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作为教师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对数学教学来讲也很关键。把赏识和尊重学生作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积极强化手段。
【關键词】欣赏 ;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77-01
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学会欣赏学生,把欣赏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积极强化手段。因为它是生命的体验、思想的继承,是心态的回归,心灵的解放、舒展,是观念的更新、语言的突破;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自信、自尊的良好品德。通过教师热情真诚的赏识,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自己的优点,同时,体会到别人对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作出充分的肯定,逐渐找到学习上的感觉,从而付诸于学习行动,让学生体会到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来了,把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现实中来。
“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虽然谈的是家庭教育,但对于学生又何尝不是要“褒奖”呢?因此,了解学生,恰当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学会欣赏学生,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往往得到别人的欣赏相当重要。因此,一位成功的教师也必然会欣赏他的学生。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得不偿失;只有顺应学生心里发展需求,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赏识比惩罚更有效,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尊重和欣赏是每个学生的心理需要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欲望。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让孩子“追蝴蝶”的那么一种教育境界。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
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一个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获得优秀的成绩或同学、老师以及家长的认可来实现的。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生的某门学科成绩一般,兴趣不太大,但是会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测验或某次提问中,取得了好成绩,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了成功的体验,常常会像换了个人似的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不仅后进生要当众表扬,就是中等生和好学生也需要教师在同学面前给予肯定,这种欲望甚至比后进生来得更加强烈。因此要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
1.应用心理学上的期望动机理论,把学生的学习起点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期望动机理论:动机=估计成功的概率×对成功价值的评估。提高学生的成功概率,主要通过引导得法与降低难度,成功价值的评估,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能受到多少人的注意,说穿了,学生均有表现的欲望,因此后进生、中等生、尖子生也都需要表现的机会,每一位学生需在人前多加表扬,多给学生戴高帽。
运用期望动机的理论,从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入手,从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项目入手,低起点,选好突破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提出学习任务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恰如其分的让学生体验成功,这样才能让他们每个人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转变教育教学评价观念,对学生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公平,恰如其分,而且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
首先是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终了环节,往往是安排在教学过程以后的。但布卢姆他不主张这样做,他把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提出了形成性的评价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评价观的根本改革。他认为: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目的将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最高水平的学习条件。老师就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一刀切,或一定要把评价放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后面,而是运用成功的理论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
第二是评价要注意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尊重、赏识不是没有理由的乱表扬,而是根据正确的标准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原则。尊重、赏识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做到合情合理。错误的尊重、赏识只会导致孩子的盲目自大,这就背离了尊重、赏识教育的初衷。
在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中下生应以鼓励为主,并可稍降低标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改变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原则,运用前瞻性和鼓励性原则,肯定学生的一切结论是鼓励性评价原则的核心。
二、“罗森塔尔效应”指出:教师对学生抱以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
教师对学生抱以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教师在迎接每一届新同学时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无数次的大考小考,你们都过来了,现在,你们都成了优胜者,成功地坐在这里,今后的学习,对你们来说也很重要,相信你们一定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发挥和挖掘自己的潜能,更好的表现自己和超越自我。孩子们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自己被他人重视,尊重和认可。教师要抓住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奋发向上的动机,满足学生的需要,为他们的实现自我价值创造了追求成功的精神动力。因此,学生们都想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习的优点,表扬学生,就意味着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而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学生会觉得这是个对他们充满信心的教师,他们会努力做个最好的自己,给予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感知。
把赏识和尊重学生作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积极强化手段。一位教师拥有了对学生的期望,也就等于给了学生被赏识希望。因此,这种充满师生情的关系会因为和谐交融而形成一股强大合力,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激起学习的热情,使教学双方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
【關键词】欣赏 ;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77-01
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学会欣赏学生,把欣赏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积极强化手段。因为它是生命的体验、思想的继承,是心态的回归,心灵的解放、舒展,是观念的更新、语言的突破;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自信、自尊的良好品德。通过教师热情真诚的赏识,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自己的优点,同时,体会到别人对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作出充分的肯定,逐渐找到学习上的感觉,从而付诸于学习行动,让学生体会到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来了,把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现实中来。
“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虽然谈的是家庭教育,但对于学生又何尝不是要“褒奖”呢?因此,了解学生,恰当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学会欣赏学生,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往往得到别人的欣赏相当重要。因此,一位成功的教师也必然会欣赏他的学生。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得不偿失;只有顺应学生心里发展需求,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赏识比惩罚更有效,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尊重和欣赏是每个学生的心理需要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欲望。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让孩子“追蝴蝶”的那么一种教育境界。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
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一个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获得优秀的成绩或同学、老师以及家长的认可来实现的。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生的某门学科成绩一般,兴趣不太大,但是会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测验或某次提问中,取得了好成绩,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了成功的体验,常常会像换了个人似的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不仅后进生要当众表扬,就是中等生和好学生也需要教师在同学面前给予肯定,这种欲望甚至比后进生来得更加强烈。因此要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
1.应用心理学上的期望动机理论,把学生的学习起点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期望动机理论:动机=估计成功的概率×对成功价值的评估。提高学生的成功概率,主要通过引导得法与降低难度,成功价值的评估,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能受到多少人的注意,说穿了,学生均有表现的欲望,因此后进生、中等生、尖子生也都需要表现的机会,每一位学生需在人前多加表扬,多给学生戴高帽。
运用期望动机的理论,从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入手,从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项目入手,低起点,选好突破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提出学习任务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恰如其分的让学生体验成功,这样才能让他们每个人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转变教育教学评价观念,对学生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公平,恰如其分,而且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
首先是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终了环节,往往是安排在教学过程以后的。但布卢姆他不主张这样做,他把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提出了形成性的评价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评价观的根本改革。他认为: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目的将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最高水平的学习条件。老师就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一刀切,或一定要把评价放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后面,而是运用成功的理论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
第二是评价要注意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尊重、赏识不是没有理由的乱表扬,而是根据正确的标准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原则。尊重、赏识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做到合情合理。错误的尊重、赏识只会导致孩子的盲目自大,这就背离了尊重、赏识教育的初衷。
在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中下生应以鼓励为主,并可稍降低标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改变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原则,运用前瞻性和鼓励性原则,肯定学生的一切结论是鼓励性评价原则的核心。
二、“罗森塔尔效应”指出:教师对学生抱以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
教师对学生抱以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教师在迎接每一届新同学时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无数次的大考小考,你们都过来了,现在,你们都成了优胜者,成功地坐在这里,今后的学习,对你们来说也很重要,相信你们一定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发挥和挖掘自己的潜能,更好的表现自己和超越自我。孩子们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自己被他人重视,尊重和认可。教师要抓住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奋发向上的动机,满足学生的需要,为他们的实现自我价值创造了追求成功的精神动力。因此,学生们都想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习的优点,表扬学生,就意味着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而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学生会觉得这是个对他们充满信心的教师,他们会努力做个最好的自己,给予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感知。
把赏识和尊重学生作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积极强化手段。一位教师拥有了对学生的期望,也就等于给了学生被赏识希望。因此,这种充满师生情的关系会因为和谐交融而形成一股强大合力,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激起学习的热情,使教学双方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