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韵与理趣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2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综述】
  “唐诗以丰神神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雷燕老师执教的两节课《渔歌子》《冬夜读书示子聿》则分别体现了唐词的情韵与宋诗的理趣。通过画面、音乐、语言展示了唐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引导学生感受唐代诗词的情韵美;通过换词、联系生活、阐述道理等途径,让学生明白宋诗的理趣,体材不同,教法有别。拓展与延伸,是两节课的共性之处,不仅拓展了诗词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是雷老师一贯倡导的“大阅读”教学主张的具体再现。古诗词教学是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一个窗口,如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走进诗词,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是我们呈现这两节古诗词教学的价值所在。
   《渔歌子》教学实录(节选)(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师:张志和的好朋友、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说,张志和多才多艺,他画中有词,词中有画,大家看看,在这短短的27个字中都包含了哪些景物?
  生: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
  师:27个字中有7种景物,画面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丰富的色彩,你看到了哪些色彩呢?
  生1:白色的鹭鸶,青色的箬笠,绿色的蓑衣。
   生2:老师,还有粉红色的桃花。
   生3:斜风细雨,我想天空应该是那种雾蒙蒙的灰色。
   生4:西塞上是白色的。
  师:哦?西塞山是白色的吗?我想问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生1:春季。
   生2:我觉得西塞山应该是青色的,是绿色的,上面长满了青草绿树,郁郁葱葱。
  师:这样的美景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呢?(师配乐吟诵,此时画面上没有色彩)远处,连绵起伏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上下翻飞;近处,桃花盛开,河水猛涨,水中肥美的鳜鱼正在摆尾嬉戏,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中。一位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的渔翁,正悠闲自得地垂钓,久久不愿回去。
  师:从你陶醉的眼神中,我仿佛看到你心中的画面。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好像闻到了什么呢?
  生1: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西塞山。
   生2:我仿佛看到了郁郁葱葱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轻盈地飞翔着。
  生3:茂密的树林中树木葱茏,淡淡的桃花飘落在水面上。
  生4:西塞山前有一群白鹭正展翅飞翔,尽情地欣赏春日的山野。一片片的花瓣飘落到潺潺的流水中,鳜鱼和花瓣嬉戏。有个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顶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在雨中垂钓。
  师:你说得真好,但顶着?你们觉得这个词合适吗?
  生1:迎着。因为斜风细雨给人的感觉很温柔,淅淅沥沥的,用迎着比较好。
  生2:沐浴着,因为是春风,给人享受的感觉。
  生3:我觉得还可以用享受着。这么美丽的春景让他沉醉其中,久久不愿回去。
  师:除了这些看到的,你还听到了什么?
  生1:我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
   生2:还可以用潺潺的流水声。
   生3:我仿佛听到雨点打在桃花瓣上的声音。
  师:你们认为这个“打”字用得怎样?
  生4:不好。因为是春雨,细雨绵绵,应用“淅淅沥沥的春雨”。
  生5:我还听到白鹭动听的歌声。
  师:你想像着白鹭一边飞翔,一边唱歌多美啊!其实啊,白鹭是不会唱歌的,著名的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叫《白鹭》。老师深情吟诵:有人说,白鹭不会唱歌是一种遗憾,其实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一首诗。那么纯洁,那么高雅,那么自由,那么舒展。真美!
  生6:我还听到了鱼儿在水中嬉戏跳跃,时不时落入水中扑通扑通的响声。
  生7:茂密的青山中,清脆明朗的山歌在林间回荡。
  师:你们听到了这么多的声音,仿佛又闻到了什么呢?
