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好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小学阶段教师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倾听、独立、应用、合作四个方面习惯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小学生]
教师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习惯是我们看不见的力量,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对一个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完成的,应该贯穿整个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从多方面促进良好的习惯的养成。
一、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
学生能在课堂获得多少信息,是决定他们的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教师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仔细听讲时,应该及时称赞表扬,看到没有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学生时,老师可以用眼睛进行暗示,特别是讲到数学的关键点时,及时提醒并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具、挂图等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进行习题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就对学习数学产生内在动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如果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想强烈学习知识的欲望,就很容易养成在课堂上仔细聆听的好习惯。
(二)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要让学生知道,认真倾听别人讲话是一种好习惯,要尊重别人的发言。告诉学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不是光听听“热闹”就好,要学会带着问题听,并倾听他人的想法是否与自己的想法相同,听完同伴发言后,要求学生说出同伴的讲话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地方不对,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或者引导学生,比如“仔细聆听,他和你说的一样吗?”“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或者“你理解他发言的内容吗?”让学生复述别人的发言。在上课过程中,有人发言,但学生没有注意倾听时,教师要及时提醒没有认真倾听的孩子注意倾听。教师及时的提醒孩子注意倾听,学生慢慢地就养成了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积极动脑,没有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通过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找到学生思维过程中漏掉的东西并给予准确的指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教知识,而是要通过指导帮助学生去独立思考知识。有些学生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有不同的思路和理解,教师应当注意算法的多样性,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如:在教学“6 13”时,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是“6 3 10”也可以是“6 4 9”或者“6 6 6 1”等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对能解答出得数的同学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要问更多“为什么”要比直接告诉学生“就像这样”要好得多。
三、培养对数学应用的习惯
数学思维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实际问题,许多数学问题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它们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孩子数学应用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孩子创造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应用习惯的机会,如学习“了解人民币”,在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后,让学生自主体验购物,但要学生记住你买的东西用了多少钱,给收银员多少钱,收银员找了你多少钱,这购物你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实际运用,学生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实践过程中还主动学会了一些后续知识,了解了计算的重要性。这些体会都是在数学的具体应用中深刻感受,对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培养数学应用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这对起始阶段的小学生非常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安排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过程中要善于帮助他人,也要善于向他人学习,通过合作让学生在思考问题、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不断完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就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知道合作的好处,就减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准备若干盒子和球,盒内放10个球,盒外放7个球,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从17个球中拿掉9个球,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哪个小组探究的方法最多,教师对该小组进行奖励。不同的思考方法体现了出来,共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多种算法。随后,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7-9=()”。这样的学习方法达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与最优化的结合。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条理性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学生体验了合作带来的好处,愿意与他人合作,实现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五、结束语
在义务教育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的一项基本任务。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注重细节的培养,养成了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同时为以后的學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亚萍.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2]王春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85.
[3]郁银芳.倾听,独立,应用,合作——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5(07):47.
[4]黄敏芳.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3(31):86.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小学生]
教师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习惯是我们看不见的力量,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对一个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完成的,应该贯穿整个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从多方面促进良好的习惯的养成。
一、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
学生能在课堂获得多少信息,是决定他们的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教师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仔细听讲时,应该及时称赞表扬,看到没有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学生时,老师可以用眼睛进行暗示,特别是讲到数学的关键点时,及时提醒并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具、挂图等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进行习题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就对学习数学产生内在动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如果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想强烈学习知识的欲望,就很容易养成在课堂上仔细聆听的好习惯。
(二)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要让学生知道,认真倾听别人讲话是一种好习惯,要尊重别人的发言。告诉学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不是光听听“热闹”就好,要学会带着问题听,并倾听他人的想法是否与自己的想法相同,听完同伴发言后,要求学生说出同伴的讲话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地方不对,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或者引导学生,比如“仔细聆听,他和你说的一样吗?”“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或者“你理解他发言的内容吗?”让学生复述别人的发言。在上课过程中,有人发言,但学生没有注意倾听时,教师要及时提醒没有认真倾听的孩子注意倾听。教师及时的提醒孩子注意倾听,学生慢慢地就养成了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积极动脑,没有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通过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找到学生思维过程中漏掉的东西并给予准确的指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教知识,而是要通过指导帮助学生去独立思考知识。有些学生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有不同的思路和理解,教师应当注意算法的多样性,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如:在教学“6 13”时,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是“6 3 10”也可以是“6 4 9”或者“6 6 6 1”等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对能解答出得数的同学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要问更多“为什么”要比直接告诉学生“就像这样”要好得多。
三、培养对数学应用的习惯
数学思维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实际问题,许多数学问题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它们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孩子数学应用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孩子创造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应用习惯的机会,如学习“了解人民币”,在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后,让学生自主体验购物,但要学生记住你买的东西用了多少钱,给收银员多少钱,收银员找了你多少钱,这购物你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实际运用,学生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实践过程中还主动学会了一些后续知识,了解了计算的重要性。这些体会都是在数学的具体应用中深刻感受,对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培养数学应用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这对起始阶段的小学生非常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安排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过程中要善于帮助他人,也要善于向他人学习,通过合作让学生在思考问题、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不断完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就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知道合作的好处,就减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准备若干盒子和球,盒内放10个球,盒外放7个球,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从17个球中拿掉9个球,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哪个小组探究的方法最多,教师对该小组进行奖励。不同的思考方法体现了出来,共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多种算法。随后,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7-9=()”。这样的学习方法达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与最优化的结合。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条理性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学生体验了合作带来的好处,愿意与他人合作,实现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五、结束语
在义务教育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的一项基本任务。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注重细节的培养,养成了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同时为以后的學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亚萍.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2]王春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85.
[3]郁银芳.倾听,独立,应用,合作——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5(07):47.
[4]黄敏芳.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3(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