注的。  一、注重对话,让学生成为支配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