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福生:曾“牺牲”两次的独臂战将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cat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战湘鄂川黔边界,第一次“光荣牺牲”
  晏福生原名晏国金,湖南醴陵县人,1904年出生在湖南醴陵县(今株洲县)鸿仙乡姚家大屋。晏家祖祖辈辈习武,晏福生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拳师。晏福生早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曾任工人纠察队队长,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5月参加工农红军。
  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发出了红六军团西征的命令。晏福生指挥49团1营1连猛击敌19师55团,3个小时就打垮了“铁军师”,进入广西。此后,部队以红49团为前锋,折回湘西,西进贵州,迂回北上,打破了国民党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机动灵活地运用红军的游击战、运动战,历时85天,行程2500公里,于10月24日,在黔东印江县木黄,与贺龙指挥的红二军胜利会师。
  一天,贺龙招呼晏福生坐定后说:“军团领导决定,要你带49团2营暂时留在龙家寨,一是负责打扫战场,处理俘虏,安排好伤病员的治疗;二是掩护军团机关留下来做地方工作的同志,在这一带开展群众工作,建立政权,清剿土匪,巩固根据地的后方。”晏福生当即表示,一定努力完成好任务。
  1935年1月,蒋介石纠集11个师约10万兵力,分6路对湘西根据地进行“围剿”,形势十分严峻。同年2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及时地向红二、六军团发出反“围剿”作战的指示:“应利用湘鄂敌人指挥上的不统一与何键部队的疲惫,于敌人离开碉堡前进时,集中红军主力,选择敌人弱点,不失时机地在运动中各个击破之。”1935年4月,晏福生结束在龙家寨的工作,随49团参加了陈家寨战斗。他指挥2营冲进寨头,刚进入指挥所时,突然发现一股敌人正试图穿过红军阵地往西逃窜。晏福生来不及调动部队,自己带着警卫员就追了出去。战斗结束后,部队撤出阵地进行打扫,这才发现政委和他的警卫员都不见了。战士们都以为政委牺牲在阵地上了,十分悲痛。就在全团指战员们怀着万分悲痛心情默哀的时候,晏福生和警卫员扛着缴获的长枪、短枪,押着几个俘虏回来了。
  晏福生看到指战员为他默哀的场景后,风趣地说:“敌人还没有消灭,革命还没有成功,阎王爷还不忍心收咱们呢!”
  长征中英勇善战,断臂跳崖“光荣牺牲”
  1935年9月,蒋介石又调集130个团的兵力,气势汹汹朝湘鄂川黔苏区扑来。11月,红二、六军团根据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开始战略转移。转移前,部队又作了整编,红六军团新组建红16师,晏福生调任16师政委,随军团主力踏上了长征之路。
  红二、六军团经过乌蒙山区的大回旋,巧渡金沙江,飞越大雪山,于1936年7月初在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5日,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7日,晏福生率部北进,在罗家堡与国民党从盐关镇出来堵截红军的主力部队碰了个面对面。敌我双方各自抢占有利地形,展开了激战。红16师连续打退了国民党军的多次冲击,但由于胡宗南调集的堵截大军越聚越多,怎么也脱离不开战场转移,整个红六军团陷入了危机。就在这紧要关头,晏福生命令部队退出山头阵地,从山下的斜坡处杀开一条血路,掩护军团主力转移。
  红16师刚撤至斜坡,国民党军就一窝蜂似地扑了上来。晏福生在阵前指挥部队向敌人冲杀。激战中,师参谋长杨旻、师政治部主任刘礼年相继负伤,师部的4个指挥员只剩下晏福生一人了。他命令3营猛烈攻击敌人密集的右翼,迷惑吸引敌人;其余部队趁机从左翼突袭,杀出一条血路。此时,军团模范师的一个连也抢占了红16师阵地侧后的一个山头阵地担任警戒,军团直属机关和后勤部门的同志迅速冲出了封锁线,军团主力部队也迅速转移。
  正当晏福生指挥红16师准备撤出战斗时,国民党军的飞机到达了红军阵地上空并进行狂轰滥炸。一颗炸弹在晏福生身边不远处炸开,他躲闪不及,右臂被弹片割断,鲜血直流。警卫员冲上来扶住晏福生,立刻为他包扎伤口。晏福生则用左手从内衣口袋里掏出密电码本交给警卫员说:“这个你负责带出去!”随后,他又将自己的驳壳枪递给另一名警卫员说:“这个你带上!”两个警卫战士谁也不愿意把政委丢下,便一齐上前架起晏福生就走。晏福生挣脱搀扶他的警卫战土,纵身跳下身旁的陡坡。敌人蜂拥而至,战士们只得撤离阵地。
