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sm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针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耐心的习惯入手,详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四大步骤,简述找等量关系应注意的几点,以期提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列方程解应用题 提高能力
  列方程解应用题因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成为广大初中生难以攻克的“堡垒”、难以跨越的障碍,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从表面分析,无疑涵盖两个内容:列方程和解应用题。这二者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方法,列方程的目的是解应用题,而解应用题通过列方程实现,列方程的核心是找等量关系。因此,笔者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谈谈几点实践性体会。
  一、树立信心和耐心
  列方程解应用题贯穿初中整个教学过程,七年级学习,八年级渗透,九年级仍然是重点。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观察,多数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感到力不从心,往往束手无策,遇到这类题大都望题生叹。久而久之,对列方程解应用题失去信心,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和动力,拿到问题,思考不出解题思路就放弃的数不胜数,认为这类题难,不论怎么想都不可能解决,信心全无,耐心没有,决心消失殆尽,学习兴趣不再浓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以通过设计生活化问题,以学生身边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到列方程解应用题与自己息息相关,与生活密不可分。
  二、抓住“四个步骤”
  1.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认真读题目,理解题意,分析已知和未知,分清题设与结论。如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是660km,一列客车以90km/h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一列货车以75km/h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问经过多长时间相遇?
  对于这个问题,要指导学生:拿到问题,首先找出已知条件:甲乙两站的距离,两列车的速度及车的运动方向——相对运动,以及一个隐含条件——两列车走完全程660km,未知条件,也就是开车多长时间两车相遇,即要求的是时间。
  2.分析
  分析的过程就是根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判断二者本质联系的过程。如上文的两列车相遇问题,务必清楚,两车相遇,简言之就是两车行驶的距离之和等于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经过这样的分析,为找等量关系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3.解答
  解答过程又分为四步走:
  (1)确定等量关系。仍然以两列车相遇为例:分析数量关系时,已经得到“两车行驶的距离之和等于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的结论,而这个等量关系用数学语言——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客车行驶的路程 货车行驶的路程=总路程。
  (2)设未知数。设未知数,就是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用未知数x等表示出来。这个题目中要求的是“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那么就可以直接将这个未知量设定为x,未知数的设定为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语言、为列方程埋下伏笔。
  (3)列方程。以两车相遇问题为例,找到等量关系后,根据已知条件,总路程是660km,经过x小时后相遇,那么两辆车行驶的距离分别是90x和75x,那么,方程90x 75x=660便浮出水面。
  (4)解方程。对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常见到学生习惯用“解之得”而忽略解方程的全过程,将x=?直接写出来,这样容易功亏一篑,容易解错,如果不能及时代入检验的话,出错率就会提高。
  4.校对
  校对,简单说就是“检验”,既要验证x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又要代入实际问题中,看是否合乎问题要求。如通过解方程,不难得出x=4(h),那么经过四小时相遇,货车走的路程是75x=75×4=300km,而客车行驶的是90x=90×4=360km,而两车行驶的距离之和300 360正好等于甲乙两站间的全程660km。这样,才足以说明所求的结果是正确的。
  教师应该强调:列方程解应用题时的四个步骤,哪一步都不能放松和马虎,否则,容易出错。
  三、找准等量关系
  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从方法上找突破口。一般来说,找等量关系无外乎译式、列表、图例、图示等分析法。
  找等量关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未知数的设法可以多样化,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问题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设这个未知数。一般直接解法是问什么设什么为x。而这个问题也可以换个方法求解,即设相遇时,客车走了xkm,那么货车行驶了660-x,那么不难得出x/75=660-x/90,求出x,要求的时间是x÷75,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
  2.注意单位换算,一些问题中如果给出的单位不相同,那么,换算成统一的单位,才能找等量、列方程。如上面的实际问题,给出的两辆车的车速,单位是一致的,都是km/h,如果其中一辆是m/s的话,务必需要换算为统一的单位。
  3.方程两边的代数式表达的必须是同一个属性的量。以行程类问题而言,等式左边是路程,右边不能是速度或者时间,反之亦然。关系属性量不一致,方程就没有任何意义。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重点内容之一。教学中,应认识到它的重要价值所在,并认真研究教法,“授之以渔”。这个部分才不会成为学生的弱点,教学才会大为改观,教学质量才会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潘卫贤.列好方程巧解题轻松愉快达目标——浅议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之技巧[J].文理导航(中旬),2014(5).
  [2]陆向前.试论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之技巧[J].理科考试研究,2014(4).
其他文献
“三立”育人模式,是磐安县职业教育中心为深入贯彻《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融合古今中外“立”文化内涵,构建
摘 要: 启发式教学指根据学习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式与注入式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下面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启发式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启发式教学 教学效果  是否数学课堂上只要老师多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则是“灌输式”教学?我认为这是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铁路建设工程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我国铁路的运输密度和交通密度骤然加大,传统的繁忙干线作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铁路运输的需求,我国当下国情
摘 要: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提问会大幅度降低课堂效率,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恰当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作者通过对数学课堂提问现象的长期深入观察,结合课堂提问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大胆提出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 最近发展区 认知规律 开放式提问  美国教育专家卡尔汉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许多中学已逐步进入新型教学理念引导时代,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部分农村地区。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简要阐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农村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包括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促进趣味性教学等措施,以提高农村地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目的:分析行护理干预对于肝癌患者介入导管室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次时间选取2018年1-12月内,研对象选取介入导管室中肝癌患者50例,均根据入院顺序分组,2组各25例.控制组应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品质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能力  一、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的主要能力之一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而数学思维的本质是指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而初中数
摘 要: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知识内容是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教学工作的重难点。本文主要对人教版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方法加以分析,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二元一次方程 一次函数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知识内容既是各自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但将二者结合起来,则对于解答相关数学问题提供了更为简单、便捷的方法。据此,笔者对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
摘 要: 运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中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运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关键词: 课程标准 计算能力 培养能力 实践与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运算能力作为一个新的核心概念。运算指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由一些已知量通过计算得出确定结果的过程;
摘 要: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小学校切实在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了当务之急。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与竞争,一代又一代新人的素质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关系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教育必须大力迈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 学生能力 教师主导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