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潇水河东岸风光带滨水景观设计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_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道县潇水河东岸风光带及防洪堤现状分析,明确了风光带景观与防洪协调统一的设计要求和设计原则,并将景观设计与道州人文精神融合起来,实现了对道县潇水河东岸风光带的具有人文特色的景观设计,凸显道州景观特色,并通过对景观设计中的问题分析,实现了对相关设计的优化处理。
  关健词:风光带;滨水景观设计;防洪
  Abstract: based on the east coast DaoXian XiaoShuiHe sight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levees, made clear the sight of harmonious and unified landscape and flood control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design principles, and the landscape design and way state humanities spirit fusion up, and realize the DaoXian XiaoShuiHe east coast of sight with humanity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design, highlights the way states landscape features,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andscape design problems, realize the relevant design optimization.
  Keywords: sight;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Floo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1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传承到现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仍该传承下去并成为现代人生活的追求。然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以水为核心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城市生态安全的头号问题。城市水环境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对该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和解决途径,片面的以工程技术,机械地、单一地去解决问题,如防洪、蓄水造景等等,结果使水系统及其生态服务功能遭到严重破坏。面对这样的问题,在设计滨水空间时要在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有建设性的提出合理的、综合解的决途径和方案。具体而言,滨水设计中的生态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防洪护坡标准;维持和恢复自然水循环平衡;保护和恢复水生及滨水生態系统及栖息地;保护动物、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并提高水体的景观和休闲价值;增加城市滨水和近自然空间;城市文脉及城市风貌延续等。
  一、潇水河东岸风光带现状分析
   潇水河东岸风光带规划场地位于县城中部,潇水河东岸,包围着三面环水的城东文教体育区,以滨河景观道为界,全长4100米,宽30-130米不等,总面积约58公顷。潇水河常水位为167.9米,近期修筑水坝后可达到171.5米。风光带用地现状地势低洼,平均海拔约172.5米,根据水利部门资料,潇水河10年、20年一遇的洪水位分别为173.89米、174.65米。沿河区域几乎年年都受到洪水威胁。
  现整个区域内道路系统还不完善,仅有东西向的月岩东路和南北向的一条在建道路,以及潇水桥和潇水二桥两座桥梁。场地内遗存的历史人文景观较少,仅在北侧有一渡口,名红军渡。当年红军长征时,在这里抢渡潇水攻占道县,拉开了湘江战役的序幕。濂溪河畔保留有一座书写着红色标语的红军墙。风光带西北和东北侧分别与西洲公园和东洲公园(规划中)对望。西北侧与对岸周敦颐雕塑对望。南侧水岸滨临两座生态小岛。
  二、滨水景观设计理念
  1、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现有的水岸线、植被和地形地貌都是经过千百年自然形成的。在规划中,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原有自然格局,另一方面人为创造的景观,也应使其成为自然风貌的延续。使“人、城、自然”共存共融,可持续发展。
  2、景观与防洪协调统一
  传统的滨河带规划是首先修建生硬的防洪堤,再进行景观规划,将景观与防洪完全分割,并且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防洪堤多沿河修建,造成生态破坏与景观表达的苍白。二者应同时进行,彼此协调统一。
  3、以人为本,体现场所精神
  任何项目的修建都是以人的使用为主要目的,因而规划应着重从人的心理和需求出发,并提供满足特殊使用人群的关怀性设施。
  4、城市文脉及城市风貌延续
  城市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洗礼,形成了一定特色的城市风貌和深厚的文化渊源,这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城市的灵魂所在。规划应注重城市文脉及风貌的延续和表达。
  5、景观可识别性
  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必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让人过目不忘的外部特征,即可识别性。景观的可识别性不仅是景观外观形态的独特性,更应当体现特定的场景和地域文化烘托下的意义。
  6、技术创新与节能环保
  注重节能和环保材料的使用。建筑材料及绿化植被尽可能从当地乡土材料中选取,忌奢华浪费。大力提倡应用新的设计思路和新的生态技术。
  三、景观设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1、防洪问题
  场地现状地势低洼,汛期受洪水威胁严重。
  设计对策分析:采取路堤结合的形式,抬高滨河东路的高程,平均海拔高于20年一遇洪水位1米,达到175.60米,使其满足20年一遇洪水位的防洪需求。
  2、防洪堤周边环境的处理问题
  修建防洪堤将在原地势上抬高2—3米,由此形成的巨大高差对风光带及城市景观都将造成严重影响。
  设计对策分析:在风光带的竖向处理上采取四种形式:
  (1) 广场式——将风光带抬高与防洪堤齐平,适用于有建筑物和需要大型广场的区域。
  (2) 缓坡式——将风光带用地填方,使其与防洪堤自然过渡,形成自然的生态缓坡形式。
  (3)分级平台式——分级修建平台,分别满足10年、5年洪水位的防洪需求,利用平台设置景观。
  (4) 陡坎式——保留防洪堤修建留下的陡坎,利用其修建大型景墙、壁画等。
   在防洪堤与城市景观的衔接上,采取传统的斜坡形式,种植绿化。此形式工程较简单,造价较低。滨水建设用地留给建设方考虑,可抬高用地与防洪堤齐平,也可将建筑一层架空作活动场地,或停车场用地等。(如图 1)
  