  生1:我闻到了桃花的芳香。
  生2:山里的人们,正在做饭,我似乎闻到了鳜鱼那肥美的,香香的味道。
  生3: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青草的香味。
  生4:我仿佛闻到了鳜鱼体内散发出的桃花的芳香。
  生5:我感觉这么美的景色就像一位仙女把那位渔翁勾引了,所以他久久不愿回去。(众笑)
  师:你的想象太丰富了,如果把这里的“勾引”,换成吸引就更好了。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词想象成了一幅画,这真是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江南春景图。(板书:江南春景)这么美的一幅画面,你们想不想再读一读呢?(生自由练读)
  师: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头,任清风拂面,任细雨飘洒,任桃花的香味扑鼻而来。
  (生齐读)
  师:同学们通过想象,把这首词读成了一幅画,其实这首词还是一首歌,想不想听一听?我们听两遍,第一遍同学们专注地听,第二遍可以一起吟唱。
  (媒体展示画面、音乐,生倾听、吟唱)
  师:刚才我们通过想象,把词读成了一幅画;通过欣赏,把词读成了一首歌,其实这首词还有一个故事,了解了作者的生平,我们就能更深入地读懂这首词。我们再来看看词人张志和。张志和因为才华出众,皇帝赐名,但当时官场险恶,遭人陷害,被贬,从此再不做官,隐居在太湖边,扁舟垂钓,寄情于山水,自称“烟波钓徒”。他喜欢这样的生活,可他的哥哥张松龄担心他隐居不回家,不但帮他盖了一间草堂,还写了一首词来和他。(出示两首词)
   师:谁来读读哥哥的这首词。
  生1:和答弟志和渔父歌。(生读“和”第二声)
  生2:我觉得应该是读第四声,和是很多人一起说和,好像是回答问题的感觉。
  师:对,这里是应和,应和弟弟的那首词。那这个题目应该如何停顿呢?   生1: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生2:应该是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和答是应答,弟志和应该连起来,是弟弟志和的意思。
  师:对了,真聪明!应和弟弟那首渔歌子,所以渔歌子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渔父歌。
  师:老师简单地把这首词解释一下,他的哥哥认为垂钓只是一种休闲,微风吹起水面的波纹才是真正的乐趣,走在自家门口长满松树的小路上远远比攀登更让人流连忘返。太湖的水、洞庭的山都是美景,但是当狂风浪起的时候,你就应该回家了。
  师:哥哥劝弟弟快些回家,那我也来劝劝你们,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中的语言来回答我。
  师:贤弟啊!
  生:仁兄啊!(这个词学生说不出来,经过几轮对答才得知)
  师:贤弟啊,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仁兄啊,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不须归。
  师:(高昂)且须还。
  生:(高声)不须归。
  师:为啥不归?为啥不归呢?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真是词人的知音!有人说张志和钓鱼,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没有鱼饵是钓不到鱼的。张志和却说,他钓着了很多很多。请问,他钓到了什么呢?
  生1:钓到了美丽春景。
   生2:钓到了自由快乐。
   生3:钓到了宁静平和。
  生4:钓到了那一份悠闲。
   生5:钓到了那份他自己想要的生活。
  师:是啊,他钓到了美景、自由和那一份悠闲自得的心境。(板书:悠闲自得)(老师指着板书)这首词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张志和就是这样天天在溪流边垂钓,这溪流成了他的一面镜子,每天透过镜子,想着仿佛自己和一位神仙对话。后来写成了《玄真子》。我们终于明白,张志和垂钓钓来的是清闲、飘逸,他就是用这样的一份清闲飘逸的心,写出了这样一首千古绝唱《渔歌子》。
  师:同学们,这首词如果是一首诗,你看,第三行应该是几个字?
  生:七个字。
  师:而现在破成了两个三字句,所以,词又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长短句。这首词是由唐诗演变成宋词的一个创举。这个首创者就是——张志和。让我们带着对张志和的敬仰,带着对美景的欣赏,在优雅的古琴伴奏下,一齐吟诵这首千古绝唱——《渔歌子》。
  师:请同学们把这首词用最美的字体抄写一遍。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实录节选(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师:我知道你们完全明白了古诗的意思,但是学习古诗,仅仅到此,还远远不够。下面我们精读古诗。看看你们学懂了什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小组内可以交流讨论。
  交流一:前两句陆游想告诉他的孩子古人是如何做学问的。
  (板书:做学问)
  师:古人是如何做学问的?
  生:古人会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做学问无遗力。
  师:无遗力就是说把所有的力量全部用出来,你还知道有哪些和它意思相近的成语?
  生:不遗余力。
  师:不遗余力是一个成语,就是由“无遗力”这三个字演变而来的。(板书:不遗余力)
  生:用尽全力、竭尽全力、全力以赴。
  师:他们的意思都是用尽全力地学习,那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哪些古人不遗余力读书学习的成语故事呢?(囊萤映雪、程门立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交流二:我们从“少壮”和“老始成”中看出了古人做学问的不易。
  师:怎么个不易?
  生1:少壮的时候努力,只有到老了才有所成就。
  生2:我看出学习的道路是漫长的,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要经过日积月累才能成功。
  生3:既说明了时间漫长,又说明了道路艰苦!
