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与鉴赏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巧设课堂导入,增强课堂吸引与感染力;注意表演实践,培养学生表现与创造力;渗透情感教育,丰富教学艺术与情感性;整合课内课外,提高音乐感知与理解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与鉴赏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不断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使其愿意学习,积极融入课堂,感受音乐魅力。
一、巧设课堂导入,增强课堂吸引与感染力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导入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因此,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需注意巧设课堂导入,以吸引学生眼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音乐欣赏课中,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如下几种:故事导入、图象导入、游戏导入、成语导入等,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热情。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时,教师可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乐小故事来引入课题。又如欣赏音乐作品《十面埋伏》时,教师可板书“四面楚歌”,以问引思:谁能说说该成语的意思?这一成语包含了哪一典故?如果用音乐对这场战争进行描述,你们会用哪首音乐,这样,通过成语与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使其逐步进入学习意境中。再如欣赏《小河淌水》时,教师可呈现一幅与歌词意境相同的画,提出问题:通过这幅画,你们可得到怎样的故事?若要给该画配乐,你们会选择什么音乐?如民歌、流行曲等。于是学生异口同声的答道:民歌。接着播放相关的MTV,使学生在图象与声音的双重感染下,体会民歌的魅力,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注意表演实践,培养学生表现与创造力
音乐是一门具有表演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若想学生深刻理解音乐艺术品的内涵,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教师则需将表演活动引入音乐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充分发挥想象与表演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创造与表现艺术。如当学生欣赏某段音乐作品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这一乐曲展开即兴表演,既可以是个人表演,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其内容与形式既可以是演唱、舞蹈,还可以是音乐短剧、音乐小品或相声等。这样,学生会更积极而主动地融入课堂活动,纷纷献言献策,以力求本组表演更精彩、更吸引人。
如欣赏中国古乐曲《广陵散》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紧扣该乐曲慷慨旋律、主题思想、不同乐段等来设计表演节目,以表现自己对这一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美学常识与音乐艺术特征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音乐之美,了解美的不同内涵与特征,学会理解、辨别与分析音乐之美,教师除了讲授之外,还可通过表演实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譬如为了让学生辨別壮美与优美,教师可先让学生小组探究:如下歌曲属于壮美,还是优美范畴,并说明理由。《我的祖国》、《保卫黄河》、《瑶族舞曲》等。然后让学生哼唱《我的祖国》的旋律,使其感受、对比、分析该曲所蕴含的不同音乐美。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喜爱的壮美与优美的特征,任选一种展开表演和创作,分组或个人、表演形式不限。
三、渗透情感教育,丰富教学艺术与情感性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其独特魅力在于给人以想象空间。一般而言,好的音乐作品,或抒发满腔情怀,或表达温馨心曲,或蕴藏美好理想,或衬托美丽梦幻等,可见,音乐可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感。而正是这一意境、立意与情感美,才使其更具感染力。当我们有不同心情时,会选择不同的音乐来抒发心中的哀乐喜怒。如当我们心情愉悦时,通常会听那些有着欢快节奏的音乐。而当我们情绪低落时,会更愿意听那些节奏舒缓的音乐。因此,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适时渗透情感教育,以丰富学生情感,使其学会感受不同音乐情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如《黄河大合唱》,该乐曲是中国的经典音乐作品,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黄河大合唱》中,主要以黄河两岸人民英勇斗争作为该音乐创作题材,整个乐曲过程十分激昂、慷慨,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中的苦难以及不屈斗争,赞颂了勤劳勇敢的人民,歌颂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欣赏这一音乐作品时,教师还可适当穿插抗战年代的相关资料与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知识,这样,不但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也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情感世界。
四、整合课内课外,提高音乐感知与理解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音乐随处可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课内课外的有机整合,以多方面培养学生鉴赏力与感知力。如在课堂上,欣赏完某一音乐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随心所欲地表现音乐,表达感受,如绘画、写作等。在课外,有着更多的音乐感知机会,如网络、乐器店、音像店等,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各种美妙声音,体会音乐魅力。同时,通过课外感受,可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增强学生美体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将全部的乐器搬至课堂,而借助现代化辅助手段,则可让学生感受到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穿插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然后对比欣赏西洋管弦乐演奏乐曲,接着可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样,学生可依次欣赏到多种风格的乐曲,形成听觉冲击力,体悟不同乐曲风格特点,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提高艺术修养。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与鉴赏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不断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使其愿意学习,积极融入课堂,感受音乐魅力。
