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教育领域,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必不可少,特别是对于某些技工学校,语文显得更加重要,作为中国人的一项母语,语文不但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方式,还能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尺,通过文字的自由组合可以看出你的深层内涵。但是目前在许多大学尤其是技工学校中,这一学科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渐渐已经被人们所遗忘和淡化。无论是上到老师还是下至学生都选择忽视,它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就变得空有课程而不能发挥它的真实效应。所以本人建议应该将语文的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进行相结合,也是教育领域面临的首要问题,攻破这一难关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技工学校中语文的大致教学方式、现有水平来探讨有关其改革和进步的措施。
关键词:技工教学;语文教育模式;改革创新;应用领域;发展前景
一、语文教育水平情况概述
1.基础学生层面
我们都知道,技工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来自于初中毕业的学生,普遍来说成绩层次较低,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没有主动性,缺少自律管理起来比较有难度,自由成习惯比较散漫。除了这些基本的素质以外,很多人自从毕业后就已经把语文这项学科荒废了,大约十年左右不曾接触过,甚至连基本的书面表达也难以正规化,不能用正式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很多时候是一名白字先生。阅读文章时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就更加觉得枯燥和难懂,下笔落字也容易错字连篇。要想深入的学好语文除了基本的课堂教授之外还必须注重课下的阅读积累,学生如果多进行课外阅读扩展,这对自己的阅读水平很有帮助,也能加深理解能力。但是经过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在技工学校的学生很少进行課外的阅读累积,这项技能根本不被大多数人重视。很多在职的学生更加偏爱球类赛事、课外小故事、言情电子书等,这些书籍带给人们的知识表面的一时的放松,很少有人能从中学习到有利于自己的知识和启迪,所以大部分时间都被白白荒废了。因此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同学们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可以改善自身语文素养的作品,还能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语文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度,大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授课教师层次
如果非要论起学生们不喜欢语文课堂的原因,那么老师肯定也是占据一部分很大的原因的,一名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学态度都会影响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认真性。在新教育改革以来,很多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的满堂灌的这种授课方式,但是很多老教师却仍然沿用这种方式,并没有意识到改革的优势和传统的劣势,仍然依靠一人的主讲为主要的形式,缺少互动和交流,这就导致了老师“自己说给自己听”,同学们参与不到课堂中去,所以就处于被动状态。这样课堂的质量就会大大降低,很多老师的教学以来只停留于课本层面,不会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和素质拓展。语感是学习语文很重要的一项基本素养,但是很多老师却没有参透这个道理,理想和现实差距悬殊。授课的整项重心都放在了语言的表面层面,突出知识点,却没有真的将感情和灵魂融入进去,逐句进行讲解,人们只将重点放在字与字间的联系上,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怎么能培养出语感呢?所以说这是目前最大的阻碍和羁绊。
二、改善教学现状、建设高质量课堂
1.明细教学内容、深入挖掘
语文基本教学包括:第一点。充分显示语文这一学科的内涵和特点,加强听说读写的技能培养,学会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第二点。人文性能突出培养,提升教育性能。一般技工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工作,与社会切实接触,所以思想建设和美学培养至关重要。第三点。体现技校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考虑到学生就业后的需要。充分考虑在社会需要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语文素质,根据市场需要培养学生。
2.技能与职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技工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定位是技校生存的基础,技校语文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要体现出职业性。因此,技校语文应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素质与实践能力,将职业教育的实际精神渗透到语文课程中。另外,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根据所学专业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技能性、针对性和实践性是新时期职业语文教学应关注的问题。
3.对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1)提高语文课的趣味性。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学生的口语能力、阅读欣赏能力及写作能力等,要使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单靠教材是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呢?平时我在上课时,总是会花几分钟时间先引起学生的注意,如讲笑话或是一些有趣的典故,在学生将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以后,再开始引入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2)构建新型课堂,注重实用性。语文学科是一门比较独特的科目,因为它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用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其实用性,根据课程需要,将生活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将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总之,要构建新型课堂,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带着疑问主动学习探究,感受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3)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点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会延展到课堂外。因此,教师应抓住契机,选择学生思维的发散点,有计划地引导、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访问、社会调查等专业社会活动,以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结束语:以上的各种观点是笔者综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切身的实际应用,希望能给到大家一些恶帮助,在技工学校的教育开展过程中,出乎意料的因素不胜枚举,但是面对每一次突发性问题,只要冷静下来深入探索和研究,一定会找到解决的办法,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不但会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这样也会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技工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姚爱民.浅谈职校语文课与专业课的有机渗透[J].南方论刊,2006(1).
