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持有,还是艺术投资增快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品投资圈内有这样一句话:“买房涨10年,买画富3代,你养画10年,画养你3代。你买房涨10倍,人家买画涨了1000倍。”
  在过去的30年,标准普尔500(记录美国50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指数,其覆盖的都是在美国主要交易所交易的上市公司)增长了930%,金字塔顶端之2%的艺术品回报率达到1560%,艺术品投资回报远超股市和房地产。简单一组数据即可证明:2005—2008年,高端的现当代艺术价格飙升了426%,中端的现当代艺术价格飙升了339%。在同一时期里,现当代艺术的投资回报远远高于股票。
  自节后起,基金走势低迷,9天下跌14%,不少明星基金净值跌幅在3%—5%。汇安均衡优势混合基金经理向投资者道歉:“给大家添堵了。”本想靠着基金发家致富的工薪族们万万没想到,熬过了通货膨胀带来的收入缩水,却熬不过基金下跌带来的资产负增长。在当前股市、基金都不利好的环境下,艺术投资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增收手段。
  中国现当代艺术涨幅惊人
  你绝对想不到,如今在拍场上轻松过亿的齐白石曾经只卖白菜价;当红炸子鸡刘野曾经也以低价上拍还无人问津惨遭流拍。
  1952年间,齐白石画价是每平方尺4元钱,诗人艾青为了请齐老题款还多加了几元钱。即便按这个价格,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就可以买两幅齐白石的画。到了2017年,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的“震古烁今——从北宋到当代的中国书画”专场拍卖中,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以8.1亿元落槌,加佣金9.315亿元成交。65年翻了20万倍,就算如今年薪百万的你都望尘莫及。
  同样是在1950年前后,黄宾虹的画无人问津,直到1952年画价才涨到1元钱,而在2017年6月19日晚,黄宾虹巨制《黄山汤口》以7200万元在嘉德2017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起拍,最终以3亿元落槌,加佣金以3.45亿元成交。
  在当代艺术领域,近年来行情大好,常年稳居中国当代艺术拍卖成交记录前十的艺术家刘野,初入市场时同样没有得到买家们的青睐:1995年估价5万7万港元的《北京圣母》在苏富比开拍最终流拍。到了2007年《海的沉默》以547.95万港元在苏富比成交,11年间增值约34倍。此外刘野2007年的二级市场成交总额突破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832.1%,涨势惊人。2019年,《烟》时隔13年之后再次亮相二级市场,成交价格比13年之前翻了约13倍。也就是说如果你在2006年买入刘野的一件作品,就能躺赚几千万元!
  中国艺术市场稳中向好,中青代艺术家崛起
  中国现当代艺术成交额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断崖式下降后,在2011—2012年受市场泡沫影响再次达到峰值,之后虽有所回落,但在2018—2020年基本保持在金融危机前(2006—2007年)的水平之上并呈稳步上升趋势。从中可以发现,中国现当代艺术市场经过十年间的发展与完善,已趋向于稳步增长的态势。
  2020年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而言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曾经占据着市场重要位置的50后、60后艺术家成交额虽仍占据市场前十的位置,但已出现疲软现象。与之相反的是,贾霭力、郝量、黄宇兴、陈飞、陈可等70后、80后艺术家突破重围,在一级和二级市场上均表现不俗,更有超越前辈的发展势头:
  在2020年的秋拍中,这群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艺术圈老炮儿表现普遍不太理想。刘小东作品在拍卖市场呈现下滑趋势,其中《妓女系列9号》和2020年新作《粉凤凰》遭遇流拍。另一件作品《小林和安》,以62.5万港元低于估价成交。
  除此之外,同为中国当代艺术的50后、60后代表,张晓刚和曾梵志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张晓刚标志性作品《血缘系列:大家庭3号》在富艺斯晚拍中以720万港元落槌,远低于拍前估价;同场另一件作品《重复的空间14号:分裂的梦》则遭遇流拍。而曾梵志出现在苏富比和富艺斯晚拍中两件《无题》分别以569.5万港元和609万港元低于估价成交。
  另一边则是以签约顶级画廊高古轩的贾霭力和郝量为首的70后、80后艺术家,在2020年涨势惊人。领头的艺术家已经突破千万元大关,但仍有更多的后起之秀价格徘徊在几十万元甚至更低,可以预见后期还会有很大的涨幅空间。
  综上所述,未来几年将会是中国当代艺术“改朝换代”的时间节点,也是入市的好时机。
  推翻艺术收藏是富人游戏的规则
  大部分工薪族认为艺术收藏只能是富人阶层的投资手段,毕竟叫价上百万元甚至过亿元的艺术品不是一般人消费得起。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国内外都有一群钟爱艺术的工薪阶层藏家,他们靠着独到的眼光捷足先登,在艺术家的无名时期就早早下手,甚至比富豪级藏家更先一步,享受着艺术品升值带来的红利:
  赫伯特沃格尔和多萝西沃格尔夫妇,一位是邮局职员,一位是图书馆管理员。夫妇两人的年收入加起来不超过5萬美元,却是美国最有名的、最受人尊敬的收藏家。50年间收藏了5000件艺术作品,其中大部分是从艺术家的无名时期以低价购入。主要收藏威廉德库宁、索尔勒维特、艾达雷努夫、罗伯特曼戈尔德、理查德图特等极简主义及观念艺术家的作品。收藏经历被导演Megumi Sasaki拍成纪录片《赫伯特与多萝西》《50×50》。
  宫津大辅,一个日本普通公司的职员,京都大学艺术与设计专业兼职讲师。当大家都以为收藏是富人的游戏时,他以“零用钱购买艺术品”的名言推翻了这条游戏规则。宫津大辅曾说过:“我是个囊中羞涩的收藏家,所以我大多数藏品的购买价格都在10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6000元)。”1994年至今,他用打工的钱收藏了超过300件当代艺术作品。其收藏名单不乏草间弥生、蔡国强、奈良美智、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田中功起、森山大道、保罗麦卡锡等当代艺术大师。他更是最早开始收藏蔡国强作品的藏家之一。2008年,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蔡国强回顾展”时,还曾向宫津大辅借出藏品展览。
