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影视旅游对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的作用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国內外影视旅游发展兴衰为依据,结合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的实际,探讨影视旅游的发展对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指出形成并发展以影视为先导、影视旅游为主题、“后影视产品”、“后旅游产品”为跟进的影视经济产业链,是做人做强我国影视产业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旅游影视 影视旅游 影视产业 影视经济
  
  近来,作为一种专项旅游的影视旅游,正在国内外蓬勃发展。而国内关于影视与旅游的关系研究,却只主要侧重于“影视如何促进旅游发展”这个主题,对“旅游如何影响影视”却鲜有论及。本文旨在抛砖引玉,谈谈“发展影视旅游对影视产业发展的影响”的问题,以期引起相关学者的注意,进而加强该领域的研究。
  
  一、影视旅游的发展概况
  
  (一)影视旅游的概念
  广义的影视旅游(在西方被称为电影引致旅游,即movie induced tourism)是指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狭义的影视旅游则特指人们由于受影视剧的影响而对影视拍摄地产生兴趣,进而到该地旅游的现象。
  (二)影视旅游的特征
  1、是以优秀影视作品为核心吸引物的专项旅游活动。即作为影视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和宣传媒介,影视剧的质量以及国际影响力是影视旅游发展的基础。
  2、是以印证、寻梦、逃避等为主要动机的主题旅游活动。即人们实施影视旅游的动机主要是寻找现实中的优美电影环境、印证电影中的故事情节、逃避现实干扰与烦恼进而获取愉悦等。
  3、是以休闲、求知等为主要内容,以参与、体验为活动特征的文化旅游活动。
  4、是一种跨行业、复合型的新型旅游产业。我国影视旅游萌芽于1906年《定军山》的拍摄,正式兴起于1987年无锡太湖影视基地的建成。历经20年的探索与发展,影视旅游走过了从低到高的三个阶段:影片外景地或旅游景区、电影拍摄基地或影视成、电影节或主题公园,正在形成“以影视基地(影视城)为依托、以影视文化为内涵、以旅游观光为业态、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具有独特运营模式、完整上下游产业链的跨行业、复合型的新型产业。
  
  二、发展影视旅游对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意义
  
  (一)有助于影视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与增强。
  1、增加影视受众,扩大影视影响。没有观众,就没有影视;没有观众的实质增加,就不可能有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影视旅游的迅猛发展,必然激发游客对影视的更多关注、带来影视游客的大量增加,进而使得影视受众迅速壮大。
  2、降低拍摄成本,增加影视数量。影视旅游的发展,使得旅游开发商、旅游外景地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其对影视在影视旅游产业中的核心地位的认识,为影视的拍摄提供了诸多的优惠:免除场地租金,提供高素质的群众演员,实施安全保障,联合开发后旅游产品等等。大大减少了影视拍摄的实际成本和风险。“发展的事业是影视城,利润却是来自旅游业”,这是横店集团董事局主席徐文荣对影视旅游对影视产业作用的直接的概括。
  3、丰富影视内容,提高影视质量。“面向市场就是面向人民群众,一切要以人民群众即消费者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始终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作为影视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影视拍摄最初不一定是为了吸引游客到访拍摄地,但随着影视旅游的深入发展,使得影视拍摄开始自觉考虑到旅游需求,影视作品数量与质量高移:一方面,为迎合影视旅游的需要,影视拍摄的内容逐渐丰富,从早期的单一地拍摄影视以吸引游客逐渐转移到开播旅游影视专业化频道,全面报导影视旅游,在美国,更是出现了专门为具体景区量身制作的旅游影视作品,这也必将是我国未来影视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另一方面,为适应国际竞争加剧和游客需求高移的实际情况,影视拍摄自觉地向挖掘民族特色、提升文化品质、形成品牌影视上转变。
  4、实施媒体监督,规范影视拍摄。影视产业是一种文化产业,肩负着“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媒体监督使命。影视旅游的发展,使得这个监督作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极大程度地规范了影视拍摄活动。如《无极》破坏景区环境被报道后,国家相关部门发表了“加强影视拍摄和大型实景活动环境监管”的意见,影视界纷纷加入到“还情山水、和谐发展”的“绿色影视”倡议中。
  
