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作文命题如何继续开放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298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命题的开放主要是指作文的写作内容、题材确定、立意范围、体裁要求等选择自由度的扩大。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开放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开放题能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为学生主动选择信息、超越所给定的信息留下充分余地,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开放题具有结果开放、方法开放、思路开放等特点,能有效地反映高层次思维,为高层次思维创造条件,因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开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提高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验智力活动的快乐,领悟灵感;开放题的研究和教学,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激发教育热情、改革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简而言之,机会平等与问题情境开放性、自主建构答案与合作交流、多元与尊重、探究与创新等,应该是开放题的核心教育价值之所在。
  正是基于这样的评价认识,在分省命题政策下,高考英语北京卷首先冲破高考英语写作命题单一、禁锢的传统命题思路,2004年率先在本市的高考英语卷中引入开放性作文命题。通过分析高考英语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发现其已经有了一些鲜明的开放性特点,但是,要达到真正的开放,我们还可以进行更多的探索。
  一、已经形成的开放
  综观2004年以来高考英语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试题,其开放性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试题表述客观
  客观、公平是试卷命制的基本原则之一。作文试题的命制极容易暗含命题者的主观倾向,因此命题者应尽量选用客观性比较强的语句、语调呈现所提供的作文材料,尽力避免或排斥材料叙述过程中所隐含的主观判断及主观情感,否则,考生的立意与命题者的倾向一旦产生冲突,形成对立而不一致时,考生将会牺牲自己的想法去迎合命题者的观点,从而影响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综观全国卷和分省卷,命题者在叙述时流露主观倾向性的问题普遍存在。如2008年的浙江卷提示语为:
  人们完成工作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独立完成和合作完成。两种方式各有特点。请你以“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为题,按照以下要点写一篇英语短文:
  (1)独立完成:自行安排、自己解决问题。
  (2)合作完成:一起讨论、相互学习
  (3)我喜欢的方式和理由
  且不说对工作方式的“合作”与“独立”的二元划分是否合理,这种把个人的认识强加于人的做法本身就值得商榷。而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在这种强加于人的做法上有了很大改观。2008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如下:
  In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the judg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提示语只是提示考生写作的背景为英语作文比赛(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读者对象为作文比赛的评委(judges),写作内容为对图画的理解,叙述方式比较客观,尽量让材料自己说话,去除了以往材料叙述中的明显倾向性的阐释或评价。从外在形式来看,将原来的表述模式“材料——命题者阐释或评价——写作要求”,简化为“写作要求——材料”的表述模式。这种处理方法,能比较有效地避免流露命题者的主观倾向,让考生的立意角度大大增加。
  2. 价值取向多元
  分析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可以发现这些作文命题反映出多元的价值观念。如2006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就是要求考生就下面的街头雕塑向自己的外国朋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试题材料——街头雕塑,颇具对比性。从雕塑中的人物特征看,性别特征形成对比——一男一女、年龄特征形成对比——一老一少、穿着特征形成对比——女孩时髦老人传统;从雕塑情景看,时髦女孩正坐在一张似乎是公园里的椅子上操作电脑,老者站在她身边。这样的雕塑,可以让学生形成褒贬均有的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价值判断,旨在考查学生多元化的思辨能力。
  这种设置的深层意义在于彰显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念。不同主体从自我的价值观出发,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并不一定是一致的,有时甚至完全相反:如有的学生可能从现代人过度地依赖电脑,从而会给人的记忆、思维等带来缺陷的角度理解这个雕塑;有的考生则可能是从现代科学高度发达,电脑应用会带来很多优势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判断的不同,缘于个体的价值观念建立的基础不同。
  另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材料中的电脑、雕塑等物品特征为北京城市考生所熟悉,比较接近于考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考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由此达到了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开放性命题目标。
  3.情境真实可信
  情境真实性既是交际性测试和任务型测试的基本要求[2],也是开放性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如果写作的背景没有真实性的基础,这样的开放就是伪开放,就会把考生导入幻想、滥想;这样的开放就会脱离理性、脱离生活实际,把开放变为随心所欲的胡编滥造。情境真实性是指开放作文题的写作背景而言,就是说开放题的提出往往基于真实性情境,一般具有现实性依据。例如,2008年的高考英语北京卷写作背景为英语作文竞赛,2007年为英语课堂上向同学描述图画并谈谈对其的理解,2006年为跟外国朋友逛街时看到街头雕塑、谈论雕塑,2005年为课堂上讨论。这样的写作背景在实际中都是真实存在的,应该说都具有真实性,所以从写作情景真实性角度审视,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保证了真实性。
  二、有待形成的开放
  高考英语作文要真正开放,命题者还可以开拓思路,进一步加以改进,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考英语开放性作文尝试。
  1. 文题选择范围的开放
