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失去西施后怎么活

来源 :家庭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gu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献给吴王夫差的西施到底是死是活,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吴越故事中的西施其人,《史记》中并没有任何记载。直到东汉时期的《吴越春秋》,才出现她的俪影: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请注意,这里出现了一种奇怪的东西:“鸱夷”。鸱夷,就是马革或牛革做的袋子。越王勾践把西施装进“鸱夷”,压上石头,投之于江。至于民间盛传的西施和范蠡相恋的故事,惟一的记载是东汉《越绝书》:“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西施到底是鸱夷沉江,还是与范蠡同泛五湖,像童话中一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似乎成了一个谜团。
  
  为悼西施改名“皮袋子”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范蠡的结局却与同泛五湖的传说迥然不同:“范蠡……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请注意,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鸱夷”这种奇怪的东西!根据司马迁的记载,越灭吴后,范蠡不辞而别,改名叫“鸱夷子皮”,前往齐国。“鸱夷子皮”就是皮袋子。一个人好好地姓范名蠡,后来离开齐国到陶(今山东定陶)的时候又改姓朱,却偏偏在离开越国的时候改名叫皮袋子,这难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吗?
  西施鸱夷沉江,范蠡痛不欲生。逃亡途中,浮舟于湖上,为了纪念刻骨铭心的爱人,范蠡抛弃了基本的更名原则,姓名不分地叫自己“鸱夷子皮”——以致西施死命的鸱夷为名。爱情,只有爱情,刻骨铭心的爱情,才能解释如此离奇的举动,也才能稍稍抚慰一颗破碎的心。
  
  西施与范蠡相爱的铁证
  
  台湾小说家高阳如此解释范蠡自称“鸱夷子皮”的缘故:鸱夷是用牛皮或马皮做的酒囊,用得着时,虚能受物,腹大如鼓,用不着时,不妨掩而藏之,范蠡以此自况,正就是君子用行舍藏的意思。另一种说法是,吴王夫差赐属缕剑,命伍子胥自杀,用鸱夷盛了他的遗体,投之于江,所以范蠡自称鸱夷子皮,在表示他亦是越王的罪臣。(高阳《清官册》)
  这两种说法都错了。前者无法解释为什么后来齐国请范蠡做相的时候,范蠡拒绝的原因。既然“君子用行舍藏”,齐国请他做相,正是君子“用”的时候到了,为什么还要“藏”起来呢?后者直以范蠡自为越王罪臣,就更离谱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藏良弓和烹走狗的人不仁义,并非“良弓”和“走狗”有罪在前。范蠡功成身退,游荡四海,何罪之有?
  历史学家们闭目塞听。不愿深究范蠡何以自况“鸱夷子皮”的真正原因,于是也错过了考证出西施和范蠡相爱的铁证的光荣。
  
