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的正能量,让学习变得更有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w0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话说,做人做事精气神。可见,精气神,是做好事情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学习,同样不可缺少精气神,这种精气神,就是我们所说的学生的学习精神,也就是学习的正能量。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将学习精神提到最佳状态,那么,对于课堂中学生的有效学习的氛围的打造,就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教学 ; 培养 ; 学习 ; 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72-01
  一、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适时点拨,启动学习正能量。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所以,点拨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主动学习精神的科学措施之一。叶圣陶先生说:“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只待启发。”他还说:“愤悱启发是一条规律”。这里所说的“启”“发”,实际上就是一种点拨。那么学生处在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点拨最适时呢?“愤”“悱”说的正是学生的心理状态,“心愤口悱”的精神状态是教师进行点拨的最好时机。“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学生一经老师点拨就会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时他们情绪高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我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出错的地方,故意出错,或对学生的错例先暂缓评价,引导学生去探究、争辩、纠正,在关键处进行适时点拨。例如在计算24÷(1/3-1/8)时,多数学生是这样算的:=24×1/3-24×1/8=8-3=5,个别学生是这样算的:=24÷(8/24-3/24)=12÷5/24=5。对错双方各持己见,似乎谁都有理。这时老师暂缓评价,让双方辩论。正方的一句“乘法有分配律,除法有分配律吗”使错误的同学恍然大悟,明白自己错用了定律。这时我趁胜追击,出示(1/3-1/8)÷24问大家能否进行简便运算。通过大家的争论,一致认为可以这样计算:(1/3-1/8)÷24=1/3×1/24-1/8×1/24=1/72-1/192=5/576。这时我故意问:“我倒有些糊涂了,怎么同样是除法,一个可用乘法分配律,一个却不可以呢?”学生纷纷举手解释给我听,在他们的发言中,我不时穿插点拨,在思辩的氛围中,大家澄清了错误,正确理解了知识。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清晰了,知识掌握的更牢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储备学习正能量。
  19世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位先哲对教师职责的阐述一个教学规律:教师要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活动,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沉睡的求知欲,鼓舞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自信心。我们往往把学生不认真学习的原因归之于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基础太差等等,而很少去关心学生的心理因素。其实,任何一名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有求知的欲望,一些学生成绩差,绝大多数不是智力差,而是由于某种原因,如贪玩、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工作的失误等使他们成绩落后,以致于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浇花要浇根,治病要治本,对“厌食”的人,首先要用美味可口的食物吊起他的“胃口”,教学上也是这样的道理。
  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就要有计划性,即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精心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富有启发性和激趣性,即要启发学生思维适时点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于在具体运用上,那就要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每一个教学环节不但要考虑教学的效果,最主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对学习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態度。学习为我学,学习乐其中,学习无压力的正能量态度。叶圣陶先生说:“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说的也正是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拘一格。
  三、注重评价策略,提升学生学习精气神,传递正能量。
  有人说过: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性、激励性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产生正能量,传递正能量。
  课堂上,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发言特点,适时地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在聆听国家教育发展基金会专家曾曦教授的一节现场作文课时,曾曦教授在让一个学生表演完动作演示后,对这个学生说:“你们校长一定会为有你这样一位学生而感到骄傲,你要发挥你的所长,将来让你们学校都为你而感到自豪。”具班主任反馈,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简直就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可见,教学评价带给学生的正能量是不可估计的。所以,我们教师一定不要吝啬真诚的评价语言,并努力做到语过添情。
  “水本无华,相激而成涟漪;石本无火,互撞乃发灵光。”不错的,但是,“涟漪微漾,得顺风可起波澜;暗微灵光,遇干柴遂成燎原。”恰到好处的点拨、激励和评价,是顺风,是干柴,能培养学习的正能量,让你的课堂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其他文献
【摘要】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人们所耳熟能详的。儿童文学作品源于儿童生活,语言浅显易懂,富有情趣,育人于简短的故事描述中,深受儿童的喜爱。怎样去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教学的效率,本文所做的思考有着许多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儿童文学 ; 作品教学 ; 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63-0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62-01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和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因而,在教学时,我非常重视课堂的气氛。因为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
【摘要】随着近些年新课程的改革,我国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质量也随之升高,而将情境教学融入到历史教学过程中,更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想感情。因而,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采用情境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情境教学 ; 初中 ;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
目的:探讨前牙薄弱根管重塑,纤维桩核和铸造镍铬合金桩核修复后牙根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薄弱根管残根的修复设计提供生物力学的参考依据。并比较两种桩核修复的效果,为临床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本文结合高中政治教学实际,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尝试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政治 ; 有效教学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68-01  新课改以来高中政治教学出现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作为老师只有勇于创新尝试,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学的有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成为教育课改主流趋势,如何结合素质教育理念有效实施因材施教策略是每一位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因学生个性差异,存在学困生群体,如何针对学困生开展有效教学,转化学困生成为笔者多年来教学重点关注课题,在本文笔者通过分析学困生形成原因,给出相应的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希望可以有效改善学困生英语学习现状。  【关键词】初中英语 ; 学困生 ; 转化教学  【中圖分类
【摘要】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流模式。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为了能更好的提高我国的信息技术推广,我国逐渐将信息技术的教学引入到我国的小学教育中,但由于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传统学科教学,导致其在我国的小学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对当前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 教学 ;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法,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调动学生英语学习能动性,真正践行英语学习行为。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初中英语兴趣教学应用进行实践分析,激活学生英语兴趣和求知欲,取得理想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 ; 英语教学 ; 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群体的特点是开拓性思维、逻辑性推理等能力薄弱,小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们较容易被感兴趣的东西所吸引。教学对象决定教学方法,本文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主体,分析探讨数学趣味性教学实施的背景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 数学学习 ; 趣味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70-02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