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GIL温升特性与超声波故障定位技术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通工程是国际首次应用特高压GIL的管廊(隧道)工程,工程采用敷设于隧道中的两回(6相)特高压GIL设备穿越长江,GIL采用纯SF6绝缘,总长约35km,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超长距离GIL工程。在特高压GIL国产化研制之前,高压GIL技术基本为ABB、西门子和美国AZZ等几个公司所掌握,我国未掌握超高压及以上电压等级GIL的核心关键技术。针对特高压GIL,由于其单个气室长、结构单元型式多样,承受隧道的起伏沉降及热胀冷缩等的要求非常高,安装及运维的难度非常大。针对特高压GIL而言,发现运行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和实现故障的准确定位是特高压GIL运维最为关键的两项技术。温升特性是直观发现运行中GIL是否存在异常的最直观特征,故障定位方法是快速和准确的找到故障位置的重要手段。为确保苏通工程特高压GIL安全可靠运行,本文针对特高压GIL国产化研制和现场运维,开展特高压GIL温升特性与超声波故障定位技术研究,建设特高压GIL带电考核平台,研究特高压GIL温升特性,开展温升特性试验研究,提出苏通工程运维关键措施,研究超声波在特高压GIL中的传播特性,开展特高压GIL超声波故障定位试验研究,进行苏通工程的应用验证,主要内容如下:建设了特高压GIL带电考核平台,研究了平台场地选址、电源配置、测量系统方案,研究了考核GIL单元型式和布置方式,开展了 GIL安装和交接试验,具备了特高压GIL绝缘、温升、故障定位、机械、热及振动特性研究的试验能力,为开展特高压GIL运行条件下的温升特性和故障定位技术研究提供了平台支撑。研究了特高压GIL温升特性,开展了特高压GIL热平衡、伸缩节损耗和典型直线单元整体热场的仿真计算,得到了影响特高压GIL外壳温升的相关因素,得到了特高压GIL伸缩节的损耗特性和温升分布规律,得到了 GIL腔体内部流速,进行了原因分析。开展了特高压GIL温升试验研究,搭建了特高压GIL温升测试平台,开展了运行条件下特高压GIL壳体表面温升及伸缩节温度分布的带电测试,获得特高压GIL壳体和伸缩节表面最高温度,验证了仿真计算的结果,对比分析了型式试验和带电测试两者条件下的温升差异,提出了工程中GIL安装及运维建议措施。研究了 GIL击穿放电超声波信号产生机理,建立了超声波传播路径的计算模型,开展了超声波在特高压GIL中传播特性仿真计算,研究了超声波在特高压GIL中传播路径和衰减特性,试验测试了超声波沿特高压GIL的传播速度,得到了超声波经过GIL直线单元、气隔盆子和伸缩节的衰减规律,和仿真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开展了特高压GIL超声波故障定位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研究了 GIL故障定位试验方案,研制了模拟GIL内部击穿的故障放电单元,开展了故障定位的试验测试,对于定位误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苏通工程超声波故障定位系统的组成方式,研究了不同GIL气室结构超声波传感器的布置方法,在苏通工程调试环节开展了超声波故障定位的测试应用,根据传感器接收信号幅值及衰减情况验证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分析了故障定位误差的范围,依据GIL击穿故障的类型概率验证了超声波传感器的布置方法。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发展阶段,也开启了革新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关键期。2021年,党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和落脚点在于探索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动力。同时期,5G技术网络、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的数字技术大发展,新事物、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
深海热液区是典型的化能自养生态系统。栖居于此的化能自养硫氧化菌占据着重要生态位。但由于深海采样困难、且与之对接的微生物分离和培养技术尚不完善,基于纯培养的热液区微生物研究比较欠缺,限制了对其生态功能的认知。分离获得热液极端环境纯培养物,对于研究其物质和能量代谢机制以及极端环境适应性机制非常重要。相关研究对于深入诠释化能自养菌生态学贡献具有重要意义。硫单胞菌Sulfurimonas是一类硫氧化化能自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然而,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给燃煤机组提出了新的挑战。燃煤机组需要逐步完成由基荷电源向灵活性电源的转变。随着针对纯凝机组的供热改造逐渐展开,热电联产机组在燃煤机组中的比重也将稳步提升。未来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季可能需要同时面对严峻的调峰调频和供热任务,需要机组具备快速的负荷响应速率和调节深度。然而,热电联产机组由于热电耦合的作用,目
推进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有效降低碳排放,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围绕煤基能源的高效、低碳、多功能利用,从揭示循环流程重构的节能原理入手,提出了一种热力过程拆解分析新方法;进而探索过程间物质、能量的互补替代关系,阐明了先进零碳排放热力循环(煤基Allam循环)高效热功转换机制,构建了集成Allam循环
目的 通过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在临床诊疗中发挥作用。方法 通过参与1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在ICU期间的诊疗过程,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查阅疾病相关指南和文献,从治疗药物的选择和调整、用药剂量准确性、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用药禁忌提醒、给药时注意事项等方面实施全程药学监护,提出药学建议。结果 病情好转,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临床药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保证患者用
仿真计算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它既是连接理论解析和实验观测的桥梁,也是深入探索复杂非线性过程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高性能计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HPC)技术突飞猛进,已推动计算机仿真发展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范式。特别是以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为代表的多核并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科学计算规模及计算效率的提高。在多
太阳能是最可靠和环保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目前主要有两种太阳能利用的方法,一是太阳能光伏系统(PV),可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另一种是太阳能光热系统,将太阳辐射直接转化为热能进行直接利用或发电。这两个系统通常单独运行,并在必要时采用外部电力驱动冷却剂循环。在过去十年间,光伏装机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中占比最高。光伏组件的安装规模不断加强,同时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光伏效率的进一步提
由于随机噪声广泛存在于工程领域中,随机过程的建模、控制和应用一直以来都是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基于高斯线性随机系统的相关控制理论研究已趋于完善,如自整定控制、最小方差控制、马尔可夫跳变参数控制及线性二次高斯控制等,这些方法都是基于系统变量的均值和方差得到的。然而均值和方差只有当线性随机系统的变量服从高斯分布时才能完全表征系统的动态特性。实际上,工业系统通常是非线性的,且扰动不一定服从高斯分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氮氧化物和重金属污染物仍是火力发电、垃圾焚烧、金属冶炼、水泥工业、玻璃工业等领域烟气治理的重要课题。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固定源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催化剂是该技术的核心。在SCR系统内,重金属污染物与商业钒钛基SCR催化剂之间发生着长期的接触与相互作用。一方面,重金属在催化剂表面的沉积显著影响了催化剂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活性;另一方面,SCR催化剂也
砷、汞是全球关注的重要污染物,来源多样,其中燃煤发电是砷、汞污染最重要的人为排放源之一。同时,固废焚烧处理和金属冶炼也会产生高(含量)砷和高(含量)汞烟气。烟气中高含量砷和汞的排放不仅对环境构成了威胁,同时还会引起烟气污染控制设施选择性催化单元(SCR)催化剂中毒,增加运行成本。烟气砷和汞控制的关键是对气态零价汞(Hg0)和气态砷氧化物(As2O3)的脱除。目前,活性炭喷射技术是降低烟气重金属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