[2]许家琴.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师人文素质现状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5(12).
[3]韩杰.谈语文教学观念与评价机制的开放[J].辽宁教育,2005(6).
[4]黄彩容.让中职语文教学“活”起来[J].机械职业教育,2005(6).
关键词:技工教学;语文教育模式;改革创新;应用领域;发展前景
一、语文教育水平情况概述
1.基础学生层面
我们都知道,技工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来自于初中毕业的学生,普遍来说成绩层次较低,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没有主动性,缺少自律管理起来比较有难度,自由成习惯比较散漫。除了这些基本的素质以外,很多人自从毕业后就已经把语文这项学科荒废了,大约十年左右不曾接触过,甚至连基本的书面表达也难以正规化,不能用正式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很多时候是一名白字先生。阅读文章时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就更加觉得枯燥和难懂,下笔落字也容易错字连篇。要想深入的学好语文除了基本的课堂教授之外还必须注重课下的阅读积累,学生如果多进行课外阅读扩展,这对自己的阅读水平很有帮助,也能加深理解能力。但是经过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在技工学校的学生很少进行課外的阅读累积,这项技能根本不被大多数人重视。很多在职的学生更加偏爱球类赛事、课外小故事、言情电子书等,这些书籍带给人们的知识表面的一时的放松,很少有人能从中学习到有利于自己的知识和启迪,所以大部分时间都被白白荒废了。因此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同学们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可以改善自身语文素养的作品,还能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语文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度,大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授课教师层次
如果非要论起学生们不喜欢语文课堂的原因,那么老师肯定也是占据一部分很大的原因的,一名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学态度都会影响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认真性。在新教育改革以来,很多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的满堂灌的这种授课方式,但是很多老教师却仍然沿用这种方式,并没有意识到改革的优势和传统的劣势,仍然依靠一人的主讲为主要的形式,缺少互动和交流,这就导致了老师“自己说给自己听”,同学们参与不到课堂中去,所以就处于被动状态。这样课堂的质量就会大大降低,很多老师的教学以来只停留于课本层面,不会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和素质拓展。语感是学习语文很重要的一项基本素养,但是很多老师却没有参透这个道理,理想和现实差距悬殊。授课的整项重心都放在了语言的表面层面,突出知识点,却没有真的将感情和灵魂融入进去,逐句进行讲解,人们只将重点放在字与字间的联系上,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怎么能培养出语感呢?所以说这是目前最大的阻碍和羁绊。
二、改善教学现状、建设高质量课堂
1.明细教学内容、深入挖掘
语文基本教学包括:第一点。充分显示语文这一学科的内涵和特点,加强听说读写的技能培养,学会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第二点。人文性能突出培养,提升教育性能。一般技工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工作,与社会切实接触,所以思想建设和美学培养至关重要。第三点。体现技校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考虑到学生就业后的需要。充分考虑在社会需要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语文素质,根据市场需要培养学生。
2.技能与职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技工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定位是技校生存的基础,技校语文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要体现出职业性。因此,技校语文应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素质与实践能力,将职业教育的实际精神渗透到语文课程中。另外,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根据所学专业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技能性、针对性和实践性是新时期职业语文教学应关注的问题。
3.对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1)提高语文课的趣味性。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学生的口语能力、阅读欣赏能力及写作能力等,要使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单靠教材是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呢?平时我在上课时,总是会花几分钟时间先引起学生的注意,如讲笑话或是一些有趣的典故,在学生将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以后,再开始引入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2)构建新型课堂,注重实用性。语文学科是一门比较独特的科目,因为它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用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其实用性,根据课程需要,将生活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将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总之,要构建新型课堂,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带着疑问主动学习探究,感受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3)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点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会延展到课堂外。因此,教师应抓住契机,选择学生思维的发散点,有计划地引导、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访问、社会调查等专业社会活动,以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结束语:以上的各种观点是笔者综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切身的实际应用,希望能给到大家一些恶帮助,在技工学校的教育开展过程中,出乎意料的因素不胜枚举,但是面对每一次突发性问题,只要冷静下来深入探索和研究,一定会找到解决的办法,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不但会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这样也会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技工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姚爱民.浅谈职校语文课与专业课的有机渗透[J].南方论刊,2006(1).
[2]许家琴.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师人文素质现状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5(12).
[3]韩杰.谈语文教学观念与评价机制的开放[J].辽宁教育,2005(6).
[4]黄彩容.让中职语文教学“活”起来[J].机械职业教育,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