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iaohui8709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犹如打开教室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然而,长期以来,普遍存在语文教学中与生活实际脱节的弊端,使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提倡以下几点看法。
  一、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联系生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对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关于社会人生问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等等。然而在很多学校中,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建设已相当完备,可仍然无法让学生感同身受的融入课文所叙述的环境中,这反映出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人们还没有从实质上理解语文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或接受让学生理解课文,融入课文。也就是说,人们的观念不能更新,物质条件再优越,教学方法和手段再先进,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只把学习当作任务的现状。
  二、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三、构建师生互动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素质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排斥一切课外活动,忽视劳动职业训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唯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生体地位,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被社会所淘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从教师处联系社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
  四,展开多种课外活动。
  学以致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语文课外活动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语文课外活动,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进行有计划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写字活动、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智力比赛、即席发言、参观访问、旅游采风、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改编排练课本剧等等。
  五,讲述课本之外的故事。
  讲述课本之外的故事在于使学生更加了解课文的年代背景,注重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不会产生时间上的代沟。比如文章《背影》是我国白话文学上一篇十分著名的作品。许多人都认为是朱自清的代表作。它所叙的只是一位老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的情形。可是,那永难磨灭的父亲的背影,却使中国人的父子亲情,感动了全世界的读者。本文先述祖母逝世后的家庭状况,次述他随父亲到南京的原因。再又述说他父亲如何嘱托茶房照料他,如何越过铁道,到另一边月台去买桔子;如何买了桔子回来,再三叮咛的情景,写得细腻极了。最后,描写作者接到他父亲的来信,再而联忆起父亲的背影时的哀伤。读者们读了本文,多会产生共鸣,并想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亲情和作者的父亲并没有两样。“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列强势力明争暗斗,混战不休,百姓生活日益艰难。作者的家庭,因社会的黑暗也日趋窘迫。在这一背景下,课文通过临别前父亲背影的描写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题,从家庭的境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景气;父亲的关切使作者感激,父亲的艰难挣扎令作者感动,这一切都显示出父子亲情的纯挚与可贵。”经过此番介绍后可让学生更加融入课文,为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产生实际感,让学生不至于有不着边际的感觉,对于让学生联系实际有着良性的辅助效果。以上只是简单地分析了师生互动在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与方法。如何才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应由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创造性地探索与开发。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使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教育质量得到行之有效的提高。
其他文献
科学素质是公众对科学的一般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直接或间接地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甚至政治稳定带来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01年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质水平的比例仅为1.4%,而美国在1990年就达到7%;我国城乡的差距也十分明显,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农村,愚昧、迷信之风颇为盛行。农村公民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村迈向小康,创建和谐
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必须循于生命,遵循生命的特点和规律,在生命的对话与交流中,通过生命的体验,而达于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就学生而言,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生活姿态,它既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个性的一种展现。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
从教以来,总是有一个教学上的难题困扰着我,那就是:如何让第一课时上得既有情趣又有新意。哪怎样的第一课时阅读教学才是扎实有效的?我认为第一课时必须要抓好字词教学,强化初读效果。在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为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让这些内容落到实处,第一课时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第一课时,由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带领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职责。除了使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有效外,我们还更应关注孩子的课余生活,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本学期,我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在课外阅读指导上,发现有很大
目的:  探讨龟鹿二仙汤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增殖分化及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factor,ODF)的影响。  
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积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制约了农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针对农村的实际,我们该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引领农村孩子走进课外阅读的殿堂呢?
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也曾经指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有杜甫倡导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不能不由此而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下面谈一谈我的几个观点。   一、在选择书籍上下功夫   个性是作为个体的人所体现出来的全部心理特征的总合。正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