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人也有年度账单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wan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宝年度账单出炉,大家纷纷表现出杰瑞式震惊:我哪儿来这么多钱?如果年度账单这种东西出现在古代,想必古人也持同样的看法。
  比如苏轼,打开年度账单的那一刻,他傻眼了,只见上面写着全年总支出4086.05贯,其中吃吃喝喝1236.5贯,居家生活927.85贯,生活缴费402.27贯,穿衣打扮295.71贯,交通出行124.42贯……苏轼的年度关键词堪称“生活有滋有味”。
  一个需要养家的人,居然把大部分钱都花在吃喝上,这很苏轼。但苏轼的内心是委屈的:自己被贬后工资水平直线下降,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肯定是账单有问题!为了省钱,苏轼曾做出过很多努力。在那个“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的年代,苏轼因为吃不起比较贵的美食,认真研究了“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他研究出来的菜谱简单粗暴——清水煮猪肉。
  大家可能疑惑,不加任何佐料,用白开水煮的肉怎么会好吃。苏轼却一点都不挑剔,吃完后表示“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并把这种便宜的美食推荐给了后人。
  被贬到广东惠州后,苏轼的官职是宁远军节度副使,工资哗哗往下调。很快,苏轼发现,惠州也有便宜的美食——荔枝,而且“大如鸡卵,味极美”,关键是每斤才八钱,四舍五入相当于白送。苏轼觉得不吃白不吃,一天要吃三百颗!就这样,苏轼在探寻美食的路上越走越远。
  每一个剁手小公举下单时,都觉得东西不贵,花不了太多钱,然后越积越多。每一个吃货开吃时,都告诫自己再吃一点就停,结果完全停不下来,最后只能感叹:我胖了,没有一家外卖是无辜的。苏轼事业受阻,但吃得开心,喝得畅快,也算是幸福了。他唯一的遗憾是晚年连房子都买不起,儿子结婚都是借朋友的房子才办成喜事。最后,他痛下决心,找弟弟苏辙借了一笔钱买房。但苏辙也是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钱,才敢在老年花光积蓄给自己买房。
  所以,如果有人问苏轼:你的偶像是谁?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白居易。”看名字就知道,白居易就居住得很容易。
  白居易打开年度账单的那一刻,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想出去找人喝酒。他全年总支出353817.86贯,其中居家生活195038.35贯,住房物业2472.01贯,吃吃喝喝1936.57贯,交通出行1841.67贯,通讯快递706.42贯……白居易的年度关键词可称为“自得其乐”。
  初入职场,白居易就晒出了工资:“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后来升职了,工资翻了好多倍,“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他还写过这样的诗句:“月惭谏纸二百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厚俸将何用,闲居不可忘”。大概意思是:领这么高的工资,我实在惭愧啊!我要好好工作,对得起工资!所以,白居易花钱毫无压力。不得不说,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想要生活好,园林少不了。52岁时,白居易在洛阳买到履道坊宅园,并花很多精力进行了修整。买这个园子很费钱,白居易手头上的钱不够,还牵出两匹马抵偿。在白居易的改造下,履道坊宅园的景观和功能都非常惊人,成为唐代园林史上颇负盛名的一个园林。此外,白居易还在其他地方修建过房子,比如庐山草堂、渭水别墅园、新昌坊宅园等。
  因此,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白居易得到了这样的评价:“白居易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园林理论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
  世间那么多好风景,只逛自家园子哪儿够啊,那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白居易去江南,留下“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游西湖,感慨“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爬山访寺,惊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天来了,就算不出远门,也得在近郊来一场春游,白居易“上马临出门,出门复逡巡。回头问妻子,应怪春游频”。他这哪是一次春游啊,是游了太多次,自己都知道家人该责怪了。
  此外,诗人嘛,当然少不了喝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冬天适合和朋友聊天、烤火。“无如饮此销愁物,一饷愁消直万金”,心情不好,一定要好好喝一顿,只要能消愁,钱都是浮云。但光喝酒肯定不行,还需要漂亮的小姐姐助阵歌舞,白居易的酒席上于是有了樊素和小蛮。但喝酒太多是不好的,身体会抗议,于是有一天,白居易生病了:“肺病不饮酒,眼昏不读书。端然无所作,身意闲有馀。”那就乖乖养病吧。
  论喝酒,就算白居易肯认怂,李清照也是绝对不肯叫停的。但在李清照的年度账单中,喝酒不是第一位。她的全年总支出15043.86贯,其中学习与健身9832.17贯,吃吃喝喝1030.01贯,居家生活874.25贯,通讯快递501.36贯,交通出行144.63贯……她的年度关键词可以总结为“不言放弃”。