  文题范围选择开放的通常做法是多题选一。多题选一是指命题者为考生(作答者)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文题目、作文话题,提供两则或两则以上的作文材料,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作答能力自主选择其中的某一个题目(话题),按要求构思成篇、完成作文的一种开放手段。这种手段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提供几个不相关的题目;另一种是提供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规定“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几个方面”,将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化为几个题目。
  多题选一相对于单一命题来说,更多地关注到作答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考生感受生活、接触生活的情况不同,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用一个题目或范围来考查所有的考生,对没有此种生活经验的考生而言客观潜伏着命题的不公平,作答时就很难避免不受该命题的干扰,从而影响到已有写作水平的发挥。多题选一可以扩大命题的范围,尽可能照顾考生生活经验的差异。多题选一可以组合不同思维类型的题目或话题,命题时为了照顾考生思维方式的差异,可以将形象思维的命题与抽象思维的命题组配;为了照顾考生不同层次的写作水平,可以将难度层次不同的题目或话题进行组配。无论如何组配作文命题,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参考的学生均有话说,都能在考试中充分展现个人的写作水平。
  但是这种方式目前也存在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如何把握公正的评判标准。多题选一涉及不同评分标准的制定、阅卷老师的思维转换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直接影响评分的公正性。其次,如何处理搭配问题。即多个命题如果难度不一,或者是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思维空间的话,就可能使卷面上的多题,变成实际作答中的一题,大大降低了试卷命制时试题多向性的开放意图。
  2.题目结构的开放
  题目结构的开放,是从高考命题的历时角度提出来的。近5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试题的结构大致为:写作要求 写作提示 写作材料。写作要求的内容大致是写作的根据(一般是要求根据提示写作),写作词数要求(一般要求词数不少于50);写作提示,即写作要求的具体化,交待写作背景、阅读对象、写作内容(如演讲稿、作文比赛稿等);写作材料无一例外地为图画。下面以2007年高考英语北京卷的高考开放性作文为例说明。
  请根据下面提示,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
  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在这个开放性英语作文试题中,写作要求为:请根据下面提示,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写作提示为: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写作材料为图画。
  从共时角度观察,与传统的高考英语作文试题相比,这样的结构颇具开放性特征;但是从历时角度观察,这样的结构几年来不曾变化,这大大地提高了考生和教师对开放性写作的预测性,导致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形成写作程式的僵化,从而在无意间把开放性试题转换成了封闭性试题。这样的外语写作考试导向,与培养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外语写作教学目的背道而驰。要实现高考英语作文的开放性,就要注意高考作文题结构历时变化,减少考生对高考英语作文的机构预期性,从而测出考生的真正写作水平。
  我们可以把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暂且称为读图写作,其实,要实现作文结构历时性的开放,具有多种命题方法。除读图写作外,还可以有读表写作、读文写作、读句写作、直接提示写作等等,不一而足。在读图写作、读表写作、读文写作中,图画、表格、文本也不一定拘泥于一个,可以是两个或者是多个,只要注意限制在考生的认知负担范围内即可。
  3.写作背景的开放
  北京近几年的开放作文命题写作背景如下:2009年为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向同学谈论对一幅图画的理解(In your spoken English class, your teacher shows you the following picture.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and explain how you understand it.);2008年为英语演讲比赛(In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the judges how you understand it.);2007年为在英语课堂上向同学描述图画并谈自己对其的理解(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2006年为在街头向外国朋友谈自己对一尊雕塑的感受(You and your Australian friend Jim are visiting a city in China where you see the street sculptures as shown below. You and Jim are discussing what the artist is trying to say. Now you are telling Jim how you understand this piece of art and what makes you think so.);2005年为在课堂上向同学谈对教师展示的一幅图画的理解(In your English class, the teacher shows this picture of a little boy looking into a mirror, and asks the class to discuss it. Your classmate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and tell the class how you understand the picture. Write what you would say on the next page.)。研究这些写作背景可以发现,北京卷的高考英语开放作文写作情景与学校场景高度相关,如2009年、2008年、2007年、2005年都把写作的场景定位在校内场景中,更有甚者,2009年、2007年和2005年的写作场景都设定为课堂。种写作场景校园化甚至课堂化是开放性作文中的封闭性败笔,它的负向引导功能为:封闭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外语写作幼稚化、学院化。
  高考英语开放性写作应凸显考题对现实的关注,要求考生要立足现实、审视现实、思考现实生活、反映生活实际。作文紧密地联系生活,这是外语学科实践性特质的必然要求。写作同生活联姻,是近年外语教学生活化改革实践中达成的共识,应该在高考英语写作情景中体现出来。
  考虑到高考大规模、高利害的特点,高考英语作文应该是一种有限度的开放,并不能对其进行自由主义式的开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对于高考英语写作命题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开放、怎样开放、应该开放到何种程度、如何科学评价开放性试题的答案等问题,还有待更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验证。
  参考文献
  [1] 黄根初. 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OL]www.ecnuce.org, 2004-07-08.
