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gr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与鉴赏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巧设课堂导入,增强课堂吸引与感染力;注意表演实践,培养学生表现与创造力;渗透情感教育,丰富教学艺术与情感性;整合课内课外,提高音乐感知与理解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与鉴赏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不断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使其愿意学习,积极融入课堂,感受音乐魅力。
  一、巧设课堂导入,增强课堂吸引与感染力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导入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因此,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需注意巧设课堂导入,以吸引学生眼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音乐欣赏课中,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如下几种:故事导入、图象导入、游戏导入、成语导入等,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热情。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时,教师可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乐小故事来引入课题。又如欣赏音乐作品《十面埋伏》时,教师可板书“四面楚歌”,以问引思:谁能说说该成语的意思?这一成语包含了哪一典故?如果用音乐对这场战争进行描述,你们会用哪首音乐,这样,通过成语与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使其逐步进入学习意境中。再如欣赏《小河淌水》时,教师可呈现一幅与歌词意境相同的画,提出问题:通过这幅画,你们可得到怎样的故事?若要给该画配乐,你们会选择什么音乐?如民歌、流行曲等。于是学生异口同声的答道:民歌。接着播放相关的MTV,使学生在图象与声音的双重感染下,体会民歌的魅力,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注意表演实践,培养学生表现与创造力
  音乐是一门具有表演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若想学生深刻理解音乐艺术品的内涵,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教师则需将表演活动引入音乐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充分发挥想象与表演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创造与表现艺术。如当学生欣赏某段音乐作品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这一乐曲展开即兴表演,既可以是个人表演,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其内容与形式既可以是演唱、舞蹈,还可以是音乐短剧、音乐小品或相声等。这样,学生会更积极而主动地融入课堂活动,纷纷献言献策,以力求本组表演更精彩、更吸引人。
  如欣赏中国古乐曲《广陵散》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紧扣该乐曲慷慨旋律、主题思想、不同乐段等来设计表演节目,以表现自己对这一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美学常识与音乐艺术特征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音乐之美,了解美的不同内涵与特征,学会理解、辨别与分析音乐之美,教师除了讲授之外,还可通过表演实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譬如为了让学生辨別壮美与优美,教师可先让学生小组探究:如下歌曲属于壮美,还是优美范畴,并说明理由。《我的祖国》、《保卫黄河》、《瑶族舞曲》等。然后让学生哼唱《我的祖国》的旋律,使其感受、对比、分析该曲所蕴含的不同音乐美。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喜爱的壮美与优美的特征,任选一种展开表演和创作,分组或个人、表演形式不限。
  三、渗透情感教育,丰富教学艺术与情感性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其独特魅力在于给人以想象空间。一般而言,好的音乐作品,或抒发满腔情怀,或表达温馨心曲,或蕴藏美好理想,或衬托美丽梦幻等,可见,音乐可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感。而正是这一意境、立意与情感美,才使其更具感染力。当我们有不同心情时,会选择不同的音乐来抒发心中的哀乐喜怒。如当我们心情愉悦时,通常会听那些有着欢快节奏的音乐。而当我们情绪低落时,会更愿意听那些节奏舒缓的音乐。因此,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适时渗透情感教育,以丰富学生情感,使其学会感受不同音乐情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如《黄河大合唱》,该乐曲是中国的经典音乐作品,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黄河大合唱》中,主要以黄河两岸人民英勇斗争作为该音乐创作题材,整个乐曲过程十分激昂、慷慨,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中的苦难以及不屈斗争,赞颂了勤劳勇敢的人民,歌颂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欣赏这一音乐作品时,教师还可适当穿插抗战年代的相关资料与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知识,这样,不但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也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情感世界。
  四、整合课内课外,提高音乐感知与理解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音乐随处可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课内课外的有机整合,以多方面培养学生鉴赏力与感知力。如在课堂上,欣赏完某一音乐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随心所欲地表现音乐,表达感受,如绘画、写作等。在课外,有着更多的音乐感知机会,如网络、乐器店、音像店等,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各种美妙声音,体会音乐魅力。同时,通过课外感受,可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增强学生美体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将全部的乐器搬至课堂,而借助现代化辅助手段,则可让学生感受到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穿插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然后对比欣赏西洋管弦乐演奏乐曲,接着可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样,学生可依次欣赏到多种风格的乐曲,形成听觉冲击力,体悟不同乐曲风格特点,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提高艺术修养。
其他文献
摘 要:中高年级的作文一直是一个困扰师生的难题。大千世界,有写不完的人、说不尽的事、讲不完的景、诉不尽的情。但是,一直以来学生们却苦于“无米之炊”。难道真的是他们的学习生活太单调吗?不应该。因为有的学生写出的习作就很有趣生动。那为什么看到了,想到了就没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呢。平心而论,为了这个问题老师、学生甚至家长都在上下求索。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有从阅读中入手、有从片段写作中入手、有创设场景激发兴趣等
摘 要: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怎样使底子薄,学习自主能力差的职校学生主动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职校老师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的动手自主意识,以及唤醒学生使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等方面浅谈了几点我自己的体会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基础、自主实践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其中职业教育改革更是势在必行,职教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抓住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数学教师如何构建开放型的数学课堂?本文以情境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导入情境 问题情境 探究情境 开放情境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内容相对抽象,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較大的联系,数学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把握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构建高效
在数学课标中,要求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使其关注生活,学会学习。同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盲校教师也需注意生活化教学,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盲生特点,巧妙穿插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使数学教学更具生动性、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唤起学习动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生活化的教学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基本环节。有效的导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能否收到实效的一个重要媒介。由此,什么是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有何意义,如何更好的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等问题成为一线教师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就以上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师生互动的含义  师生互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它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教师和学习者直接或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要以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前提,以发挥数学自身的魅力为基础,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语言魅力,在批改作业时重视运用恰如其分的评语,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教育;以情激学  数学,因其符号的枯燥性、逻辑的抽象性,而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教学中,以情激学,是数学教学取得实效的途径。教师授课总是基于一定的心境。向学生传授
摘 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英语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抓住语言学科的特点,激活英语课堂,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本文从解读教材入手,精心预设,促进学生有效的英语对话;情境模拟,创设交流氛围;整合信息技术,增加“兴趣点”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解读教材 有效对话 情境模拟 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交流对学好英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