  这些“囊中羞涩”的收藏家以亲身经历告诉同为工薪族的我们:如今百万级的艺术家都有默默无闻,作品卖不出高价的时期。只要有一双能从沙子中淘出黄金的眼睛,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超级藏家。
  (编辑/潘莹仪)
其他文献
近两年来,明星流量越来越饭圈化,媒体把明星作为话题新闻来炒作,流量、数据、社会资源决定了明星够不够红。  同样,在看重流量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开始走自媒体之路:在平台上炒作一下自己,弄个几万粉丝的社交账号成为网红,卖卖自己千元的小画变现。回顾老一辈艺术家成名的传统路数:混圈子,认识大佬,办展卖画,让资本在二级市场砸钱买单,在这个过程中,多少也存在着炒作。本文就艺术家造星的过程,分析一部
期刊
【摘 要】人文素質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小学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美国从1984年开始在“人文科学促进会”上就发表文章《挽救我们的精神遗产——高等教育人文科学报告书》,对衰微不振的人文
期刊
我国先民对鱼情有独钟,铜镜上有鱼纹,瓷器上有宋代双鱼洗,砚台也常见鱼形砚,传说、故事、戏剧也不乏鱼的题材,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永不衰竭的主题。  玉鱼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在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中零星可见,随着商代制玉工艺的不断进步,玉鱼在商代数量增多。河南地区出土的商代玉鱼占全国出土商代玉鱼的大部分,据2018年的不完全统计,河南地区约有340件玉鱼出土,报告或简报中有图像资料的玉鱼有200余
期刊
《丁丁历险记:蓝莲花》让外国人读懂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然而这手笔并非出自中国人自己,而是一个从未涉足中国土地的外国人。直至近百年后的今天,这部讲中国故事的外国作品仍然享有很高的声誉。  近日,《丁丁历险记》系列第四本——《蓝莲花》的封面原稿以320万欧元拍出,打破了漫画作品拍卖价格纪录。  我们在惊讶拍卖天价的同时,更惊叹于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人可以完全抛开西方对中国的偏见,书写一个真正的中国。
期刊
近日数字艺术家Beeple的视频作品《十字路口》在数字艺术在线加密货币市场Nifty Gateway上以660万美元(约427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售出。令人不解的是,这个视频在互联网上随手就可以搜到,还能免费观看。  这不是个例!拍卖巨头佳士得2月25日至3月11日也在网上拍卖一幅清晰度仅为5000像素的jpg数码画《每天——第一个5000天》,数小时内,出价便高达180万美元(约1165万元人民
期刊
史海清是一名60后自由艺术家,10多年来,他一次次开着大篷车跑到戈壁沙漠里,寻找画画的灵感,在荒无人烟的地带,他享受着孤独,喜欢回到自己的内心,回到原始,达到一种享受自由、宁静、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  整幅画面的泼墨泼彩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思考,省略细节的描绘,只有交融的色彩和抽象的画面,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视觉快感。史海清就像一股“野生”的力量,在一个无人涉足的地带自由地生长着。  画画,要跑到荒
期刊
近期,一个被众多网友神评论和媒体多番报道的“文化输出”,登上了话题热搜榜:#痰盂的另一种用途##中国痰盂在亚马逊卖60多美元#,原因是亚马逊一卖家将中国传统痰盂称为经典中国古董、工艺品售价61.96美元(约人民币400元)。  产品介绍是这样的:1960年代中国传统果篮,中国古董,厨房餐桌装饰品,搪瓷碗,水果/蔬菜/农产品篮子……这款“古董艺术果篮”,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幸福生活的象征。它不仅
期刊
“90后”“工薪族”这些词,乍一听跟艺术收藏不搭调。但笔者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他打破常规,年纪轻轻就靠着自己微薄的生活费,在日留学期间从收藏日本写真黄金一代的摄影作品和珍稀画册开始,一步步成为资深藏家。从一个不懂艺术的门外汉,逐渐进阶成为专业的展览企划、艺术品经纪人,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2019年)和长沙谢子龙美术馆(2020年)统筹荒木经惟大型个展《花幽》;并凭借自己积累的经验,在上海创立公司
期刊
时间进入3月中下旬,正值内地各大拍行春拍征集冲刺阶段,一家刚成立7个多月的拍卖公司——开拍国际(Cuppar)宣布首拍举槌(牛年北京地区首场拍卖会),无疑占据2021年3月内地拍场的C位。从团队到拍品,从令人耳目一新的预展现场到总成交6.43亿元,无不让人感到这名“青年军”的朝气和底气。  早前已有专家对2021年拍卖市场作出了八个趋势预测:征集难、尖货更难拿到;2021年依旧是卖方市场;行家还在
期刊
当植物遇上艺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植物是一种天然的材料,与人容易产生亲近感。一些艺术家,因绿植、花卉而热爱自然,对不同植物进行各种实验,游走在另外一个世界。他们在创作时将植物引入装置中,成就真正有生命的艺术品。  利用植物传达当代观念  准确地讲,植物艺术或植物装置还未成为一种公认的特定艺术形式。但它却正在发生着,越来越多艺术家开始把目光投向植物,并利用它们创作,传达个人的情感与观念。  植物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