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基骨植入材料复合涂层设计及镁离子对骨代谢调控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g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镁基金属具有可降解性,接近人体骨组织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有望成为新一代骨组织修复生物医用材料。然而镁在生理溶液中不耐腐蚀,其过快的降解速率会导致力学性能的快速衰减,同时伴随降解微环境中pH值升高,镁离子和氢气大量释放。上述因素不利于骨组织的修复,加大手术失败的风险,限制了镁基金属在临床的应用。此外,大量的动物实验已经表明镁可以有效促进周围新生骨再生,但是作为降解产物之一的镁离子和骨代谢之间的分子调控机制报道不多。镁材料能否应用于骨科领域,控制腐蚀速率和阐明生物学效应成为关键。本课题既利用表面改性技术提高镁基金属的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又深入研究镁离子对维持骨代谢平衡的干细胞和破骨细胞命运的调控,为镁基材料在骨科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支持。研究方法1)从涂层防护效果、生物安全性和可降解性的角度出发,分别采用水热处理法原位生成内层氢氧化镁(Mg(OH)2)、浸泡硬脂酸(stearic acid,SA)作为中间层,静置蒸发涂覆外层高分子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oly(1,3-trimethylene carbonate),PTMC)的方式,利用这三种被美国FDA批准的物质构建出“三明治样”的复合涂层保护镁合金AZ31。分别应用SEM、XRD、XPS等表征手段评估涂层的物理化学性质,随后进行电化学测试和体外浸泡实验检测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进行细胞粘附实验和浸提液-细胞共培养实验评价材料细胞相容性,最后将棒材植入到大鼠股骨骨髓腔中观察材料降解和生物应答情况。2)将镁离子溶液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共培养,利用CCK-8、荧光染色、成骨诱导分化、细胞染色、Q-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探究镁离子对rBMSCs粘附、增殖、成骨分化和衰老的影响;3)建立体外小鼠单核巨噬细胞(BMMs)培养和破骨分化体系,利用CCK-8、破骨诱导分化及染色、骨吸收功能检测、Q-PCR、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等技术研究镁离子对BMMs相容性、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调控机制。构建钛颗粒磨损诱导的小鼠颅骨溶解模型,原位注射MgCl2或PBS溶液,利用micro-CT、组织切片和染色等技术评价镁离子对骨溶解的影响。结果1)通过三步法在AZ31表面成功制备出复合涂层(AZ31-OH&SA@PTMC),水热法处理和SA改性增强了涂层-涂层、涂层-基体之间的附着力。相较于裸露的AZ31,AZ31-OH&SA@PTMC热力学性能更稳定,并将自腐蚀电流降低了六个数量级。在30天的体外浸泡过程中,复合涂层完整性得以保持,腐蚀体积约是对照组10.0%,这可能得益于PTMC的表面溶蚀型降解模式。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复合涂层上粘附的细胞数量最多,3天后约有90%被细胞所覆盖。植入于大鼠股骨骨髓腔12周后,AZ31-OH&SA@PTMC体积损失是对照组的14.8%,植入物周围新生骨却是对照组的1.7倍,并且对重要器官不产生毒害作用。2)镁离子在2-10mM的浓度范围内通过促进整合素蛋白Integrin-β1的表达,激活PI3K/Akt和Erk1/2通路增强rBMSCs的早期粘附和增殖能力,并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rBMSCs早期成骨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晚期钙沉积矿化,高浓度(10 mM)的镁离子通过降低衰老蛋白pRb,p53和p21的表达从而缓解rBMSCs的衰老。3)镁离子在10 mM浓度以下对BMMs不产生细胞毒性作用,通过下调PI3K/Akt/NFATc1信号轴的活化,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功能,在钛颗粒磨损诱导的小鼠骨溶解模型中,镁处理组的骨密度和骨体积分数相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1)具有较好结合力的复合涂层有效控制了镁合金的腐蚀速率,提高了镁合金的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2)10mM是镁离子发挥生物学活性的关键浓度,在此浓度下,镁离子促进干细胞粘附和增殖,缓解衰老,抑制成骨分化。同时镁离子通过下调PI3K/Akt/NFATc1信号轴的活化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减少骨量丢失。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为用户“随时随地”的提供所需服务或是信息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情境感知的信息推送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近年来一个研究热点。同时,用户对自适应的信息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鉴于移动用户所处的环境是动态多变的,因此给研究者们提出了这样挑战:如何设计能够支持开发具有自适应性的、情境感知系统架构?使系统能够主动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
