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苏教版低年级语文书,活泼生动的插图伴着那篇篇美文跃然纸上,夺人眼目。看似配角的插图,以它形式的新颖、画面的活泼、意境的优美、色彩的和谐吸引着学生,也应该能够吸引我们做教师的。??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运用好课文插图,不仅能激发和提高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掌握所学知识。无声的插图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承载着重要的角色。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运用这些插图来辅助自己的教学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索。
一、聚焦插图,巧学拼音。
汉语拼音抽象难学,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无疑是一道难过的槛儿。汉语拼音教学也令教师们头疼,但苏教版教材以其精美独到的插图设计给拼音教学奏响了五彩的铃音。
情境图似美伦美奂的动画,聚焦着孩子们的目光。课堂上,孩子们迥迥的目光总是被文中插图所吸引,插图有着多么大的诱惑力。这告诉老师,借用插图学习拼音是必然的选择。从孩子们小嘴巴里冒出的一句句话语中,是那么富有灵性。何止是情境图,更是那表音表义图,让拼音字母在孩子们看图认事物时叫出了声音,在赏图中识记了字母。正所谓 “一图在手,音形皆会”。
记得笔者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时,孩子们激动的眼神、通红的小脸、灵活的嘴巴,种种情形不能忘怀。课始出示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看到了红红的太阳。”“看到了清清的河水,雪白的鹅。”“看到喔喔叫的公鸡。”“看到了阿姨和小朋友。”一句句话出自儿童的嘴,变成了一首首小诗。有个小朋友还自告奋勇地唱起了儿歌:“我到小河边,公鸡oo啼。小鹅ee叫,我拍小手笑。”多么好的听说训练,多么难寻的语感训练。凭借情境图,运用语境歌,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aoe的发音。
二、关注插图,妙学字词。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作为重点之首的识字教学,是朗读、写作、交际的基础。为了又快又省地学习生字,文本中的插图怎一个“宝”字了得!
1、活用插图,认读词语。词语源于生活,教师要充分使用插图,变无声的图畫为灵动的教学资源。在头脑中浮现着优美的图画,和着朗读的节奏诵读押韵词串,该是多么轻松愉快的事情。
如学习第一册《识字2》:出示太阳、闹钟插图问:你喜欢它们吗?学生边认识事物,边说出各自的作用,把认知与理解词义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出示这两个词语,让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对它们的爱。接着,出示文中其它的插图说一说图中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在观察、识词解义的过程中,小朋友的看、听、说、读、记多种能力得到了发展,语文素养在逐渐积累。这时学生的意识还停留在无意之中,为更好地识记词语,再次利用插图加以巩固,请小朋友帮词语“宝宝”找“家”,把词语贴在相应的图边,真正达到词不离图,字图一家,于是词语的认识变得轻轻松松。
2、借用插图,启发想象。没有想象力的学生该是何等的可怕。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而想象的翅膀不是天生的,是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发掘培养的。那么如何利用插图,启发想象?