  
  图1潇水河东岸风光带竖向设计示意图
  3、生态问题
  风光带的修建以及防洪堤大量的土方工程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设计对策分析:设计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强调环境的自然生态性,降低环境污染,减弱人对自然的互相冲突。在驳岸处理上,除部分场地保留原有陡坎,大部分采用自然生态缓坡形式,并用植被软化驳岸,在坡底铺垫鹅卵石,可有效减少流水对驳岸的冲刷。
  4、场地容量与“绿轴”生态目标的矛盾
  风光带周边主要为居住和文体用地,人流量大,因而必须有大面积的硬质广场、集散空间、顺畅的人流活动体系。而风光带又承担着城市绿轴、滨水绿肺的生态功能,需要大量的绿地及植物景观。
  设计对策分析:充分发挥场地特征,采取有创意、有科学性、可操作的方案。例如将驳岸处理成休憩台阶,把硬质池底作为下沉休憩广场,将花坛边、树池边作为休息长椅等。
  潇水河东岸风光带滨水景观设计
  1、滨水景观设计元素表达
   有机整体性——宏观层面
  自然界中“滩”的形成是纯自然的力量,其组成的形态看似自由无序但又被无形的体系完美的统一;乔木林相似的分布,形成区域的秩序感;彩色地被以及穿梭其间的道路,延伸到场地的各个角落,形成密织的网络。整个场地被这三个简单的原则和体系控制着,统一而连贯。
   空间复杂性——微观层面
  在大的整体空间格局的统率下景观空间的构成元素应丰富多彩。无论是景观表现和功能使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设计加强了水景和动态景观元素的空间体验,加强了符号景观和元素异变景观的体验。
  水景元素——水是普遍的景观要素,它能给任何景观带来显而易见的和持续的活力,它是不可超越的雕塑媒介。风光带利用滨水区域的优势,将潇水河的水资源引入风光带,利用水的特性营造丰富的景观体验,大大加强水景在风光带中的分量,为市民开辟多类型的亲水空间。
  动态景观元素——利用人的行为模式在下层空间穿越变化过程中体验上层体系的相对变化,并利用适当的设计手法处理水体,使其呈现动感的特征。再加之植物的自然生长、季相变化等使空间在时间的维度上不断发展变化。
  符号元素——指利用某一场景中有代表性的某个符号作为一个独特的视角体现景观意境。例如在红色道州区域颉取了长征时期的一件普通的物品,将其无限放大,成为区域的雕塑性标志景观,以这种方式来体现红色文化,避免了直白的展示。
  元素异变——指用一种新的眼光来审视空间构成元素的使用方式,忽略常规属性,把其中某一特质强化出来。比如,对于乔木,我们忽略其枝、干、叶等生物形态,而是强化其向上的挺拔感,把它看作一种装置材料,用来构建景观骨架,构成统领全局的主要元素之一。关注点从它的生物性转移至它所创造的空间模式。
  2、景观分区与主题景观设计
  根据场地现状及周边的自然条件、景观资源和景观立意的连贯性、自然结构的完整性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景观功能分区,将风光带分成五个区,赋予其明确的主题与功能,全面展示文化古城道州的五个典型形象(如图2)。
  