  红六军团主力通过16师杀出的血路脱离危险后,军团政委王震听到晏福生负伤下落不明的报告,立即下令让模范师师长刘转连寻找晏福生。刘转连随即率两个营返回罗家堡阻击战场,然而寻遍了阵地,也没有发现晏福生,只好返回向首长汇报。在红二、六军团胜利渡过渭水,到达目的地总结战斗经验时,王震在排以上干部大会上沉痛地提议:“请大家起立,向晏福生同志默哀3分钟。”
  历尽艰险回陕北,不幸失去右臂
  幸运的是,晏福生并没有死。他跳下陡坡后,被酸枣树、粗篱草七阻八拦,滚落在一个土窑洞边,顺势滚进了土窑洞。但因流血过多晕倒了,一直昏睡到第二天清晨。当他苏醒过来后才知道,一对好心的父子救了他。晏福生吃了一些东西,就起身告别。他掏出自己的私章说:“谢谢你们救了我,你们人熟路熟,请把这个送给红军,他们就会知道我还没有死。”
  10月8日,换上了便装的晏福生赶到刘家坝时,红六军团已到了横门镇;次日他找到横门镇,军团又开到了达门镇……晏福生架着残臂,继续赶路。当他走到大水头地区时,体力不支晕倒在路旁。当地的农民把他救回家,问明情况后,找来一块门板,将他抬到驻扎在水暖堡地区的红四方面军第31军的一个师部。
  该师的师长不认识晏福生,但知道晏福生已经牺牲了。面对这个伤残疲惫的陌生人,他警惕地问:“你说你是红二方面军16师政委,你们方面军的副总指挥是谁?”
  “萧克。”晏福生回答。
  不久,萧克收到消息,立刻派人把晏福生接到军部。两人见面,百感交集,萧克扶着晏福生久未得到治疗的断臂,心疼不已。他命令医生立即为晏福生诊治。经检查,医生认为必须截肢。萧克立即将晏福生转送红四方面军卫生部所在的山丹县,请以“一刀准”闻名的卫生部部长苏劲光为晏福生手术。这是晏福生第二次死里逃生,也是他第二次“死后复生”。
  1942年,为了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政府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晏福生指导打铁的战士锻打了一把小锄头,随身携带,走到哪里干到哪里。汗水浇出丰硕果实,晏福生两次被评为“生产英雄”,毛泽东还亲笔题词赞扬晏福生。
  新中国成立后,晏福生曾先后任湘西行政公署主任、湘西军区司令员、湖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厅长、湖南军区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4月7日,晏福生因冠心病发,经抢救无效在广州逝世,终年80岁。
  (摘自《党史纵横》2013年第1期,叶介甫/文)
其他文献
职位:第三军团第四师师长;牺牲年龄:25岁  他,长期跟随彭德怀,为开创和保卫中央苏区,出生入死,骁勇善战,深受红军官兵爱戴;他,在长征第一仗中,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不幸壮烈牺牲,永远受到人民的纪念。他,就是洪超烈士。  洪超,1909年出生于湖北黄梅。1926年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曾任儿童团团长;1927年夏入叶挺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教导队学习,18岁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4月,他跟随朱
期刊
职位:中革军委总参谋部代部长;牺牲年龄:24岁  提起我军的总参谋长,有好几个名字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建国前的叶剑英、刘伯承,建国后的徐向前、粟裕,基本上都是元帅、大将级别的。有媒体说我军的第一位总参谋长是叶剑英,其实是错的,第一位总参谋长名叫朱云卿,也是毛泽东、朱德在早期最器重的参谋长。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中所提到的人  朱云卿,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1907年生,自幼随叔父在印尼
期刊
职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红三军团参谋长;牺牲年龄:27岁  1966年4月,彭德怀在途经四川省富顺县境内时,急令停车,驻足感慨:“30多年前,我有一位亲密战友,就是这里的人,可惜他早已在长征途中牺牲了。”语罢,沉默良久。彭德怀所说之人,正是鲜为人知的在长征中牺牲的红军最高将领———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自1927年两人结识,他们并肩战斗7年之久……  组织彭德怀入党宣誓仪式  邓萍原
期刊