第一册《识字5》是一组有关大海的词语,不仅要读懂词语,还要读出词语的意境。首先看图学习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建立词语的形象感。而要读出意境,就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这还得以图为立足点,展开想象。小朋友们在诵读词语时,让他们想象插图的画面,边读边“过电影”:读“海滩”一词,头脑中展现出金色的海滩、茫茫的大海;读“海风”在头脑中显现出海浪翻滚、渔船摇晃的情景;读“晚霞”在头脑中显现落日的余辉映着载满鱼虾的渔船停泊在港湾,沙滩被染得通红通红……大海以自己的宽广和美丽富饶驻足孩子们的心田,令孩子们心驰神往。
3、图文结合,感悟词语。读读读,其义自现,读读读,其情自露。美好的事物都是令人向往的,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孩子们该通过什么来表现自我的情感呢?我想:首当其冲是读。通过读来感悟情,迸发情。感情的闸门打开了,美好的人性便塑起来了。
三、升华插图,悟学文本。
精美的插图丰富着文本,丰富着课堂,丰富着孩子们的心灵。低年级小朋友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抽象的文字,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学生浅薄的知识基础,也难以表达对文本的感悟。通过插图,可以初步理解文本,但要想更深层次地体悟,就要对插图加以利用,升华学生的感悟。
如《大海睡了》是刘饶民的组诗中的一首。学生借着插图中蓝蓝的天空,弯弯的明月,闪闪的星星,宁静的大海,感受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朴实与浪漫。而文本不但要学生能体会大海的宁静,还要理解大海像妈妈一样爱着孩子。课中让学生通过读,想象大海像谁,试着想象大海妈妈的样子,她抱着明月,她背星星,这是一种什么姿势呢?然后让小朋友们在宁静的蓝蓝的大海上画妈妈的样子,再画出把明月抱在怀里,把星星背在肩上的情形。此时,倒映在大海里的图与课文插图相得益彰,既丰满了画面,启发了想象,又感悟了文本,真正达到了“了然于手,了然于口,了然于心”的境界。最后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入境朗读,走出插图,悄然领悟,得到升华。
四、重温插图,激情表达。
用吾手写吾口,写吾心。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低年级小朋友们和高年级学生怕作文一样,他们的写话也着实令教师失望,语句不通,言不达意。如何激发学生的写话热情?让我们再次重返插图,激活写话热情。
学习拼音用的情境图,可以诱发写作欲望。由于有了说的基础,学生对一幅幅情境图不陌生。如汉语拼音第2课的情境图,问:看到小鱼你想说什么?看小乌龟你想说什么?看到乌龟驮小蚂蚁又想说什么?小朋友们定会畅所欲言,当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时,及时引导学生写出心中想说的话,两句也好,一句也罢。此时有什么比写着自己想说的话还快乐的事呢。
一年级的教学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插图的巨大作用,进而领会到了编者的独巨匠心。插图这个看起来无足重轻的配角,竟成了教学不可缺失的助手。插图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文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插图,沟通了文本与学生,沟通了学生与教师,沟通了听说读写的双基训练。但课本教材中的插图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另外找些资料图片或自己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画来辅助教学,这样就更加有利于教学。
一、聚焦插图,巧学拼音。
汉语拼音抽象难学,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无疑是一道难过的槛儿。汉语拼音教学也令教师们头疼,但苏教版教材以其精美独到的插图设计给拼音教学奏响了五彩的铃音。
情境图似美伦美奂的动画,聚焦着孩子们的目光。课堂上,孩子们迥迥的目光总是被文中插图所吸引,插图有着多么大的诱惑力。这告诉老师,借用插图学习拼音是必然的选择。从孩子们小嘴巴里冒出的一句句话语中,是那么富有灵性。何止是情境图,更是那表音表义图,让拼音字母在孩子们看图认事物时叫出了声音,在赏图中识记了字母。正所谓 “一图在手,音形皆会”。
记得笔者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时,孩子们激动的眼神、通红的小脸、灵活的嘴巴,种种情形不能忘怀。课始出示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看到了红红的太阳。”“看到了清清的河水,雪白的鹅。”“看到喔喔叫的公鸡。”“看到了阿姨和小朋友。”一句句话出自儿童的嘴,变成了一首首小诗。有个小朋友还自告奋勇地唱起了儿歌:“我到小河边,公鸡oo啼。小鹅ee叫,我拍小手笑。”多么好的听说训练,多么难寻的语感训练。凭借情境图,运用语境歌,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aoe的发音。
二、关注插图,妙学字词。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作为重点之首的识字教学,是朗读、写作、交际的基础。为了又快又省地学习生字,文本中的插图怎一个“宝”字了得!