  生4:我读懂从“少壮”到“老”的过程中,也许你一路上会碰到很多艰苦的事情,但是你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生5:我明白了不仅小时候要读书,到老了也还是要读书,就是说要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
  师:是啊,古人做学问不仅用尽全力,而且还坚持不懈。(板书:坚持不懈)我能不能把“老始成”换成“老就成”?
  生1:不能换,“老就成”表示的意思是理所应当的就成功,而“老始成”说的是好不容易才能成功,更突出了做学问的不容易。
  生2:“老就成”体现不出学习的艰苦,学习的道路是非常漫长的,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所以“老始成”能体现出学习的艰辛和不易。
  师:是啊,学习是不易的,做学问也是不易的,同学们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将前两句学习得特别好,那陆游真正想告诉孩子的是什么?
  交流三:陆游真正想告诉孩子的是什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看到这个纸上,你想到了什么成语?
  生:纸上谈兵。(出示故事,学生自读)
  师:赵括带兵打仗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生1:他确实读了不少兵书,不过他只是生搬硬套兵书上的条文,战争中是需要随机应变的,所以他肯定要输的。
  生2:我想他缺少的是实战的经验,没有实战的经验,在战场上是很容易失败的。
  生3:他只是一个空有理论的人,没有实践,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将军,只能算是一个有空想的理论家。
  师:大家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难道陆游是想告诉他的孩子书本上的知识不重要吗?
  生1:既要学到书本上的知识,也要随机应变。
  生2:书本上的知识很重要,但你在真实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要学以致用,灵活变通。   生3:他想告诉他的孩子书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海无涯,不能仅限书本上的知识,你要读更多的课外知识,要重视实践。
  师:是啊,不仅要实践,而且要躬行,要亲自去体验。因为他没有躬行,所以就不能“绝知此事”,就不能深入地知道带兵打仗这件事到底怎样,所以他带兵打仗的结果是失败的。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成功人士,他们都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的。(出示视频)
  李时珍走遍大江南北,编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诺贝尔经过许多次科学实验,发明了炸药;
  徐霞客历经三十年旅行考察,完成了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爱因斯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立了科学相对论。
  詹天佑,反复勘测线路,修筑中国第一条铁路。
  袁隆平,田间无数次试验,成功研究出杂交水稻种植技术。
  师:同学们,你们看得特别专注,现在,我们再来看,怎样得到真正的学问?(板书:真正的学问=? ?)
  生1:等于大自然的知识 书本的知识。我理解的大自然的知识就是实践的知识。
  生2:书本知识 亲自实践。
  生3:我觉得应该是努力 实践 书本上的知识。
  生4:我觉得真正的学问应该是40%的书本知识 60%的亲自实践。
  师:为什么不是各50%呢?
  生5:因为相对来说,我觉得实践更重要一些。
  生6:我认为要想获得真正的学问,应该是天资 努力 机遇 实践和理论,这几样缺一不可。(掌声)
  师:你真是个小小思想家!非常辩证,了不起!那这个填空我就不填了,因为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都有道理。难怪我们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原来叫陶知行,后来改名叫陶行知,我觉得他的想法可能跟你们一样,认为实践可能比知识更重要一点。其实,我们生活也有许多关于实践的名言。(师生配合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
  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师:同学们,这就是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场景,(出示图片)仔细看看这幅图,加上你对陆游的理解,想想陆游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1:在冬日的夜里,陆游告诉他的小儿子自己读书的感悟,有一种由爱而生的感觉。
  生2:我觉得陆游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因为他身为父亲,为孩子做了一个好的榜样,希望他的孩子能像他一样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生3:陆游对他儿子的教导,真是“育子先育心”啊!
