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并联系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认知特点以直观感知、形象思维占优势,本节课我以“数学活动”引领全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操作,在操作中体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基础是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然后进行教学。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除法意义的重要性,开展“分一分”活动,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除法意义。因此,在教学“分桃子”这节课时,我准备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习欲望,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练习,体验平均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印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把小数目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2.让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独立思考去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在“分一分”活动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都喜欢小动物对不对?今天将有许多小动物来和你们一块儿学习,高兴吗?你们瞧,小猪家打扮得这么漂亮要干什么?(课件出示小猪家图,学生猜一猜)今天小猪请客,它准备了许多食物招待客人(课件逐次出示桃、猴子、鱼、猫、骨头、小狗), 请同学们根据食物猜一猜它请了什么客人。
2.小朋友们真棒,一下子就猜出了到小猪家做客的小动物,你们愿意帮小猪分食物吗?(揭示课题:分一分)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二、操作体验,感受新知
活动(一):分桃子
我们先来帮它分分桃子吧。(课件出示8个桃子,2只小猴)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猜一猜,小猪可能会分给每只小猴几个桃子?
请你们用小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你想到了几种分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这么多种的分法,哪种分法能使两只小猴都满意?说说理由。(板书:一样多、同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使学生初步感受平均分的意义,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同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应该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客人,进行人文教育。]
活动(二):分鱼
1.两只小猴分到同样多的桃子可高兴了,现在该给谁分食物了?(出示主题图12条鱼,4只小猫)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把12条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该分到几条鱼?(学生自由猜测)
(1)请大家拿出12根小棒代替(12条鱼)、4个圆片代替(4只猫)动手分一分,来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分法。
(3)实物展示台上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分法。
请一次就给一只小猫分3条鱼的同学说一说怎么一下子就知道一只小猫是分3条鱼的?(可能学生会说利用乘法口诀,这样可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4)小结:像这样不管是一条一条地分,还是3条3条地分,每只小猫分到的鱼都是——(3条)这种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的方法,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设计意图:“分鱼”这一动手操作活动,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并且通过同桌合作等形式的交流方式,初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感悟同一结果的不同分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哎呀,真不凑巧,一只猫临时有事先走了。(课件改变情境)现在是(3只猫)平均分(12条鱼),每只猫能分到几条鱼?借助小棒分一分!
(1)学生独立操作。
(2)集体交流,实物展示台上展示。
3.真不好意思,临时有事先走的猫原来是有个朋友想来,瞧,它带着它的朋友一起来了。(课件改变情境)现在是(5只猫)平均分(12条鱼),每只猫又能分到几条鱼?借助小棒分一分!
(1)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2)集体交流,实物展示台上展示。
(3)如果这时再来(1只猫),又能(刚好分完)。(指名一生演示)看来,平均分有时能刚好分完,有时会有剩余。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到平均分有时能刚好分完,有时会有剩余,为后面学习除法的知识打下基础。]
活动(三):分骨头
小猴和小猫都分到食物,小狗在旁边急得“汪汪汪”地叫起来了,我们看看小猪准备了多少根骨头?(18根)
课件出示题目: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
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32页看“分一分”的第3题,你能试一试用其他方法帮小猪分一分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可以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不熟练的,也可再用小棒摆一摆并进行交流,把解决问题从实物操作引向表象思考,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理解平均分的实质是分的同样多。]
三、巩固深化
1.举例子。
我们在小猪家学习了平均分的知识,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平均分的情况,你能举出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体验平均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实际性的问题,从而加深印象。]
2.拼奥运五环。
大家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奥运会的标志是什么?(课件出示奥运五环图)奥运五环代表了五大洲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它由几个圆圈组成的?请看书本第3题,可以拼几个奥运五环?动手圈一圈!(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初步体会的基础上,安排学生用“圈一圈”的方法独立去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同时又有机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3.分气球。
奥运会在我国举行,这是每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气球为奥运增添喜庆的气氛,请看(课件出示):他们准备了几个气球?要把9个气球平均分给几小朋友?请小朋友们先想一想,再连一连,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
课件出示:平均每人分到2个气球,还剩一个。
追问:还有一个为什么不分了?
师(再添一个气球):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剩两个能分吗?
师(再添一个气球):如果剩3个呢,还能分吗?
师(再添一个气球):如果剩4个呢?