  
  图2潇水河东岸风光带景观分区示意图
  
  (1)红色道州----驿道福址
  1934年,著名的湘江战役在道州打响,红军为突破国民党第三、四道防线铺就了突破湘江的生路。因此,这座有700余年歷史,见证长征时期红军攻占道县的渡口在解放后更名为红军渡。在美丽的濂溪河畔还有一座红军墙,1934年,一名红军小战士根据上级要求,在墙上写下“工农革命胜利万岁,工农革命努力奋斗”的标语。在后来的战乱中,这座墙始终屹立在废墟中,标语也完好无损,似在诉说着那段悲壮、惨烈的长征史诗。
  如今,道县县城依然保存着很多红军当年战斗的旧址。一些关于红军的神奇传说实际上也是人民群众对红军怀念之情的最朴素、最真挚、最直接的表达。
  设计保留红军渡口,改造周边环境。挖掘红色文化,营造悲壮悠远的红色氛围,激励后人铭记历史、感悟历史。主题景观有:红军古渡、红色史卷、树湘陵园、沙洲野战(见图3)。
  
  
  图3 红色道州设计效果图
  (2)人文道州----曲院书香
  道州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杰人辈出。从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到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从近代革命家何宝珍到玉蟾岩遗址的发掘,道州这块神奇的土地留给后人太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此区域附近靠近西岸的周敦颐雕塑、西洲公园和东洲公园,人文气息浓厚,因而作为展示文化特色的区域。
  深刻挖掘道州的文化特色,将其艺术的融入小品的表现中,为人们营造思索和沉静的空间氛围。主题景观有:古窑记忆、天下稻源、史记碑廊、鉴今石壁(见图4)。
  
  
  图4 人文道州设计效果图
  
  (3)活力道州----潇水晨光
  如今的道县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小城,经济持续增长,工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异军突起,道县已一跃成为湘南地区的重镇之一。因连接火车站的城市东西向轴线从从本区穿过,本区是向来往宾客展示新道州形象的主要区域,因此本区主要展现道州活力与朝气蓬勃的一面。
  设计以现代雕塑和音乐喷泉等为主要景观元素,运用强烈的色彩和金属、玻璃等现代材质打造活力和多彩的道州形象。 主题景观有:腾飞盛世、水乐轻扬、城市脚步、梦幻时空设(见图5)。
  
  
  图5 活力道州设计效果图
  
  (4)动感道州----轻舞飞扬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何通过规划设计促进更加健康的大众行为,成为了当今规划设计的热点。由于风光带周边以居住和文体用地为主,风光带承担着附近居民闲余时间锻炼和健身的一个重要功能。
  设计以健身休闲、体育运动、大型表演、水上活动为主题,为市民提供一处集中的健身场地,同时展现道州动感、向上的精神风貌。主题景观有:闻鸡起舞、晨曦帆影、河野放歌、四季晨光(见图6)。
  
  
  图6动感道州设计效果图
  (5)生态道州----雁栖水泽
  生态问题是地球日益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之一。规划在营造亲水空间的同时,要充分体现对潇水河自然生态的恢复和尊重。场地内现有两座生态岛屿,植被生长情况良好,自然风光优美,为展示道州的生态之美提供良好的条件。
  设计以湿地风情、生态绿地为主要景观特色,辅以栈道、水车等做点缀,加入挖泥鳅,采莲等野趣盎然的活动,营造一派乡野风光。主题景观有:河滩野趣、鱼翔浅底、水车往事、鸟语沙洲(见图7)。
  