一、巧设课堂导入,增强课堂吸引与感染力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导入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因此,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需注意巧设课堂导入,以吸引学生眼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音乐欣赏课中,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如下几种:故事导入、图象导入、游戏导入、成语导入等,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热情。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时,教师可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乐小故事来引入课题。又如欣赏音乐作品《十面埋伏》时,教师可板书“四面楚歌”,以问引思:谁能说说该成语的意思?这一成语包含了哪一典故?如果用音乐对这场战争进行描述,你们会用哪首音乐,这样,通过成语与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使其逐步进入学习意境中。再如欣赏《小河淌水》时,教师可呈现一幅与歌词意境相同的画,提出问题:通过这幅画,你们可得到怎样的故事?若要给该画配乐,你们会选择什么音乐?如民歌、流行曲等。于是学生异口同声的答道:民歌。接着播放相关的MTV,使学生在图象与声音的双重感染下,体会民歌的魅力,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注意表演实践,培养学生表现与创造力
音乐是一门具有表演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若想学生深刻理解音乐艺术品的内涵,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教师则需将表演活动引入音乐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充分发挥想象与表演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创造与表现艺术。如当学生欣赏某段音乐作品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这一乐曲展开即兴表演,既可以是个人表演,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其内容与形式既可以是演唱、舞蹈,还可以是音乐短剧、音乐小品或相声等。这样,学生会更积极而主动地融入课堂活动,纷纷献言献策,以力求本组表演更精彩、更吸引人。
如欣赏中国古乐曲《广陵散》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紧扣该乐曲慷慨旋律、主题思想、不同乐段等来设计表演节目,以表现自己对这一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美学常识与音乐艺术特征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音乐之美,了解美的不同内涵与特征,学会理解、辨别与分析音乐之美,教师除了讲授之外,还可通过表演实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譬如为了让学生辨別壮美与优美,教师可先让学生小组探究:如下歌曲属于壮美,还是优美范畴,并说明理由。《我的祖国》、《保卫黄河》、《瑶族舞曲》等。然后让学生哼唱《我的祖国》的旋律,使其感受、对比、分析该曲所蕴含的不同音乐美。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喜爱的壮美与优美的特征,任选一种展开表演和创作,分组或个人、表演形式不限。
三、渗透情感教育,丰富教学艺术与情感性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其独特魅力在于给人以想象空间。一般而言,好的音乐作品,或抒发满腔情怀,或表达温馨心曲,或蕴藏美好理想,或衬托美丽梦幻等,可见,音乐可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感。而正是这一意境、立意与情感美,才使其更具感染力。当我们有不同心情时,会选择不同的音乐来抒发心中的哀乐喜怒。如当我们心情愉悦时,通常会听那些有着欢快节奏的音乐。而当我们情绪低落时,会更愿意听那些节奏舒缓的音乐。因此,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适时渗透情感教育,以丰富学生情感,使其学会感受不同音乐情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如《黄河大合唱》,该乐曲是中国的经典音乐作品,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黄河大合唱》中,主要以黄河两岸人民英勇斗争作为该音乐创作题材,整个乐曲过程十分激昂、慷慨,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中的苦难以及不屈斗争,赞颂了勤劳勇敢的人民,歌颂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欣赏这一音乐作品时,教师还可适当穿插抗战年代的相关资料与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知识,这样,不但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也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情感世界。
四、整合课内课外,提高音乐感知与理解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音乐随处可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课内课外的有机整合,以多方面培养学生鉴赏力与感知力。如在课堂上,欣赏完某一音乐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随心所欲地表现音乐,表达感受,如绘画、写作等。在课外,有着更多的音乐感知机会,如网络、乐器店、音像店等,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各种美妙声音,体会音乐魅力。同时,通过课外感受,可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增强学生美体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将全部的乐器搬至课堂,而借助现代化辅助手段,则可让学生感受到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穿插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然后对比欣赏西洋管弦乐演奏乐曲,接着可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样,学生可依次欣赏到多种风格的乐曲,形成听觉冲击力,体悟不同乐曲风格特点,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提高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