[设计意图:通过连一连和课件演示以及学生的回答,重点让学生感知平均分有时有剩余,同时为以后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积累感性认识。]
4.拓展。
(1)把18个球装在盒子里,要使每个盒子里的球同样多,平均每个盒子装几个,需要几个盒子?先想一想,再与同桌说一说。
(2)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令蜜蜂都看得入神了,如果16只蜜蜂飞走了一半后,还剩下多少只?(学生讨论,可借助学具摆一摆想出结果,最后反馈着重理解“一半”)
[设计意图:安排这一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再次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分得的每份一样多)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对待的?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梳理和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学到了什么知识,明确自己表现最出色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责编杜华)
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并联系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认知特点以直观感知、形象思维占优势,本节课我以“数学活动”引领全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操作,在操作中体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基础是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然后进行教学。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除法意义的重要性,开展“分一分”活动,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除法意义。因此,在教学“分桃子”这节课时,我准备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习欲望,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练习,体验平均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印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把小数目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2.让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独立思考去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在“分一分”活动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都喜欢小动物对不对?今天将有许多小动物来和你们一块儿学习,高兴吗?你们瞧,小猪家打扮得这么漂亮要干什么?(课件出示小猪家图,学生猜一猜)今天小猪请客,它准备了许多食物招待客人(课件逐次出示桃、猴子、鱼、猫、骨头、小狗), 请同学们根据食物猜一猜它请了什么客人。
2.小朋友们真棒,一下子就猜出了到小猪家做客的小动物,你们愿意帮小猪分食物吗?(揭示课题:分一分)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二、操作体验,感受新知
活动(一):分桃子
我们先来帮它分分桃子吧。(课件出示8个桃子,2只小猴)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猜一猜,小猪可能会分给每只小猴几个桃子?
请你们用小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你想到了几种分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这么多种的分法,哪种分法能使两只小猴都满意?说说理由。(板书:一样多、同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使学生初步感受平均分的意义,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同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应该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客人,进行人文教育。]
活动(二):分鱼
1.两只小猴分到同样多的桃子可高兴了,现在该给谁分食物了?(出示主题图12条鱼,4只小猫)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把12条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该分到几条鱼?(学生自由猜测)
(1)请大家拿出12根小棒代替(12条鱼)、4个圆片代替(4只猫)动手分一分,来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分法。
(3)实物展示台上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分法。
请一次就给一只小猫分3条鱼的同学说一说怎么一下子就知道一只小猫是分3条鱼的?(可能学生会说利用乘法口诀,这样可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4)小结:像这样不管是一条一条地分,还是3条3条地分,每只小猫分到的鱼都是——(3条)这种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的方法,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设计意图:“分鱼”这一动手操作活动,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并且通过同桌合作等形式的交流方式,初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感悟同一结果的不同分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哎呀,真不凑巧,一只猫临时有事先走了。(课件改变情境)现在是(3只猫)平均分(12条鱼),每只猫能分到几条鱼?借助小棒分一分!
(1)学生独立操作。
(2)集体交流,实物展示台上展示。
3.真不好意思,临时有事先走的猫原来是有个朋友想来,瞧,它带着它的朋友一起来了。(课件改变情境)现在是(5只猫)平均分(12条鱼),每只猫又能分到几条鱼?借助小棒分一分!
(1)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2)集体交流,实物展示台上展示。
(3)如果这时再来(1只猫),又能(刚好分完)。(指名一生演示)看来,平均分有时能刚好分完,有时会有剩余。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到平均分有时能刚好分完,有时会有剩余,为后面学习除法的知识打下基础。]
活动(三):分骨头
小猴和小猫都分到食物,小狗在旁边急得“汪汪汪”地叫起来了,我们看看小猪准备了多少根骨头?(18根)
课件出示题目: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
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32页看“分一分”的第3题,你能试一试用其他方法帮小猪分一分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可以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不熟练的,也可再用小棒摆一摆并进行交流,把解决问题从实物操作引向表象思考,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理解平均分的实质是分的同样多。]
三、巩固深化
1.举例子。
我们在小猪家学习了平均分的知识,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平均分的情况,你能举出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体验平均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实际性的问题,从而加深印象。]
2.拼奥运五环。
大家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奥运会的标志是什么?(课件出示奥运五环图)奥运五环代表了五大洲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它由几个圆圈组成的?请看书本第3题,可以拼几个奥运五环?动手圈一圈!(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初步体会的基础上,安排学生用“圈一圈”的方法独立去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同时又有机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3.分气球。
奥运会在我国举行,这是每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气球为奥运增添喜庆的气氛,请看(课件出示):他们准备了几个气球?要把9个气球平均分给几小朋友?请小朋友们先想一想,再连一连,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
课件出示:平均每人分到2个气球,还剩一个。
追问:还有一个为什么不分了?
师(再添一个气球):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剩两个能分吗?
师(再添一个气球):如果剩3个呢,还能分吗?
师(再添一个气球):如果剩4个呢?
[设计意图:通过连一连和课件演示以及学生的回答,重点让学生感知平均分有时有剩余,同时为以后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积累感性认识。]
4.拓展。
(1)把18个球装在盒子里,要使每个盒子里的球同样多,平均每个盒子装几个,需要几个盒子?先想一想,再与同桌说一说。
(2)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令蜜蜂都看得入神了,如果16只蜜蜂飞走了一半后,还剩下多少只?(学生讨论,可借助学具摆一摆想出结果,最后反馈着重理解“一半”)
[设计意图:安排这一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再次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分得的每份一样多)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对待的?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梳理和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学到了什么知识,明确自己表现最出色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