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儿童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一时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也具有相当的敏感性,情绪问题影响着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情绪管理能力作为情绪智商的重要部分,被认为是个体取得成功的前提与条件。情绪管理是个体对情绪做出反应,以有效适应社会情境,建立人际关系,维持社会交往。因此,有必要对儿童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儿童理性情绪的养成。社会工作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与正常生活方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一时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也具有相当的敏感性,情绪问题影响着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情绪管理能力作为情绪智商的重要部分,被认为是个体取得成功的前提与条件。情绪管理是个体对情绪做出反应,以有效适应社会情境,建立人际关系,维持社会交往。因此,有必要对儿童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儿童理性情绪的养成。社会工作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与正常生活方面有着积极影响,可以为儿童情绪管理能力提升提供有效帮助。本研究通过个案社会工作分别为两名案主提供介入服务。通过观察、访谈收集服务对象的基本资料,分析服务对象的情绪问题和基本需求。调查发现,两位案主分别存在消极情绪管理障碍和情绪识别问题,根据案主情况总结出四个方面的需求:(1)情绪知识学习,强化情绪认知和评估的需求;(2)学习情绪的宣泄和表达方式的需求;(3)学习情绪的调整的需求;(4)刺激积极运用情绪的需求。结合社会工作和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与实务理念,制定个案工作的介入方案。本研究以Gol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情绪的评估与表达、情绪调整、情绪运用三方面为服务对象提供介入服务。通过情绪ABC理论的运用,以知识学习、模仿练习、案例分析、游戏等形式的服务,增加服务对象情绪知识,改善服务对象对情绪的认知,提升情绪表达和调整能力,激发运用情绪的动力,促进服务对象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本研究在两个月时间内,根据两名案主的需要,针对情绪管理的三个层面开展了介入服务。通过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综合分析本次服务的介入效果。个案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改善了案主的情绪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提升了情绪调整能力,激发了案主运用情绪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评估结果显示,本次个案服务对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但本次介入服务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时间限制,介入服务显得局促,后期跟进服务未有效展开,无法评估案主后期情况;单一的介入活动在调动案主积极性方面尤显不足,案主积极性调动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各服务阶段的衔接;情绪管理的复杂性和有限的服务难以保证介入效果的持续性,情绪管理能力需要长期培养;主观评估导致评估结果缺乏客观性;个案数量的限制和儿童情绪问题的多维性也使研究推广性欠缺。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对教师的研究逐渐从关注教师的外显行为到聚焦教师的内在信念与知识,即怎样的思维导致了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行为。教材观作为这种内在思维观念的一种,一般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结构、功能、使用等方面的认识与看法,这影响着教师对教材的使用。通过教师教材观的研究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教材观研究的前提之要是明确其内涵和分析维度,通过科学的分析框架和实证依据为教材观的类型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全方位实施,国际中文教育迎来了“互联网+国际中文教育”这一新型发展模式,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传统国际中文教学课堂已然成为当下热门教学形式,直播课、录播课等线上授课方式也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借助微信应用中的微信公众平台来辅助来华留学生中文学习。本文研究首先对筛选出的116个中文学习类微信公众平台从公众平台创办主体与成立时间、服务对象与推送语言、推送频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华外籍人士在这一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阅读、交际等生活方面的问题,同时国际形式愈加复杂,且随着新冠疫情发展,需要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思想准备。在此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也面临挑战,如何在特殊环境下让国外民众了解真实的中国,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抗疫故事,如何满足来华汉语学习者疫情下汉语学习的需求,成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一大重要且紧迫的任务。因此,开展新冠疫情词汇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文化的陆续输出为海外人民所喜爱。由此可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断加强,全球的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地增长到了目前的1000多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对中华文化的知识需求也越来越广泛,但是针对汉硕留学生的中国古代经典选本数量匮乏、教材质量不佳,所以笔者期望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拟为汉硕留学生做一个适合他们学习的中国古代经典
汉硕留学生作为兼具留学生,硕士研究生,未来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师以及“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形象的最佳讲述者等多重身份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培养问题成为确保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问题,引起学界普遍关注。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作为汉硕留学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关课程的开设在高校汉硕留学生培养课程中占据很大比例,但目前国内各高校却无专门的针对汉硕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类教材可以使用,汉
非线性泛函分析是现代分析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能够清楚的解释自然界中很多自然现象,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数学家与数学工作者的关注。其中,非线性初值与边值问题来源于应用数学和物理的多个分支,是目前分析数学中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利用锥理论,不动点定理,不动点指数方法,上下解方法等研究了几类积微分方程奇异边值问题解的情况,获得了一些新的结果。根据内容本文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第一章是本文的绪论部分。
焦虑作为一个重要的情感变量因素制约着第二语言学习的成效,这是一个共识也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各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展望国内外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研究,聚焦英语学习焦虑的研究远多于对汉语二语习得的研究。直到上个世纪末,我们国内的汉语教学界逐渐关注到了汉语学习焦虑问题,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其他学科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自此背景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研究泰国中学生汉语学习焦虑情况。本文以
排序论又称为时间表理论,其作为运筹学的一个分支,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有着深刻的实际背景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批排序、机器带准备时间的排序问题是近些年来新兴的排序模型,这两类模型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以上两种新的排序模型相结合,讨论机器有准备时间的分批排序问题,并在此基础下,考虑两个目标函数,极小化最大完工时间(Cmax)和加权总完工时间(∑wjCj),论文的结构如下安排:第一章,主要概述了排序问题的发
中国社会工作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俨然成为我国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中国社会工作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专业性问题始终困扰着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业内人士。面对业内与业外对社会工作专业性的质疑,我国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但大多都是从宏观或中观层面研究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性问题。本研究将以重庆市江津区Y机构日常社工项目开展的情况作为例子,研究一线社工的专业性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参与式观察与无结构式
当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国情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来华留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国情知识,能够有效学习和掌握汉语,同时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世界了解和认识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中国。因此,笔者就西南大学为例,调查研究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国情教育现状。本文由绪论、中国国情教育现状调查、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总结、思考和建议以及结语六个章节组成。根据目前学术界在该问题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