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湿地微雨雪 曝背散步逍遥行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fengye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南的冬景》从写作角度来分析,可以梳理出多角度对比、典型性选材和跨时空引用等写作特点。本文阐述作者如何选取了江南的“阳光”“地质”“雨水”三方面来谋篇布局,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关键词:多角度对比;国画添加法
  从文章的赏析角度来看,大部分教材解读《江南的冬景》都选择文章的六个画面。从理解课文来说,这样切入容易把握和理解;但从写作角度来看,按照“暖阳”、“湿地”、“微雨雪”三个具有浓郁江南地域特征的角度,更能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行文安排,并易于仿写。
  本文从多角度对比、典型性选材和跨时空引用三个角度来探讨作者的写作思路。
  一、多角度对比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以北国冬天的蛰居生活为引入,主要用来与江南的冬景形成对比。对比的角度从寒冷与暖和,蛰居与户外,老人、小孩对不同生活的喜爱程度来展示北国与江南的不同特点。
  写作模仿:凡是……,大都知道……。但在……,可又不同……。
  对比内容:不同地域(概念),不同的景物特征,写出人物活动,写出不同特点以及表达作者的情感。
  大部分文章采用一例对比,但郁达夫的从多角度进行对比。除了北国作为比较外,还与江南的秋天进行对比,显示出江南冬明朗的情调。
  写作模仿:虽则……,但对于……。
  对比内容:同一地域(概念),不同的时间节令,写出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江南是个地域,相对于北国而言,但江南不等于南国,南国一般指的是闽粤的岭南地区。作者通过衣着对比,更准确界定江南冬天的特点。通过三个不同层面的对比,突出江南冬天有阳光有温度可以曝背谈天的特点。
  写作模仿:我也曾到过……,并不是我所说的……。
  对比内容:相近地域(概念),相同的时令,明显的区别,精准地界定事物的特征。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描述江南的冬景时,运用常见的关联词,从不同的角度,准确地表达出江南冬天可以曝背谈天同时又四季分明的特点。无论哪个对比,都是围绕着阳光温度来叙述的。
  写作启示: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家乡,可用多角度对比显示家乡的独特、与众不同,并用横向纵向对比,使文章显得立体丰富。
  二、典型性选材
  《江南的冬景》最能够体现选景的典型性。郁达夫的江南是湿地。在文章中,作者是这样描述的:“长江一带,芦花……”、“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河流边三五人家”,这既是题目中的“江南”,也照应了开头部分所表述的“大江以南”,同时也解说了自己“我生长在江南(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江南典型的大环境就是大江、湿地、河港。作者先选取大江等典型环境,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垭的杂木树林;……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从对文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所选的景物:河流、小村、长桥、远阜、杂树、乌篷小船、茅屋。这是江南湿地的典型农村。因此,作者能够将笔墨集中在这些最有地域特色的景物上,从而让看到这就是江南,给我们展示了江南农村的迷人之景。
  那么这些典型景物按什么顺序表达?一般景物描写,大都采用空间顺序,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从荷叶到荷花,再到荷香荷波,从高到低;又如《沁园春 长沙》是从万山到漫江,由远及近,从高到低。郁达夫的景物描写显然模糊了这个顺序,他通过想像联想,“你试想想”,用虚写的方式来调动读者的经验体会。他所采用“国画添加法”,类似画国画,先确定江南大环境,然后再一样一样添加江南典型的景物,诸如小桥流水人家,比如矮山灌木小船,又如日暮微雨黄光,把江南的色调通过绘画一样的笔触描绘出来,并表达悠闲逍遥自在的韵味,用此来表达江南冬景的迷人。作者对这种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就跃然纸上。
  写作启示:对所写的景物,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在确定大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添加事物,有条不紊地扩展所写景物的范围,使景物描写表达更丰富,更别致。
  三、跨时空引用
  郁达夫的引用也是独具一格与众不同的。作者描述江南的雪景時摒弃了写雪的场景描写。而我们分析课文时往往把这个片断取名为:江南雪景图。文章里,作者没有用自己的文字正面描述江南是如何写雪,而是借用了写雪景的诗句来写江南雪景的美丽。
  这些诗句分别是: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元代何中的《辛亥元夕》、唐代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和唐代齐己的《早梅》。那么这些诗句的顺序是按照作者由日暮到冬宵到更深人静再到第二天早晨的时间顺序来编排的。
  引用诗句的好处既给文章增加了文学性,同时虚写了写雪的美丽,给读者以无限的想像,借诗人的名句,表达了江南雪景之美,同时也呼应前面“故空气里时含水分”,突出江南“阳光好、土地好、雨水充足”的特点,适宜居住、散步,既表达了江南冬天的迷人美丽,又为文章末尾“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埋下伏笔。
  写作启示:当遇到无法正面描写的景物时,我们可以采取侧面迂回的方式,以引用相关的诗句来虚写该事物。虚写的顺序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选取典型的时间节点,避实就虚,侧面来烘托该事物的特点。通过引用来虚写,既增加文采,又能突出事物的特点,达到虚实相生,条理清晰的效果。
  结束语: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就是写了江南冬天的阳光好、土地好、雨水充足的三个特点,那么我们写“我的家园”为主题的作文,就可以模仿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以“山好、水好、空气好”的顺序来确定写作思路,同时模仿郁达夫多角度对比,选择典型性景物,适当引用名人对自己家乡的诗句等等,那就能够跳出写人记事的旧框框,写出与平时练笔不一样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多重视角下的暖冬民俗画——郁达夫《江南的冬景》赏析[J].邵美玲.名作欣赏.2013(36)
