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普通高中的学生,数学老师们往往有这样的体会,上着上着课就发现班里边就十几个人在听讲了,高一还多点,到了高二就更少了,到了高三已没有几个人能考及格了.这到底是怎么了?哪里出问题了?怎么越上越倒退,越上越差呢?对于高一新生教师应该怎么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么做?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学生课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数学?这些都是困扰普通高中数学教师的问题,也是我在课堂上不断反思的问题,下面说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两点体会.
1照顾到初高中内容的衔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难度
例如,高一必修1主要讲的是函数,而用得较多的就是初中所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而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好多学生对于初中所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掌握得不是很好,甚至是谈“函”变色,导致必修1函数学习时,上课走神,注意力下降,甚至睡觉,以至于出现厌学情况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应利用好课本,抓基础,降难度.应首先通过课堂、作业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注意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及时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状态,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与方法,甚至适当在课堂上补充初中的有关知识,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能跟上进度.当然这要求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状态,备教材,备学生!
又如在讲解“函数单调性”一节的时候,我按照惯例,先让学生画出初中所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想以此来导入新课的学习,结果我下去巡视大家做的情况时,让我大吃一惊,好多学生在画一次函数的图像时,竟然选了好多点,连线之后也不都是直线,画成什么样的都有.我发现,必须要打破课前制定的教学计划.我先补充了初中有关函数的知识,再自然借助一次函数的图像,和大家一起研究了函数单调性.虽然教学过程中事先的计划个别地方没完成,但总算让每名学生都参与了活动,都有收获.如果不尊重他们的学习状态,不注意他们的数学认知程度,盲目地按事先备好的课去上,时间一长,他们发现老师没有顾及他们的实际情况,讲的问题自己都听不懂时,他们自然的就放弃了,课下也不愿意学数学了.因此,课堂上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调动每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轻松.
2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
只有当学生真正愿意学习数学,喜欢研究数学的时候,我们教师可能要轻松多了.要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认为以下两点可供探讨:
(1)教师要尽量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个让学生打心眼里佩服的数学教师,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积极性不用教师做过多的工作,他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也是高效的.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自己的先天素质固然重要,自身的后天学习更为重要.如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的把握、对课堂问题的设计把握、对课堂上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处理方式的把握、对学生课堂上突发事件的把握、对数学作业的灵活把握等等都能让我们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在学生中的威信,不自觉地提高了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了学生的偶像,很自然地使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2)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些老师由于不善于与学生沟通,往往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本来就比较“怕”数学,结果由于老师的不善于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盲目教学,使得他们对数学学科渐渐失去信心,甚至有了敌对情绪,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例如,在讲《集合》一章时,好多习题都是围绕二次函数做文章的,多年的经验使我知道,这是个难点,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我通过事先在课下与多名学生沟通,了解他们二次函数的学习情况,我发现好多学生对于带参数的二次函数问题不是很明白,基础差的连二次函数的图像都画不好.我就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由易到难地设计了一些经典的二次函数题目,分几节课穿插讲完,没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并且课下自己找了有关题目让大家训练.结果学生们对这一章掌握得相当好,单元测试相当成功.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很多,比方初中数学教学的状况、学生家庭的知识状况、学生的数学品质、班级的数学学习气氛,等等.这就对普通高中的数学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真正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数学学科的研究、学习中来.
1照顾到初高中内容的衔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难度
例如,高一必修1主要讲的是函数,而用得较多的就是初中所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而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好多学生对于初中所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掌握得不是很好,甚至是谈“函”变色,导致必修1函数学习时,上课走神,注意力下降,甚至睡觉,以至于出现厌学情况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应利用好课本,抓基础,降难度.应首先通过课堂、作业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注意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及时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状态,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与方法,甚至适当在课堂上补充初中的有关知识,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能跟上进度.当然这要求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状态,备教材,备学生!
又如在讲解“函数单调性”一节的时候,我按照惯例,先让学生画出初中所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想以此来导入新课的学习,结果我下去巡视大家做的情况时,让我大吃一惊,好多学生在画一次函数的图像时,竟然选了好多点,连线之后也不都是直线,画成什么样的都有.我发现,必须要打破课前制定的教学计划.我先补充了初中有关函数的知识,再自然借助一次函数的图像,和大家一起研究了函数单调性.虽然教学过程中事先的计划个别地方没完成,但总算让每名学生都参与了活动,都有收获.如果不尊重他们的学习状态,不注意他们的数学认知程度,盲目地按事先备好的课去上,时间一长,他们发现老师没有顾及他们的实际情况,讲的问题自己都听不懂时,他们自然的就放弃了,课下也不愿意学数学了.因此,课堂上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调动每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轻松.
2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
只有当学生真正愿意学习数学,喜欢研究数学的时候,我们教师可能要轻松多了.要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认为以下两点可供探讨:
(1)教师要尽量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个让学生打心眼里佩服的数学教师,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积极性不用教师做过多的工作,他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也是高效的.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自己的先天素质固然重要,自身的后天学习更为重要.如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的把握、对课堂问题的设计把握、对课堂上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处理方式的把握、对学生课堂上突发事件的把握、对数学作业的灵活把握等等都能让我们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在学生中的威信,不自觉地提高了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了学生的偶像,很自然地使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2)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些老师由于不善于与学生沟通,往往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本来就比较“怕”数学,结果由于老师的不善于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盲目教学,使得他们对数学学科渐渐失去信心,甚至有了敌对情绪,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例如,在讲《集合》一章时,好多习题都是围绕二次函数做文章的,多年的经验使我知道,这是个难点,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我通过事先在课下与多名学生沟通,了解他们二次函数的学习情况,我发现好多学生对于带参数的二次函数问题不是很明白,基础差的连二次函数的图像都画不好.我就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由易到难地设计了一些经典的二次函数题目,分几节课穿插讲完,没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并且课下自己找了有关题目让大家训练.结果学生们对这一章掌握得相当好,单元测试相当成功.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很多,比方初中数学教学的状况、学生家庭的知识状况、学生的数学品质、班级的数学学习气氛,等等.这就对普通高中的数学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真正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数学学科的研究、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