1、活用插图,认读词语。词语源于生活,教师要充分使用插图,变无声的图畫为灵动的教学资源。在头脑中浮现着优美的图画,和着朗读的节奏诵读押韵词串,该是多么轻松愉快的事情。
如学习第一册《识字2》:出示太阳、闹钟插图问:你喜欢它们吗?学生边认识事物,边说出各自的作用,把认知与理解词义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出示这两个词语,让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对它们的爱。接着,出示文中其它的插图说一说图中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在观察、识词解义的过程中,小朋友的看、听、说、读、记多种能力得到了发展,语文素养在逐渐积累。这时学生的意识还停留在无意之中,为更好地识记词语,再次利用插图加以巩固,请小朋友帮词语“宝宝”找“家”,把词语贴在相应的图边,真正达到词不离图,字图一家,于是词语的认识变得轻轻松松。
2、借用插图,启发想象。没有想象力的学生该是何等的可怕。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而想象的翅膀不是天生的,是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发掘培养的。那么如何利用插图,启发想象?
第一册《识字5》是一组有关大海的词语,不仅要读懂词语,还要读出词语的意境。首先看图学习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建立词语的形象感。而要读出意境,就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这还得以图为立足点,展开想象。小朋友们在诵读词语时,让他们想象插图的画面,边读边“过电影”:读“海滩”一词,头脑中展现出金色的海滩、茫茫的大海;读“海风”在头脑中显现出海浪翻滚、渔船摇晃的情景;读“晚霞”在头脑中显现落日的余辉映着载满鱼虾的渔船停泊在港湾,沙滩被染得通红通红……大海以自己的宽广和美丽富饶驻足孩子们的心田,令孩子们心驰神往。
3、图文结合,感悟词语。读读读,其义自现,读读读,其情自露。美好的事物都是令人向往的,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孩子们该通过什么来表现自我的情感呢?我想:首当其冲是读。通过读来感悟情,迸发情。感情的闸门打开了,美好的人性便塑起来了。
三、升华插图,悟学文本。
精美的插图丰富着文本,丰富着课堂,丰富着孩子们的心灵。低年级小朋友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抽象的文字,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学生浅薄的知识基础,也难以表达对文本的感悟。通过插图,可以初步理解文本,但要想更深层次地体悟,就要对插图加以利用,升华学生的感悟。
如《大海睡了》是刘饶民的组诗中的一首。学生借着插图中蓝蓝的天空,弯弯的明月,闪闪的星星,宁静的大海,感受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朴实与浪漫。而文本不但要学生能体会大海的宁静,还要理解大海像妈妈一样爱着孩子。课中让学生通过读,想象大海像谁,试着想象大海妈妈的样子,她抱着明月,她背星星,这是一种什么姿势呢?然后让小朋友们在宁静的蓝蓝的大海上画妈妈的样子,再画出把明月抱在怀里,把星星背在肩上的情形。此时,倒映在大海里的图与课文插图相得益彰,既丰满了画面,启发了想象,又感悟了文本,真正达到了“了然于手,了然于口,了然于心”的境界。最后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入境朗读,走出插图,悄然领悟,得到升华。
四、重温插图,激情表达。
用吾手写吾口,写吾心。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低年级小朋友们和高年级学生怕作文一样,他们的写话也着实令教师失望,语句不通,言不达意。如何激发学生的写话热情?让我们再次重返插图,激活写话热情。
学习拼音用的情境图,可以诱发写作欲望。由于有了说的基础,学生对一幅幅情境图不陌生。如汉语拼音第2课的情境图,问:看到小鱼你想说什么?看小乌龟你想说什么?看到乌龟驮小蚂蚁又想说什么?小朋友们定会畅所欲言,当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时,及时引导学生写出心中想说的话,两句也好,一句也罢。此时有什么比写着自己想说的话还快乐的事呢。
一年级的教学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插图的巨大作用,进而领会到了编者的独巨匠心。插图这个看起来无足重轻的配角,竟成了教学不可缺失的助手。插图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文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插图,沟通了文本与学生,沟通了学生与教师,沟通了听说读写的双基训练。但课本教材中的插图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另外找些资料图片或自己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画来辅助教学,这样就更加有利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