  [2]《江南的冬景》课例赏鉴[J].隆芳,陆宗成.语文教学通讯.2012(Z1)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 31805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描述了《答谢中书书》一课的教学案例背景、案例描述以及课后反思。希望能对我们的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观后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111  【案例描述】  导课:出示课题《答谢中书书》  师:请说说课题的含义。  师:课文题目中有两个“书”字,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第一个是人的名字,第二个
摘要:随着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教学科目,作与阅读在小学语文中属于非常重要的教学部分,这两部分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运用在小学语言阅读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对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汉语知识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求,小学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读写结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具有
摘要:对初中生而言,对开始学习英语时有一定的好奇心,也很想学好,但因为英语是陌生的语言,学起来比较困难,在多次遇到挫折后就慢慢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初中阶段,接触的英语还比较简单,要上课好好听讲,课下认真完成作业,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做好英语的预习、复习,非常有助于英语的学习。英语在我国使用的比较多,所以要努力学好英语。本文主要是我自主学习过一段英语之后的体会。  关键词:初中生 ;自主学习 ;
摘要: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广大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使广大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得到显著提升。为了将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兴趣得到更有效的提高,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对游戏教学进行渗透就是当前广大小学教学工作者需要研究和引起重视的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更需要在课堂环节中加强对游戏教学的渗透。基于此,本文就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展开研究,进一步分析游戏教学的优势
题记: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此诗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这正如教学改革的步伐,虽有些步履艰难,但前途一片光明————写在教学改革的路上。  回首走过的教学路程,可谓收获了很多,也留下了不少的遗憾。在课堂上辛勤“唠叨”了十几年,一批批的学生也走出校门走向了社会,但是“革命尚
摘要: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承担着一定的启蒙责任。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帮助初中生用数学科学的思维模式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43  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解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新时代教育要“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其目标是通过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来实现未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全方位地、循序渐进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  关键词:英语;学困生;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12  《新课程标准》提出新时代教育要“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其目标是要通过促进每一个学生的
摘要:龙应台的《目送》描写的是她生活中的细节,细节中包含了浓浓的亲情。《目送》是散文集的开篇之作,文集也以此命名。基于此,本文先写了书中几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感受,然后阐述了全书给自己带来的思考和人生感悟,即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关键词:《目送》;亲情;人生感悟  引言:龙应台是一名台湾女作家,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被称为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目送》共分为三部
摘要:从一道课本复习题引发对练习不同表现形式的教学探索,引导学生去发现,进而掌握本质,在获得成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关键词:发现;变式;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122  波利亚曾说过,一个专心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多个方面,
徐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