  悲痛成就千万富翁
  
  西施死后,范蠡心如死灰,一霎间消灭了所有的雄心壮志。要复仇吗?西施已不能复生。况且越王有恃无恐,灭吴的强大军队还等着称霸天下呢。
  想到以后的生计,苟活的余生,范蠡决定到山东定陶去经商,因为他认为定陶是天下的中心,与四方的诸侯国四通八达,货物交易起来十分便利。范蠡的方法是治理产业,囤积居奇,但是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是苛求他人。他认为善于经营致富的关键是:能够任用贤人,懂得把握时机。
  在十九年的时间里,范蠡三次赚了千金之财,两次都散给了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到了晚年,范蠡精力衰竭,把产业委托给了子孙,变成了家族式的企业。子孙们继承了他的产业,继续滚雪球武的发展,终于有了家财巨万。
  范蠡化悲痛为力量,把失去西施的悲痛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成了千万富翁,以致今天的生意人都供奉着陶朱公的牌位和画像。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已经逐渐深入开展,各种模式、各种教学策略应用在不同的课堂教学体系之中,因此如何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形成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决定当下初中物理课堂深层次改革的关键问题,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对形成高效课堂的策略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8-4134(2020)08-00
长痣的人更长寿    大多数人将痣看作是身体的一大瑕疵,但英国《每日电讯》近日却刊文称,长痣的人可能更长寿。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身上痣长得较多的人要比皮肤光滑洁白的人年轻好几岁。而且,痣多的人染上心脏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几率要比同龄人更低。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皮肤学专家维罗尼卡·巴塔耶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对900多对双胞胎的DNA研究之后,发现痣和衰老存在着某种联系。染色体端位上的端粒
摘 要:以初中物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或高中物理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为例,指出office等办公软件在研究该问题时的创造性应用,开阔学生视野,增进教师教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培养学生的STEM素养,发展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STEM,Office软件,几何画板,核心素养,创造力  文章编号:1008-4134(2020)08-0053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初中物
摘 要:在活动教学中为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实现发展高阶思维及应用能力的迁移,基于深度学习相关理论,本文尝试对实践中的活动教学进行有益改进;先聚焦学科大概念,再提炼单元核心概念,以此为活动主线进行主题化系列核心活动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并寻求合理有趣、有挑战性、能持续进行的活动载体;再合理规划课时教学,在课程教学时基于核心活动设计开展进阶式的情境问题探究子活动,以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深
意外,自然是不曾料到、发生后又措手不及之事。当宝宝发生意外,这是一个妈妈们不敢设想的话题,可是,不敢想不等于不会发生,我们,还是未雨绸缪吧!    意外之外伤篇    磕碰在所难免、不必过分在意  如果是一点点的皮外伤,通常我就简单的处理一下,有时候甚至只是清洗一下伤口。大多的时候,我都不会太在意,因为妈妈和家人过于重视伤口,对宝宝的心理会有很严重的暗示,有思想负担,对伤口的复原并没有什么好处
摘 要: “三角形”思維导图是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能够妙解浮力压强的计算题.浮力压强计算题是中考常见的一种压轴题.它涉及较多的物理量,物理量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学生常常无法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笔者利用独特的“三角形”思维导图构建浮力与压强的知识框架,把相关的物理概念、规律、公式框架性地展示出来,准确地描述它们之间的联系,扫清学生的解题障碍.同时利用 “三角形”思维导图通过构建解题模型,降低了解题
“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教学研究”是安徽省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课题,虽然此类课题的研究已经多年,其研究成果已取得很多突破,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特别是重点课例的问题还有待完善,目前,我们采用初中与高中两所学校交叉研究的方式来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初中与高中衔接课例的研究,有很大的突破本文以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新教材第十五章第三节中“伏安法测电阻”为例,谈谈我们的教学过程与感受,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本
摘 要: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的一种高效学习方式,是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有效学习,是实现知识本位转向素养中心的过程,本文通过“新知的获得、知识的转换、知识的评价”为过程,通过生活经验、意义建构、激起矛盾的途径,实现深度学习下激起学生认知冲突的有效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关键词:深度学习;认知冲突;评价  文章编号:1008-4134(2020)06-0004 中图分类号:G6
开学不久,原本成绩优秀的学生到了三年级却突然成绩下滑。究其原因,原来是孩子在幼儿阶段超前教育,导致一、二年级时厌学,结果小学学习方法尚未掌握好,等到三年级终于暴露出基础差的问题,这种现象被幼教专家称为“三年级效应”。专家表示,家长过分实施幼儿“超前教育”,反而给孩子带来厌学情绪;而三年级正是小学学习的一道“坎”,家长要“授之以渔”,注意教孩子掌握学习方法。    “老本”吃光成绩下滑    近日,
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是人们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物理知识则在人们了解世界的过程中得以丰富,所以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很强的联系性.因此,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可以立足物理教材,积极链接实际生活,则可以有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本文重点就物理教学“链接”现实生活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更好地指导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  1巧借生活实例,导入物理新课  物理学科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