  虽然李清照常常不醉不休,但比起金石收藏,她喝酒花的都是小钱。李清照和趙明诚夫妇二人都喜欢研究金石,年纪轻轻就沉迷于此,他们共同的志向是“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于是,每到赵明诚休假,夫妻俩都会迫不及待地奔向熟悉的当铺,典当几件衣物,然后冲向相国寺市场,对各种碑文古籍挑挑拣拣,最后根据手头的钱确定买哪个。回到家,两人继续“相对展玩咀嚼”。就算赵明诚后来当官有了收入,两人依然为了搞收藏研究,导致生活俭朴。
  有一次,有个人拿着南唐的《牡丹图》来卖,定的价格是20万文。李清照夫妇把画留在家赏玩两天后,还是无奈地还给了人家,然后“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没办法,真的买不起啊。
  李清照夫妇是因为搞收藏变穷,而杜甫就不一样了,他本来就很穷。杜甫的年度账单,简直让人不忍直视。他的全年总支出××贯,其中居家生活××贯,生活缴费××贯,吃吃喝喝××贯,穿衣打扮××贯,交通出行××贯……他的年度关键词可谓“穷得一批”。
  为何数额是隐藏的?因为太少,不好意思放出来。杜甫有多穷?很多诗句都可以证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入门闻嚎啕,幼子饥已卒。”穷苦一点不可怕,但连孩子都得饿死,就很恐怖了。可贵的是,哪怕一生清苦,杜甫依然忠于理想,心系民生,在为生活奔波之余大吼一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其他文献
程序员要供祖师爷的话应该供谁?  神回复:沈从文,他在1934年就用汉语写了一本书叫“biancheng”。  想象中的爱情是这样的:枯藤老树昏鸦,晚饭有鱼有虾,空调WiFi西瓜, 夕阳西下,你赚钱我败家。  神回复:枯藤老树昏鸦,挣钱还不够花,虽是孤家寡人,你丑但我没瞎。  人的眼睛有5.76亿像素,却终究看不懂人心。  神回復:你有100亿个脑细胞,却尽想些没营养的问题。  为什么秀恩爱都选择
文天祥名垂青史,世人皆知,殊不知他的朋友张千载也很了不起,尤其在文天祥遭受牢狱之灾时,张天载尽到了一个朋友应尽的责任,堪称文天祥的贵人。  张千载跟文天祥是同乡好友,从小在一起读书。可惜张千载的运气不太好,当文天祥高中状元、飞黄腾达甚至官至宰相时,他还只是一个举人,郁郁不得志。文天祥知道他的才学,就想拉他一把,推荐他出来做官。但张千载无动于衷,始终没有去见文天祥,一直在家里种田、读书,安贫乐道——
嘉靖年间,何以尚在户部任职,严嵩为逢迎嘉靖而提议修建宫殿与先帝陵墓,但此时正值倭寇入侵,云南又有地震,何以尚接连三次拒绝拨钱。还有一次,嘉靖因沉迷炼丹而需进购域外珍贵的龙涎香,何以尚再次驳回。嘉靖气得骂他“沽名钓誉”,但关于灾情的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来,嘉靖只好作罢。  耿直的何以尚得罪不少权臣,海瑞却对他青眼有加。他们对嘉靖昏聩误国、枉杀忠良的行为痛心疾首,海瑞决定冒死进谏,对何以尚说:“万一我遭
1921年1月,绍兴。鲁迅冒着严寒,回到阔别20年的故乡。他以为故乡依旧像当年一样美好,没想到,早已物是人非。他十分伤感,写了一篇小说叫《故乡》。80年后,《故乡》的一段被选人小学语文教材,取名为《少年闰土》,成为小学生必背、必考的重要课程。  曾几何时,我们也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中的闰土
黄花梨木的案几旁,一位素衣少女手握一管羊毫,在宣纸上勾画淋漓重叠的峰峦,涂抹往来的云烟,她专注的眼神和挥洒自如的姿态使整个人看起来熠熠生辉。待她画完,侍女忙递上一封花笺,言明是别府小姐相约一起赏花诗会的帖子,她看罢只淡淡浅笑,提笔回帖婉拒。  这位女子就是明代女画家、会稽人士傅道坤。  会稽的傅氏是明代书香世家,傅道坤自幼就勤习诗书,尤其精于丹青,她的性格沉静,素来不爱热闹,只喜沉浸于水墨山水之中
現在不减肥,夏季徒伤悲
期刊
一  再大的地方也会有边缘人物,比如《红楼梦》中贾府的贾芸。贾芸虽然和贾宝玉是一个姓,身份却有着天壤之别。所以,曹雪芹写到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扑面而来就是一个香喷喷的马屁。  众所周知,贾府人丁兴旺,谁都认识贾宝玉,贾宝玉却未必记得谁是谁。幸好贾芸长得斯文清秀,贾宝玉愿意和他搭个话,出口却语不惊人死不休:“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像我的儿子。”这一句一出来,现场气氛顿时尴尬起来,连一边的堂兄贾链都看不
一  入春不久,南山的天气还一直带着凉意,乌云笼罩了许多时日,终于聚成一场大雨。沈卿和不由看了眼窗外,心想这么大的雨,那位姑娘怕是不会来了吧。  一个月前,从未有外人踏足的画棠阁突然来了位客人。她自称是山下村民的女儿,姓许,只为向他求一幅画。被拒绝多次后她还不死心,每日都在此时来南山,执拗得很。沈卿和曾是少年成名的相门之子,身负才学却无意于仕途,得了个探花郎之后,竟执意归隐南山,再不问世事。也有人
国画《愚公移山》是徐悲鸿的著名作品,许多人在中学语文课本上就认识它了。然而,真正了解它背后故事的人并不多,它表现的是修筑“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的感人故事。  画中六个健壮的赤膊民夫,顶天立地,在画面中央并列排开;他们肌肉鼓张的躯体大幅度扭曲,正挥舞铁耙,奋力开山;白发长须的老者在一旁交代着什么,眼中透着镇定和坚毅;妇女和孩子也出现在工地上,显然也经历了一番辛苦劳作……画中的这些民夫,表面上是愚
生活不像相册,可以永远地岁月静好,美丽相册的背后是人生的无常。  这是一本流落在文庙旧货市场的老相册,装帧考究的绣花册子中,记录了一位生于民国的上海女子的一生。  这位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女子,身上有着那个时代的气质和芬芳。  看相貌气质,她的父亲似非达官贵人,也不像知识精英,可能是个比较成功的生意人。她还有一个弟弟,他的人生道路与她迥然不同。  虽世多离乱,但在父亲的庇荫之下,生活在上海的她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