硅基半导体材料与技术是现代微电子产业与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保障。2017年我国进口 2601亿美元的集成电路芯片,2018年进口额更是突破三千亿美元,达人民币~2.1万亿,超过原油等大宗商品买卖。因此,加大硅基半导体的研发与投入,探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硅基半导体器件显得尤为重要。硅与锗是电子信息领域最重要的两种半导体材料,1947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首个晶体
随着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水资源的非航行利用急剧增加,世界淡水资源日益匮乏,水资源的加速利用又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水质的逐渐恶化又进一步加剧了水短缺问题,各国围绕跨界河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摩擦、冲突和争端不断发生,如何公平、合理、最佳利用跨界河流水资源,缓解淡水匮乏危机,避免跨界水冲突,促进跨界河流利用与保护合作是目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课题。中国的跨界河流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中国在这些跨
网络描述了节点和节点之间的关系,可用来定义复杂的数据关系,适用于建立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模型,例如社交网络、引文网络、词网络、知识图谱、化学物质网络和蛋白质网络等。网络表示学习的目标是从网络中提取出具有表征力的特征,以供后续的知识发现和知识挖掘任务使用。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普及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网络表示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然而,在网络表示学习的各个环节中,现有研究在信息的利用能力
本文主要研究日本新马克思主义学者铃木亨(Tohru Suzuki,1919-)的劳存思想。铃木亨的“劳存”即“劳动性实存”,是他的自创概念,指将马克思的“劳动”与存在主义统一并超越。铃木亨认为,在马克思的后期思想、尤其在《资本论》中蕴含着存在主义倾向,但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真正地内在统一起来并超越的话,其首要前提就是两者具有内在的“亲缘性”。同时,他还认为,在马克思本人思想中其实还是存在一个
转喻传统上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这种修辞研究传统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延续到20世纪的中西修辞学。1980年后,转喻进入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在认知语言学家们看来不总是修辞性用法,而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90年代后,语用学也开始关注转喻的使用与理解,主要关注新颖性指称转喻的界定与理解问题。然而,无论是认知语言学还是语用学,对转喻的理解过程的细节挖掘还不够。近年来,开始有一些研究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
近几十年来,在硅(Si)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尺寸等比例缩小的推动下,集成电路性能得到了蓬勃发展。进入深亚微米技术节点后,传统的等比例缩小使得器件特性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栅极漏电增大、短沟道效应等。自此,应变硅技术、高介电常数栅氧化层/金属栅极(high-k/metalgate)技术、绝缘层上硅(SOI)技术、鳍型栅(FinFET)技术、高迁移率新沟道材料、新机理晶体管
初中物理是学生建立物理知识体系雏形,建立基本物理思维观念的重要课程,其在时代与教育协同发展驱动下,逐渐脱离基础知识传导层次,而是借由多元化、现代化物理课堂,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发展渠道,以此促使其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综合性与灵活性较强的高效教学工具,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成为相关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初中物理已经具备一定的难度,不仅需要牢记相关的概念,还要加强对原理
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快速发展,数以亿计的居民离开户籍所在地涌入到陌生城市中,却由于各种制度限制难以获得本地城镇户籍,在城镇社会空间内形成与本地城镇居民相比的特殊群体——外来人口群体,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成为日益广泛关注的学术议题。其中,本地城镇居民对外来人口持何种态度,是情感歧视还是心理接纳,对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主要从社会结构位置、社会制度、社会资本等单一静态因素上寻找
工作目的: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信号通路在人膀胱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重点是膀胱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迁移侵袭和干性能力的改变。在作用机制方面,主要探索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在TGFβ1信号通路中起到的调节作用,为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研究方法:用5nM重组人TGFβ1和/或20nM 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SB-431542处理三株膀胱癌细胞,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