  
  图7 生态道州设计效果图
  3、植物景观设计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滨水绿地是一个特定的景观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自然的地质地貌、生物群落、地区环境气候、人工构筑物以及特定的人类社会群体等各种景观要素和多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因子是关键因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人们常用“水草丰美”来形容好的自然环境,可见,水与植物的相互滋养是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最佳条件。滨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应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着手,重视水与植物的互动,使植物发挥最大生态效益,营造最佳景观效果。通过对风光带植物景观的营造,改善城市微气候,展现丰富的四季景观特色,构建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生态廊道。
  (1)设计原则
  防洪安全原则:严格遵守防洪堤绿化设计控制要求,充分挖掘植物群落的美学价值,阻止高大乔木根系对防洪堤破坏的可能性。
  乡土生态原则:尽可能保护和利用现有植被,模仿自然界原生性植物群落,强调植物的自然演替。重视水生植物的应用,形成“水生——湿生——陆生”稳定的生态群落。建设以乡土植物群落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风光带。
  景观美学原则:重视植物景观与场地特色的结合,根据艺术构图原理,选择树形优美、色彩丰富的树种,表现植物的组合美,展现丰富的层次感。在重要节点处,营造特色鲜明的植物群落景观,形成特色生态斑块。重视植物景观对驳岸的软化处理,打造自然、生态的驳岸景观。重视植物的季相特点,打造四时变化的植物景观。
  (2)總体布局
  红色道州景观区——颜色之美
  展现“颜色之美”,以红花、红叶植物营造植物景观风貌,取其红色之义,烘托悠远沧桑的红色文化。植物种类主要为红花木莲、栾树、枫香、香樟、桂花、蚊母、枫杨、银杏、乌桕、木芙蓉、夹竹桃、花石榴、红叶李、红枫、鸡爪槭、夏鹃、春鹃、双面红继木、月季等。
  人文道州景观区——古朴之美
  展现“古朴之美”,植物组合形式多样,季相变化丰富,乔木高大、枝叶繁茂,并采用有特定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松、竹、梅等烘托城市悠久的文化和深厚的内涵。植物种类主要为马尾松、雪松、香樟、枫香、桂花、红花木莲、栾树、枫杨、乌桕、垂柳、紫玉兰、梅花、青皮竹、木芙蓉、大花紫葳、红枫、迎春花、月季、八角金盘、青皮竹、孝顺竹等。
  活力道州景观区——热情之美
  展现“热情之美”,利用花型灿烂、热烈奔放的植物种类打造风光带的门户空间,营造活力、灿烂、热情的植物景观。植物种类主要有樱花、合欢、栾树、桂花、贴梗海棠、紫荆、杨梅、花石榴、梅花、南天竹、春鹃、夏鹃、红继木球、茶花球、苏铁等。
   动感道州景观区——韵律之美
  展现“韵律之美”,利用规整的树列,树形优美、色彩丰富和枝干挺拔的树种,营造活泼、动感、向上的植物景观。植物种类主要有杜英、水杉、雪松、龙柏、香樟、银杏、合欢、棕榈、乐昌含笑、红叶李、贴梗海棠、紫荆、杨梅、花石榴、南天竹、春鹃、红继木球、茶花球、铺地柏、龟背冬青球、丝兰等。
   生态道州景观区——野趣之美
  展现“野趣之美”,保护和营造富有野趣的原生态湿地景观。植物种类主要为湿生和水生植物,如垂柳、桃树、柚子树、水杉、池杉、水松、落羽杉、肾蕨、芦苇、鸢尾、荷花、野芋、石菖蒲、水竹、红蓼、中华水芹、梭鱼草、田字草、睡莲、荇菜、穗花狐尾藻、异叶石尾龙等。
  总结
   1.道县潇水河东岸风光带在防洪堤周边环境的处理问题上,按照风光带景观与防洪协调统一的设计要求和设计原则,采取路堤结合的形式,抬高滨河东路的高程 ,用于有建筑物和需要大型广场的区域;将风光带用地填方,使其与防洪堤自然过渡,形成自然的生态缓坡形式;分级修建平台,分别满足10年、5年洪水位的防洪需求,利用平台设置景观;保留防洪堤修建留下的陡坎,利用其修建大型景墙、壁画等多种形式。
  2.道县潇水河东岸风光带滨水景观的意象结构可总结为点、线、面、体、色之间的关系。把一个景“点”的设计,放在整条“景观带”的层次来考虑;一条“景观带”的设计,放在整个城市的“面”的层次来考虑。风光带滨水景观形式中最明显的“线”莫过于陆域和水域交接的水际线,依此线以连续不断的以林荫道为主体来贯通脉络,按照不同主题特征和功能特色,突出自然风光带、历史风光带、生态风光带、人文风光带的主题,形成具体的景观环境,使人得到不断变化的空间感受。“点”即是在这条线上的重点景观场所或被观景对象,如重点建筑、重点环境艺术小品、古树等。水边的亲水步道、平台、桥头、滨水建筑物等,都可以供游人欣赏水面景色。其中既有静态观景点,又有动态观景点。同时还可分为高层次、中层次、低层次观景点,相互穿插,给市民和游人提供充足的、多方位的观景场所,产生人景交融的滨水景观。而“面”作为在这条主线的周围扩展开的较大活动开放空间,如广场、公园等,这些室外空间可与文化性、娱乐性、服务性建筑相配合。色彩要素既属于视觉又超越视觉,并与形状、其他感觉关联,通过对人的生理作用而建立起复杂的象征体系,具有丰富的情感意味和文化内涵。就道县潇水河东岸风光带滨水景观而言,其色彩至少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天空为主的蓝色,一类是以水体和植物为主的绿色,还有一类是滨水建筑、广场等人工景观的可变色。其色彩基调鲜明,相互对比或互补,蓝天碧水绿树加之建筑物的倒影营造出非常具有地域特征的色彩风格。
  参考文献:[1]贾建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9.
  [2]苏雪痕.《植物造景》,北京:林业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超双切面背栓式石材幕墙的特点,介绍石材幕墙构件设计、安装流程、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幕墙;背栓;施工方法  中图分类号:TQ63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石材幕墙指由天然石板做面板的幕墙,面板石材可根据建筑总体效果要求采用合适的颜色、质地和厚度的石材成品,易与玻璃和其他装饰协调,外墙整体效果美观、颜色均匀一致并耐久,目前正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高级宾馆、