  (二)有助于形成平衡、协调发展的影视产业布局。
  1,利于影视产业强化优势、振兴弱势、联合发展。
  一方面,有利于电视优势的强化。随着奥运会、世博会即将在我国召开,尤其是影视旅游的发展,给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推动了人们对旅游发展的更多关注和对电视发展的更多思考的同时,催生了电视旅游频道。
  一方面,有利于电影产业的振兴。
  首先,由于我国电影业的发展速度缓慢,其它相关产业对电影业表现的兴趣以及参与程度很低,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电影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电影企业谋求产业扩张的机会。我国电影城的建设和电影节的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次,有利于多渠道、多层次、多品种的开发电影产品。影视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消费模式,它的发展本身能够对电影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如推进电影博物馆的建设,实现电影资源的专业化呈现和永续化利用;拉动“后电影产品”开发,降低电影拍摄投资风险;利用旅游营销网络,促进电影营销等。
  另一方面,有利于影视融合发展。影视旅游的发展,既需要短、平、快的旅游报导,又需要大投资、大制作的电影产品,也需要增加观众、扩大影响,客观上使得电影作品电视化,弥补国产电影在定位和生产上越来越远离影院消费、中国影院的消费环境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不足,为影视产业内部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利于影视产业缩减地域差距,实现地区平衡发展。从1996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旅游局在湖南张家界召开旅游扶贫会议、2000年8月,全国第一个旅游扶贫试验区一一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建立到现在,旅游的整体带动功能和扶贫作用得到了公认,形成了在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通过扶持旅游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进而脱贫致富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
  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却有着独特的旅游吸引力,对影视旅游的开发有着良好的基础,也为西部地区影视产业落后状况的改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首先,西部地区特有的地域风情具有影视拍摄的天然优势,是影视题材的宝库、是影视拍摄的好场景、也是影视创作的好地方,利于影视旅游优先开展。
  其次,影视旅游的发展,能改善西部地 区的基础设施,优化资源组合,为影视产业发展状况提供了机遇,为打破我国影视产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格局提供了条件。
  
  (三)有利于实施产业融合,丰富并深化影视产业链。
  影视旅游是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优势互补、战略合作的结果,也是二者融合后合作性互补关系的具体体现。对于影视产业而言,影视旅游既是一次以实现产业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为目的的具体实践,也是一场正在发生的、深化经营性产业体制机制改革的新产业革命,具有拓展发展空间、深化产业链、壮大行业实力的重要意义。
  1、借影视旅游拓展影视产业项目,进行“后影视产品”的开发。后影视产品,指的是以上映的影视作品为基础所衍生出来的与影视相关的附加产品,往往,这些附加产品才是影视的最主要的收入。如在好莱坞的进帐中,影院的票房收入只是其中20%,后影视产品则占到了80%。在我国,为适应影视旅游的发展和游客需求的高移,影视产业正在向宾馆、博物馆、玩具、游戏、网络、服饰、教育等领域延伸,逐步整和为跨行业、复合型的影视产业链。
  2、借影视旅游开展影视营销,正在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影视营销模式。首先,营销观念与社会营销结合,突出文化品位和地域特色。在传统营销的基础上,开始利用网络营销的形式,联系海内外平台,着力进行文化推介、开展旅游宣传,邀请海外旅行机构和旅游记者参加体验旅游活动,以高密度、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轰炸”来吸引目标市场的注意。
  其次,产品营销与旅游需求相适应,突出体验功能和收藏价值。即在整体营销的同时,强调广告、道具、拍摄地、影视情节、游戏等后影视产品的营销,突出影视的旅游吸引力。
  最后,营销模式向“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转变。影视旅游彰显了影视作品对拍摄地的实际带动功能,这使得政府部门开始积极投入到影视营销过程中,发挥着很好的组织功能和调控效果,这为影视拍摄与营销提供了极大便利和支持。
  3、借影视旅游实施“走出去”工程,谋求国际化影响。影视旅游的深入开展,带来了人员的国际流动,这为我国宣传本国影视,谋求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方面,利于开展跨国影视营销。可以以国际化的影视旅游营销网络为基础,推进影视营销国际化。
  一方面,利于国际影视机构在我国开展境内拍摄,借力实现“走出去”的目标。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旅游吸引力,这给国际资本投资我国拍摄影视降低风险的同时还提供了盈利商机。
  另一方面,将带来影视产业的国际化人才需求。为适应影视旅游国际化的需求,影视拍摄需要国际上各类优秀人士的参与,既是影视产品保持国际水准的保证,也是影视产业实施“走出去”工程的必经之路。
  
