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探索奏响科学最美和声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ni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一、材料准备——有效探究的前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科学课来说,“米”便是实验材料,没有材料,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开始;没有材料,科学课就成了纸上谈兵。因此,要提高科学课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充分准备好实验材料,这是有效科学探究的前提。我在教学《了解空气》一课时,当教学“空气有重量”这个环节时,我提供给学生的的材料是二个气球,要求学生像教材上要求的那样把二个气球吹到一样大,做成一个气球称,然后用锋利的东西扎破其中的一个气球,这样称就会失去平衡。当学生这样做的时候,气球马上爆了,称向一方倾斜,学生没有看到气球里的空气一点点漏出,称一点点失衡的过程。
  我想,怎样才能让学生看到这个过程呢?
  我想,怎样才能让学生看到这个过程呢?后来我在气球上贴了一块透明胶布,这样效果出来了,气流缓慢的从小孔流出,学生感到很有趣,“空气原来也有重量啊!”因此我认为,在科学探究中,教师首先要选择好材料,避免材料的选择不当而造成科学探究的低效,甚至无效。
  二、问题意识——激发探究的关键
  人是天生的探究者。婴儿自呱呱坠地起,就动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去了解周围的环境。当儿童发现令他们为迷惑不解或者认为有趣的事物时,好奇心就会被激发起来,他们便会提出一些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我在教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潜水艇的录像,然后让学生描述潜水艇在水里是怎样航行的,学生有的说浮在水中,有的说沉入水下。这时我适时的提出探究问题:潜水艇时而浮于水面,时而悬于水中,时而又沉入水底,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这样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简单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调动了他们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又引出了本课的研究问题,学生的科学探究由此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动、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儿童,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欲望。怎样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亲近科学、探究科学呢?那就必须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我在备《观察》一课时,精心设计了“小小侦察兵”、“猜猜里面是什么”、“猜猜我在干什么”这三个游戏,让游戏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放手让学生在轻松活动的游戏活动中去探究发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做,既激活了学生潜意识中学习科学的本能欲望,又使学生进入到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从而体验到探究科学的无穷乐趣。
  三、创设情境——鼓励探究的载体
  教师的微笑是稳定学生情绪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学习氛围的重要因素。在一堂科学课中,教师把微笑交给了学生,学生则在教师的微笑中,在亲切的目光中,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得到鼓励。当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时,易于接受知识,易于展开联想、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易于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时,学生在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探究实验中,有一部分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我感觉到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准备着“吃现成饭”。此时,我依然微笑着面对全班同学,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学生,并用语言激励他们说:“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只有实践才能得出真知。”结果每个小组至少设计出了二组有效的实验。综合每一小组实验,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论。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微笑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进行探究。
  四、亲历体验——深入探究的保证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在执教《观察》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游戏:“猜猜里面是什么”(布袋里是8种不同液体,真假苹果、洋葱、1元硬币),先让学生在扎好口的布袋外面触摸,猜一猜里面可能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将手伸进布袋触摸物品,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让学生打开袋子验证自己的判断,从而实现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这一过程遵行了课标中提出的核心理念:探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从老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做出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在这节课上,我让每个学生都当了一回小科学家,他们从科学探究中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
  我常引用中国工程院韦钰院士的一句话来启迪孩子们:“什么叫科学家?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他永远存在那种好奇心,那种进取心去探索问题。”
  总之,探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由扶到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规律,才能使学生深切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取科学探究的乐趣,融入会思考、会学习、会探究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让学引思”是我们区域今年教学研究的主旋律。“让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学习行为真实发生。“引思”就是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在形式上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让学引思”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我以译林版Canoon time为例,浅谈自己的實践与思考。
本文论述了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开题课的几点建议:备课时充分地预设准备,从而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注重课外拓展横向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选材借力于生活等,从而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小学综研课是一门结合各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课程,学生在综研课上应得到充分的探究机会,使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就如同一幅意境幽远的中国传统山水画,需层层晕染,环环相扣,不断赋予新的元素,才能为教师展现出更为灵动的绘画主题。游戏也是如此,如何在游戏中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游戏情节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临
在全国的教育改革热潮中,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用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的探索进行分析,并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几条建议。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小学阶段正是他们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
今天上学的时候,看到几个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来到了学校,我很纳闷,难道是谁生病了吗?后来才知道,原来她们是来给我们打防疫针的。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就紧张不已,这可怎么办呢?我最害怕打针了,让我吃什么药都可以,就是不能打针。我一遍一遍地想象着打针的疼痛,身上起了很多的鸡皮疙瘩。老师让我们站成一队,我排在第二个位置,这更加让我紧张不已。医生熟练地操作着,而我的心也随着她的操作狂跳不止。这时,我实在受不了了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需要关注到多方面问题,学生的实际能力、知识情况、教学条件等,要认真分析教学工作问题,针对学生的弱点做相应的练习强化,保证教学的灵活多样,分层处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整体的教学成效。  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来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力、理解力,提升知识吸收效果。在具体的操作上,需要充分地认识学生实际状况,掌握知识教学规律,提升课堂
嘎嘎嘎,嘎嘎嘎,  妈妈放出栏里鸭.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你会看吗?或许你会说,只要张开眼睛,连刚出世的婴儿都会看。而笔者的看法是:“看”的学问范围广、内容多,要讲究方式,讨论方法,探索“看之秘訣”永无止境。本文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看数学。
德育与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采用言教、身教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1.对学生内在情感激发  学生的思想道德有一个逐渐形成和完善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2.结合教学特点  体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教育应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的故事,传授给处于数学萌芽期的学生,最有效的方法无疑是绘本教学。本文旨在针对当前绘本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提高数学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绘本兼具趣味性、文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及娱乐性等,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少儿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