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图书馆因应试教育而处于学校管理的边缘状态,图书馆员思想懈怠、去职业化程度高,导致中学图书馆工作成效甚微,不利于图书馆队伍的稳定发展。为改善中学图书馆的工作成效,本文从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两方面提出提高中学图书馆员的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员;心理素质;专业素质
中学图书馆是学校建制必备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应试教育阶段对升学成绩的重点关注,中学图书馆被严重边缘化,导致中学图书馆员长时间面临可有可无的深重感。与学校一线教师相比,图书馆员在学校管理层中获得的关注度极低,也因此很难获得岗位晋升。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中学图书馆员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图书馆员大多非图书馆学专业出身,专业素养差,图书馆工作难以推陈出新,使得中学图书馆陷入到“存在感低——消极怠工——更加不受重视”的死循环中。因此,为改善中学图书馆的工作成效,提高中学图书馆员的自身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学图书馆员的特点
(一)“去职业化”程度较高
“去职业化”已成为我国图书馆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向[1]。夏芬瑛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的分析中指出,人们对图书馆员的印象是:图书馆的工作是很清闲的,以体力劳动为主、脑力劳动为辅,待遇较低、地位不高等[2]。作为边缘化的中学图书馆,由于其规模小、工作量低,导致其馆员大多由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职工担任。这些职工大多非图书馆学科班出身,专业素养差。
(二)具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
中学图书馆不受重视,地位被边缘化,其工作内容也以机械重复性劳动为主,挑战性低。图书馆员难以从自身工作中取得突出的个人成就,从而难以获得满足感,加之受关注度低,导致馆员渐渐滋生消极怠工的心理[3]。中学图书馆工作节奏慢、压力小,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导致图书馆员对自身要求降低,表现为无工作激情,对服务对象态度冷漠、没耐心,长期被无聊感包围,由此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中学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
二、提高中学图书馆员素质的意义
中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学生,其定位应当是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适当引入专业读物开拓学生视野。中学图书馆通常规模建制较小,馆藏资源较少,但这也恰恰是中学图书馆的优势:图书馆员可以从自身的专业素养角度出发,对馆藏内容做更加深入的了解,及时掌握馆藏内容动态,为学生读者提供系统、及时、更全面的导读服务,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中学图书馆的发展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关注读者的信息环境[4]、关注读者的发展需求,与时俱进的提供创新服务。鼓励中学图书馆员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将促使馆员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馆员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三、提高中学图书馆员的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提高中学图书馆员的素质应包括两方面,心理素质与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方面应当端正馆员的工作态度,增强岗位责任感与认同感;专业素质方面应当提供相应的继续教育机会,提高馆员的专业技能,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一)提高心理素质
1.增强职业自信心与自豪感。美国图书馆协会是全球第一个专业图书馆协会,1876年,在其成立大会上,著名图书馆学家麦维尔·杜威宣布“图书馆员可以实实在在地把自己的工作称作职业”[5],从此开启了图书馆员职业化的时代。图书馆工作以人为本,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中学图书馆作为服务支持部门,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师生对信息的需求,尤其是对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培养。传统的“等师生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需要淘汰,取而代之的应是积极主动的阅读推广活动。这需要充分激发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及时获得读者的反馈并改进工作思路,以获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专业素质
1.提高馆员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电子信息的查询与阅览已经成为图书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向读者提供最新鲜、最及时的导读信息与文献情报,图书馆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互联网相关知识与基本的操作技能。学校应加大培训力度,重点推出快速、实用的培训课程,使馆员能够将所学技能行之有效的应用到日常工作当中,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
2.提高馆员处理信息的能力。图书馆员的专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上。馆员应着重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做到愿意主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播信息。提高应变能力,以便深入开展对读者的导读、参考咨询工作。
3.提高館员的专业技能素养。图书馆的专业业务包括图书采买、编目、装订、修补、数据库建立、上架、整架等工作。这些工作专业性较强,为保证图书馆流畅的运行,需要馆员积极学习图书馆的专业业务。
4.为馆员提供继续教育的经费与平台。地方教育局应构建完善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对各个学校的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使继续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6]。建立认证评估环节,使得继续教育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满足馆员的素质提升与职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晓英,李培维,马漫江.我国图书馆“去职业化”及其原因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0.
[2]夏芬瑛.高校图书馆刻板印象初探[J].现代情报, 2003.
[3]杨国琴.中学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105-106.
[4]杨明.新时期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工作研究 [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5,136-139.