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后,毛泽东即开始谋划解决台湾问题。他在准备武力解放台湾的同时,也在准备着和平谈判。在朝鲜战争之后,由于美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被向后推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把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向转移到了和平谈判上来,并为此付出了长久的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效果。遗憾的是,直到毛泽东和蒋介石离世,国共两党也未能重开和谈和再次合作……  建国前后,毛泽东筹划以武力解
期刊
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1946年朱德60寿辰时,中共中央致他的祝词说:“你是中国人民60年伟大奋斗的化身”;周恩来的祝词说:“你的革命历史,已成为20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为什么朱德能得到如此高的历史评价?因为只有朱德经历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全过程。  20世纪初,朱德在中国最早的两所军校之一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秘密加入同盟会,投入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在辛亥革命的云南“重九起义”中,
期刊
职位:红9军政治委员;牺牲年龄:23岁  红军长征途中,先后有10多万优秀的红军儿女将鲜血洒遍漫漫征途,将忠骨掩埋在万水千山。纵观红军长征史,征途中牺牲的最年轻的军级指挥员当属红四方面军的红9军政委陈海松。牺牲时,他只有23岁。  英雄出少年  1914年2月13日,陈海松出生在湖北省大悟县李陈洼的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爆发,革命烈火在大别山区熊熊燃烧。两年后,当地的贫苦农
期刊
雪地飞马到肤施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到西安代表中国共产党去处理事变善后。当时的党中央设在陕北保安(今志丹县),交通不便,张学良只能派自己的专机到肤施(延安)接人。保安到肤施的路程有85公里多,当时又下着鹅毛大雪,且肤施城内驻有肤施、安寨和保安3县民团,共有1500多人的武装。  周恩来一行虽然重任在肩,却不能轻易进入肤施城,因为很危险。周恩来果断决定:骑马绕过肤施城到甘泉去,
期刊
1949年12月30日,处于李品仙、罗奇、陈良包围中的白崇禧,在蒋介石函电交驰的催促下,终于乘专机飞台。对白崇禧的这一轻率举动,著名政治活动家程思远后来说:“白崇禧在过去22年中,曾经3次逼蒋下野,蒋介石对他自然恨得刻骨铭心,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蒋介石之所以不立刻对他下手,是因为李宗仁在海外进行反蒋活动,白崇禧还有可供利用的余地,但这一次进入台湾就休想再出来了。”  白崇禧“守江必守淮”的主张被蒋
期刊
1980年9月29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作出决定,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和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林彪、江青集团反革命案进行公开审判。  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依法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10名主犯进行了公开审判。当时,张思之任“两案辩护律师小组”组长。在他后来的回忆中,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  1980年11月13日,司法部常务副
期刊
职位:红20军军长、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牺牲年龄:25岁  伍中豪从1926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军事教官起,一直追随在毛泽东身边,参加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以及各次反“围剿”斗争,深受毛泽东喜爱和器重,是早期红军部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在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和伍中豪建立了至为感人的深情厚谊。  毛泽东鼓励伍中豪率兵打白沙  伍中豪,1905年3月14日出生,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阳县(今衡阳市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