  [2] Bachman, L. 1990.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责任编辑 郭振玲)
其他文献
2017年 8月 17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中小学校德育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
南京玄武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玄高)的机器人社团6949队聚集了学校一批热爱机器人的学生,这里成员不多却分工明确,成立不久却获奖无数。现读高二年级的戴衎当初就是看中了这个机器人社团,才最终选定了玄高。  作为一名机器人的“狂熱分子”,戴衎在加入6949队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多次参加各类机器人赛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经历让他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心态上都愈加成熟。6949队的指导老师何学军称赞他“对机器人的
一、 背离中的尴尬——生命智慧教育的失落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人们已经对知识的追逐出现了异化:教师搜索枯肠地呈现知识的升学价值,学生唯升学知识是瞻。这样,知识的积累就结晶成为一块砖,用于敲开高一级学校的大门;对于学习此外的意义,不仅学生感到渺茫,就是老师也日见模糊。结果,学生从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不仅难以为世界做贡献,连解释世界都很困难。曾几何时,我们的学校教育变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老师把灌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地积聚。曾经作为社会“净土”的校园,其外部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2010年以来,各种校园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校园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校园安全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模式创新的不足也逐渐成为当前制约校园安全管理效率的瓶颈问题。要改变现行校园安全管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温度、空气、水分及光照等基本要素,在农业生产中,提高植物的产量及品质必须调节好这几大要素。我想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光照对植物的生长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实验过程  统一栽培荞麦种子,发芽后,挑选高度相同的荞麦,将其分为三组置于同一房间内,放在同样的纸张上培养,每天保证为三组荞麦提供相同的水分。  三组荞麦分别被置于三个不透光培养箱中。本实验利用三个黑色的不透明塑料纸篓作为试验箱
有研究发现,近些年来我国各类学校中的男生在各个方面都在“节节败退”,不仅学业成绩落后于女生,在其它方面的表现也不及女生。即使是原本男生较有优势的高中阶段,近几年优势也在逐渐丧失。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女生的学业优势就在不断扩展和延伸,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在各级教育水平上,女生的学业表现都赶上或者超过了男生。更糟糕的是,男孩危机并不仅仅限于学业,男孩在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都面临更
2015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浙江省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活动,尤其是徐延安教授关于“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的专题讲座让我大受启发。  我重点收集、查看、研读了浙江省安吉县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与经验,结合在新常态、新背景下实施“两型引领、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战略,以期在家乡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让我们栖居的家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一、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 
教研组是专门从事教学、教研的基层组织。教研组肩负着教学、教研、教师培训、教师管理等多项艰巨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成长不可替代的组织。合作文化是优秀教研组的特质之一,构建具有合作文化的学习型教研组能起到开展教改实践、研究教育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和谐同事关系,彰显教研组研究、服务和培训功能的重要作用。  一、教研组合作文化的特点  教研组合作文化有以下几个特色:首先,要基于组内教师
2017年12月14日,定义了“兔八哥”形象的著名动画人鲍勃·吉文斯去世,享年99岁。这位极受尊崇的大师在上世纪曾为不少经典卡通电影、短片及电视动画效力,确立了“白雪公主”“唐老鸭”等一系列经典角色形象,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 “兔八哥”。  1918年出生于美国的鲍勃·吉文斯是知名的动画角色设计师兼场景构图画师。1936年高中毕业后,吉文斯在同学的引荐下进入因推出米老鼠而如日中天的迪士尼工作室
近几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以校为本的发展理念下,我国各地中小学对校本评价从实践到理论都进行了许多可贵的尝试,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校本评价的内涵特质是什么?校本评价、校内评价、外部督导评价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校本评价对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功能如何更好地体现?这一系列问题,也成为实践研究与理论建构的重要课题。  一、立足校本:“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的评价  根据校本评价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