[5]王贵选,苏彦朝.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低落的原因与对策 [J]. 职业时空, 2007.
[6]丁世昶.世纪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研究 [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员;心理素质;专业素质
中学图书馆是学校建制必备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应试教育阶段对升学成绩的重点关注,中学图书馆被严重边缘化,导致中学图书馆员长时间面临可有可无的深重感。与学校一线教师相比,图书馆员在学校管理层中获得的关注度极低,也因此很难获得岗位晋升。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中学图书馆员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图书馆员大多非图书馆学专业出身,专业素养差,图书馆工作难以推陈出新,使得中学图书馆陷入到“存在感低——消极怠工——更加不受重视”的死循环中。因此,为改善中学图书馆的工作成效,提高中学图书馆员的自身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学图书馆员的特点
(一)“去职业化”程度较高
“去职业化”已成为我国图书馆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向[1]。夏芬瑛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的分析中指出,人们对图书馆员的印象是:图书馆的工作是很清闲的,以体力劳动为主、脑力劳动为辅,待遇较低、地位不高等[2]。作为边缘化的中学图书馆,由于其规模小、工作量低,导致其馆员大多由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职工担任。这些职工大多非图书馆学科班出身,专业素养差。
(二)具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
中学图书馆不受重视,地位被边缘化,其工作内容也以机械重复性劳动为主,挑战性低。图书馆员难以从自身工作中取得突出的个人成就,从而难以获得满足感,加之受关注度低,导致馆员渐渐滋生消极怠工的心理[3]。中学图书馆工作节奏慢、压力小,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导致图书馆员对自身要求降低,表现为无工作激情,对服务对象态度冷漠、没耐心,长期被无聊感包围,由此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中学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
二、提高中学图书馆员素质的意义
中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学生,其定位应当是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适当引入专业读物开拓学生视野。中学图书馆通常规模建制较小,馆藏资源较少,但这也恰恰是中学图书馆的优势:图书馆员可以从自身的专业素养角度出发,对馆藏内容做更加深入的了解,及时掌握馆藏内容动态,为学生读者提供系统、及时、更全面的导读服务,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中学图书馆的发展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关注读者的信息环境[4]、关注读者的发展需求,与时俱进的提供创新服务。鼓励中学图书馆员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将促使馆员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馆员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三、提高中学图书馆员的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提高中学图书馆员的素质应包括两方面,心理素质与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方面应当端正馆员的工作态度,增强岗位责任感与认同感;专业素质方面应当提供相应的继续教育机会,提高馆员的专业技能,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一)提高心理素质
1.增强职业自信心与自豪感。美国图书馆协会是全球第一个专业图书馆协会,1876年,在其成立大会上,著名图书馆学家麦维尔·杜威宣布“图书馆员可以实实在在地把自己的工作称作职业”[5],从此开启了图书馆员职业化的时代。图书馆工作以人为本,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中学图书馆作为服务支持部门,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师生对信息的需求,尤其是对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培养。传统的“等师生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需要淘汰,取而代之的应是积极主动的阅读推广活动。这需要充分激发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及时获得读者的反馈并改进工作思路,以获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专业素质
1.提高馆员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电子信息的查询与阅览已经成为图书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向读者提供最新鲜、最及时的导读信息与文献情报,图书馆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互联网相关知识与基本的操作技能。学校应加大培训力度,重点推出快速、实用的培训课程,使馆员能够将所学技能行之有效的应用到日常工作当中,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
2.提高馆员处理信息的能力。图书馆员的专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上。馆员应着重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做到愿意主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播信息。提高应变能力,以便深入开展对读者的导读、参考咨询工作。
3.提高館员的专业技能素养。图书馆的专业业务包括图书采买、编目、装订、修补、数据库建立、上架、整架等工作。这些工作专业性较强,为保证图书馆流畅的运行,需要馆员积极学习图书馆的专业业务。
4.为馆员提供继续教育的经费与平台。地方教育局应构建完善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对各个学校的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使继续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6]。建立认证评估环节,使得继续教育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满足馆员的素质提升与职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晓英,李培维,马漫江.我国图书馆“去职业化”及其原因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0.
[2]夏芬瑛.高校图书馆刻板印象初探[J].现代情报, 2003.
[3]杨国琴.中学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105-106.
[4]杨明.新时期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工作研究 [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5,136-139.
[5]王贵选,苏彦朝.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低落的原因与对策 [J]. 职业时空, 2007.
[6]丁世昶.世纪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研究 [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