  生4:我认为陆游还是一位以身作则的父亲,因为他在冬天自己读书,还把自己的启发告诉他的小儿子,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和他一样。
  师:是啊,陆游一生酷爱读书,就是身患重病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读书,他不仅读书,还写了大量的诗歌,他把他的想法通过诗这种形式告诉自己的儿子,我们以前学过高尔基是写信教子,而陆游是写诗教子,他们一样的教子有方。
  师:同学们,寒冷的冬夜,由于有了父子间温情的对话,冬天的夜晚变得不再寒冷;寂寞的苦读,因为父亲的循循善诱,化成了一场智慧的盛宴。这首诗,短短的28个字,却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诗,我们就叫他哲理诗。(板书:哲理诗)唐诗讲究情韵,宋诗讲究理趣,讲究一种说理的乐趣,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有感情地吟诵这首诗。
  师:同学们,陆游一生写了200多首示儿诗,有教孩子如何读书的,有教孩子如何做人的,有教孩子如何做官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教孩子做学问,以《冬夜读书示子聿》为最多,共八首,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三首,其他的七首想不想浏览一下?(PPT出示《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余七首。同学们在音乐声中欣赏、感悟)
  师:课后,我们也可以找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们会对陆游有更深的了解。
  (雷燕,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224000)
  责任编辑:赵赟
其他文献
当前教育改革正从探索实验走向深化实践的阶段,更多地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课程的内涵性日趋丰富,课程的生命力日益彰显。但仍有不少问题,即以英语学科而言,课程的话语空间拓展了,但课程的解读更随意了;课程的认识向度多元了,但课程的方向在迷失;课程的视野宽广了,但课程的精神在萎缩。具有普适性的国家课程是否已真的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个性儿童的发展?英语一线教师,如何能够基于学情将这些素材整体有
摘要: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注重创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步构建了以“教师潜能助学,教学潜能促学,比赛潜能励学,考评潜能督学,教研潜能导学,资源潜能活学”为内容的“潜能教学”体系。“潜能教学”破解了当前中职教学面临的诸多难题,成效显著,实现了“校风有口碑、比赛有成绩、毕业有门路、品牌有地位”的“潜能教育”梦想。  关键词:“潜能教学”;职教梦想;教学体系
摘要:“五步教学 四色分层”教学法是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的课例研究”的研究过程中,通过长期探究和课堂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第一步,尝试体验;第二步,讨论总结;第三步,示范讲解;第四步,检测分层;第五步,目标递进。运用“五步教学 四色分层”进行课堂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五步教学;四色分层;小学环境;体育教学
摘要:概念图具有直观、简洁、信息量大、概括性强的特点。它在学生理解概念、解决问题以及空间与图形等多个数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图一般可分为:直观图、一览表、示意图、结构图和对比图等。直观图,从无形到有形,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一览表,从无序到有序,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示意图,从复杂到简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结构图,从零散到系统,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对比图,从共性到个性,提升学生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的重要形式。江阴市人民医院作为护理专业的国培项目的实践基地,以“国培项目”为平台,积极实践和探索,在实施了三期项目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双师型教师;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强化专业入门教育,渗透专业文化;创设专业特色化教学情境,引发专业学习动机;构建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密切师生关系;设疑导教,激发学习思维;增加学习体验,感悟专业课程的应用价值;建立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性作用等是激发职校生专业课学习兴趣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职校生;专业课学习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连云港市精品课题建设注重数量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重组织保障,抓规范落实,构建“三级”管理网络,完善“三大”保障机制,研究视角独特且见解鲜明,学术规范与道德规范并重,精当操作中体现研究的专业性,精品课题建设扎实有效,课题研究的品质和内涵得到了有效提升。  关键词:课题研究;学术规范;品质内涵  课题管理是教科所的核心工作,我们非常重视规划课题的过程性管理,制订了一系列的监管机制,开展了一系列切
摘要:课本剧是一种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托,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而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编演课本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完成课堂角色的转变等。编演课本剧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还应及时反思不断改进。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剧;编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
摘要:儿童教育国际协会是在联合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具有咨询地位的非营利性国际教育组织,致力于促进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优化发展。协会通过发表重要的声明或决议、开展重要的儿童早期教育行动等方式,发挥其倡导与服务职能,传播关爱儿童、促进儿童教育公平、为儿童创造美好童年等早期教育的国际理念,为世界各国提供儿童早期教育的知识与信息,为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改革本国儿童早期教育的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儿
自从走上校长岗位,我提醒自己做到两点:尽量控制教师大会的次数;把每一次会议当作一节公开课准备。  新学校,创建任务重。琐琐碎碎的事比较多,有些教师出现抱怨情绪。抱怨可不是一个好的情绪,必须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从哪儿开始突破呢?  说来也巧,正在我盘算这事时,朋友送我一本书——《向着明亮那方》。他说:“这本书好像是专门为你们学校写的”。接过书,不由眼前一亮。我觉得书名与我们的校名“崇明”很吻合。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