期刊
内容摘要:目前全国部分城市实行一定条件下限购住房,限购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从住房基本需求探讨个人在全国范围可以限购两套住房的构想,从国家层级建立购房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回归自然,建立资金流通方向,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    关键词:个人、限购、两套、全国  中图分类号: TU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原始建筑的居所有两类,巢居和穴居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清水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进行论述、总结。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清水混凝土常见质量缺陷及原因分析  1.1 常见质量缺陷  目前,我国关于清水混凝土工程并没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质量验收规范可遵循,而国内各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也有所差异,加上清水混凝土工程的工作特点,需要严
期刊
【摘要】本文从软土地基着手,分析了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以期望能对市政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软土地基;特征;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U47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软土地基是市政工程中常遇到的情况,虽然经过不断的实践,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不断完善。但由于市政工程的施工现场比较狭窄、人流量多、工程量大,就对软土地基上进行公路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
期刊
摘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应该正确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基于此,本文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各重要因素以及环节这两个方面出发,结合实践对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提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水平进行了阐述。通过本文,希望能给企业在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过程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要:沥青路面对路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养护和使用性能恢复较容易,行车舒适,噪音小,摩擦系数大,防尘等特点,因此在城市道路特别是城区主要干线道路的建设和路面维修改造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以下是作者对市政道路沥青面层的施工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方法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  1.1 施工方法  沥青碎石所使用的碎石
期刊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建设。文中针对土建工程施工项目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不仅有利于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而且有利于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
期刊
摘要:对公路工程实施造价控制,不仅可以降低公路工程施工的成本,而且对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也有积极作用。文章主要首先简述了工程造价的概念,进而对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最终对公路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工程造价;施工阶段;管理;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造价的概念  工程造价的直意就是工程的建造价格。这
期刊
【摘要】对于工程项目造价控制这一动态的控制过程,对于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为基础的模式的造价控制,在管理者方面的职业要求相对更为严格一些。这篇文章就处于清单计价模式中的工程造价一方面做出一定的研究,具体的就对于标价控制以及调整价控制两个大方面做细微的分析,希望能对工程建筑方面的同仁在工作上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 清单计价  【 abstract 】 for engineerin
期刊
摘要:笔者基于多年从事航空摄影测量的空间数据生产经验,研究了相关生产流程及其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对空间数据产品的模式和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进而给出了基于航测的空间数据生产流程,最后重点探讨了流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航空摄影测量数据; 生产流程;技术  Abstract: the author based on many year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