  (四)有利于影视产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完善。
  1、产生了影视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新问题,促进影视产业政策的完善。影视旅游业本身就是影视业实施产业融合的最早尝试,他的发展过程,对于完善影视产业政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影视旅游的深入开展,将使影视产业获得更多的政府扶持,为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铺路。如随着韩国影视旅游的不断成长,韩国政府部门站在“文化立国”的高度,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基础上,组织、发动和协调各种社会主体的力量,通过政府计划、规制、金融支持、国际合作等措施促进了影视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 从1972年的《精武门》到1994年的《精武英雄》,再到2010年的《精武风云》,三部影片呈现出功夫片在古典、现代、以及后现代时期不同的风格样貌。梳理陈真这一人物形象的流变轨迹以及三部影片对同一题材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时代精神是怎样在“书写”着它的代言人,也能清楚的感知到电影风尚是怎样在电影里留下它们的铭文。  [关键词] 情节叙事 陈真形象 动作设计  精武门中的
[摘要] 迈克尔?贝的电影奇观就是使用各种影像技术手段,展现被想象和幻想放大的、日常难以得见或不可得见的画面,并且这些画面合理融入叙事之中,成为构成电影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关键词] 迈克尔?贝;奇观;类型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3.001  当今好莱坞,向来不缺独挡一面的动作片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皮特?杰克逊、吴宇森等都是呼风唤雨、叱咤风
[摘要] 法斯宾德在《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中通过玛利亚几个时期不同的性格形象,如纯真少女、倔强情人、泼辣的铁女人和回归后的小女人来配合、贯穿人物境遇, 起到了推动情节、升华主题的作用,同时人物形象性格自身也演绎着爱情比死亡更冷酷这一主题所带来的强烈心灵体验。  [关键词] 《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 法斯宾德 形象 性格 绝望  doi:10.3969/j.issn.1002-6916.
[摘要]较配音翻译相比,字幕版的译本存在诸多错误与漏洞,其中,既有纯粹的语言翻译上的错误,也有文化意象上的不准确,字幕版大多将英文脚本直译成中文,没有考虑其艺术价值和美学技巧。作为文化交流的中介,影视字幕的译者必须充分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并且采取的策略必须以观众为中心,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减少文化差距。  [关键词] 字幕翻译 配音翻译 差异 缺陷 《玩具总动员3》  doi:10.3969/j.
[摘要] 2012年初,安哲罗普洛斯的去世留下了未竟的“希腊”三部曲,我们面对的是这一宏大企划已实现了的《悲伤草原》和《时光之尘》两部影片。在这两部影片中,安哲继续推进他对电影艺术的诗性哲思:“名字美学”所蕴含的共性信念,戏剧形式、神话互文和融过去、现在、想象于单一长镜头中所构建的“无边界”时空体,以及超现实意象的寓意。若把这一切纳入萨义德所谓“晚期风格”的视野之内,当更可揭示安哲晚年对人类命运、
[摘要] 方言类新闻节目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节目样式,它是民生新闻的变种,主持人用地方观众耳熟能详的方言评述民生,以轻松调侃的方式披露新闻,以平民视点对新闻加以简要评论。简单朴素的话语中透露出老百姓的生存智慧和处世哲理。然而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这类节目也暴露出了不少缺点和不足。为了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健康稳定发展,采取一定的措施改革整顿是不容延误的。  [关键词] 方言类新闻 民生 内容
[摘要]电影新作《80’后》虽然在电影语言基本功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水准,但由于其互本文和泛本文的对接失误,造成了影片内本文的分裂,从而导致影片类型的模糊不清,进而带来影片期待视野的普遍落空,进一步启发我们进行有关中国类型片发展中的他者类型和本土语境对接问题的深远思考。  [关键词]类型电影 内本文 互本文 泛本文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1.014  
【摘要】这部影片在色彩运用上十分独特,影片主要用了三种颜色,并用这三种颜色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主人公形象。通过色彩的内涵来表现人物特点,通过色彩的反差来暗示影片的发展。从色彩角度解读《歌剧魅影》,不仅让我们对影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为今后影片的创作提供了可鉴之处。  【关键词】 色彩 黑色 白色 金色 色差    《歌剧魅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巴黎的凄美而传奇的爱情故事。在歌剧院的地下,传
“独立电影”,传统地从广泛的意义上讲,是指“非哥伦比亚、迪斯尼、米高梅、派拉蒙、环球或华纳兄弟公司制作的任何故事片”,其通常具有低成本、去明星化、代表少数族裔及边缘亚文化等特征,也正是基于其低成本、低投入和简陋的道具布景,为了强化影片质量,80年代催生了独立电影对艺术品质和艺术创新的强调,而以艺术片为主流形态呈现,艺术追求普遍大于商业诉求。因而当时的独立电影,无论在价值取向还是艺术表现上都与主流商
[摘要] 随着微博热潮的兴起,微博舆论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巨大影响力也成为了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失恋33天》这部影片的宣传推广正是有效地借助了微博舆论这一全新的工具“出奇制胜”,其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但同时更应引起我们对自媒体时代的电影营销推广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 《失恋33天》 微博舆论 话题设置 舆论互动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