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悍爸”韩乔生:摒弃专制,与儿子亲如兄弟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ku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乔生是中国体育赛事解说的标志性人物,他在解说中爆出的口误常被人津津乐道,人送绰号“韩大嘴”。生活中,韩乔生是个不折不扣的专制老爸,儿子学习不专注,被他用皮带一顿毒打;儿子不守时,他罚儿子跟着汽车后面跑。儿子曾形容和他的关系是“铜哥们儿”,关系并不铁。韩乔生反思做父亲的失误后,努力做个开明有爱的老爸。如今,他和儿子已处得像兄弟般亲密自然……
  儿子不守时罚他跟车跑
  1987年春节刚过,被借调到中央电视台做解说的韩乔生又添一喜,儿子韩晗来到了人世。30岁当爸,韩乔生心花怒放。不过因为工作繁忙,他陪妻儿的时间非常少。
  韩乔生的父亲是个威严的老党员,从小对孩子们管得严。韩乔生记得很清楚,12岁那年,他对着楼下卖粽子的大声问了一句:“多少粮票换一斤粽子?”结果,他挨了父亲一巴掌,父亲还斥责他:“共产党员没有你这样的儿子!”
  受父亲的影响,韩乔生觉得老子在儿子面前必须有威严。有了这样的认识,韩乔生对儿子约束很严:饭桌上吃饭不能吧唧嘴,发出声响他就用筷子敲儿子的头;使用的东西不能乱放,坏了规矩就要挨揍。
  韩晗上小学后,韩乔生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儿子,但他对儿子的学习非常重视,经常突击抽查儿子的作业。儿子字写得潦草了,他不但罚儿子重新抄写,还卷起书本敲打儿子几下。
  一次,韩乔生到国外解说一项重大赛事,半个月后才能回来。韩晗觉得母亲比较温和,就自我放松,进而放纵起来。班主任对他那段时间的学习状态非常不满,就打电话向韩乔生的妻子反映,希望家长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韩乔生的妻子检查了韩晗那段时间的作业,发现儿子字迹潦草,一些很简单的题居然做错,就向儿子提出警告。韩晗表面上答应母亲会认真学习,背后却我行我素。
  韩乔生从国外回来后,妻子向他反映了儿子的学习情况,他很生气。儿子放学后,他检查了儿子一周来的作业,发现儿子的字迹潦草,错题很多,就给儿子立下规矩:作业字迹必须工整,不能随便涂改,做题正确率要达到100%,不然就会受到惩罚。
  然而,马虎的习惯不是一下子就能改掉的。第三天下午放学后,儿子放学回到家,韩乔生检查他的作业。看到儿子的字虽然比以前工整了不少,但做题的错误率仍然很高。尤其是一道数学题,列算式时答案是对的,作答时却抄错了数字。韩乔生勃然大怒,他知道儿子这段时间太浮躁了,不给点惩罚是不会长记性的。于是,他把儿子拉到客厅,喝令儿子撅起屁股,他拿起皮带就是一顿猛抽。韩乔生边打边呵斥儿子不准哭,并严厉警告他:“以后不长记性我会打得更狠!”韩晗哭着向爸爸保证,这些毛病他一定改。
  爸爸这顿毒打,把韩晗的屁股、大腿都抽肿了,上课连凳子都不敢坐。班主任了解情况后,非常吃惊,想不到在电视上温文尔雅的韩老师竟这么粗暴。妻子也责怪韩乔生出手太狠。韓乔生却不以为然,说小孩子不吃些皮肉之苦,是不会长记性的。
  自从挨了爸爸一顿打之后,韩晗学习不敢再马虎了。从此,他的学习成绩扶摇直上,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列。
  在学习方面,韩乔生不允许儿子有不好的习惯,对他守时诚信方面要求也很严格。一天下午,韩乔生开车去接儿子放学,原本和儿子约好了5点20分在校门口会合,没想到,韩晗下课后和同学玩了一会儿,才想起和爸爸的约定。一看时间已经到了,他飞快地跑出校门,来到爸爸停车的地方。看到爸爸倚在车身旁频频看表,脸色阴沉得吓人,韩晗有些心虚,硬着头皮走过去。韩乔生气冲冲地问道:“咋出来这么晚?”韩晗怕说出真相后挨骂,就撒谎说在教室打扫卫生。韩乔生一看儿子的表情,知道他没说实话,掏出手机说要给他的班主任打电话核实一下。韩晗顿时慌了,忙承认错误,说有个同学拽住他,两人打了一会儿球。韩乔生更生气了,厉声训斥道:“不守时是最大的缺点,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为了惩罚儿子,他开着车让儿子跟在后面跑,开了一站路后,才允许儿子上车。通过这种手段,韩乔生教育儿子一定要守时守信。后来,韩乔生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把这件事说了出来,主持人说他太专制了。
  放低身段学着尊重儿子
  让韩乔生欣慰的是,儿子虽然学习上偶尔会出现浮躁、不专注现象,但在他的敲打和约束下,学习成绩不但名列前茅,在学校还是各项活动的积极分子。韩晗小学时在班里一直是班干部,到了高中还担任校学生会干部。
  韩晗特别聪明,对电脑尤其感兴趣。电脑没普及时,韩乔生就给儿子买了一台高配置的电脑。韩晗无师自通,没多久就玩得很熟练了。在使用电脑方面,韩乔生经常向儿子请教。高中阶段,韩晗迷上了动漫设计,在设计大赛中屡次获奖。韩乔生夫妇认为,儿子的兴趣在计算机上,就鼓励他报考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出乎韩乔生夫妇意料的是,高三上半学期刚一开始,儿子便郑重向他们宣布,他准备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这一决定惊得韩乔生夫妇面面相觑。韩乔生看着比自己还高的儿子,知道儿子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不能再采用以前那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来管教了。沉思了一会儿,他望着儿子问道:“小晗,你决定了吗?”韩晗用力点了点头。韩乔生神情严肃地说:“你知道,我和你妈是希望你将来从事计算机方面工作的,你的想法让我和你妈感到非常意外。在这里,我给你提三条建议,希望你能慎重考虑一下!”
  没想到一向专制霸道的爸爸会以成人的方式和他谈话,韩晗用力点了点头。韩乔生说出了三条建议:“一、导演这条路注定艰辛,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努力。演艺圈很复杂,当导演不是拍拍片那么简单,还得与各种人打交道,这不是你的强项。二、咱们韩家都是中规中矩的人,没有搞艺术的。老爸搞体育解说这么多年,传媒圈里可能有些人脉,如果你报考传媒大学,爸爸对你将来的事业可能会有所帮助,如果你选择导演专业,只能靠你一个人打拼。三、从就业方向考虑,如果你选择计算机或传媒专业,我们大力支持,选择导演专业,我们不反对也不支持。”听了老爸的建议,韩晗沉默了一会儿,让父母再给他几天时间考虑,他会慎重做出选择。   和儿子谈话后的第二天,韩乔生便飞往国外解说体育赛事去了。10天后,他返回北京,趁着单位给的两天假期,决定再和儿子谈一次。那天晚上,韩乔生看到儿子已经做完作业,便把他叫了出来,问他专业选择的事情考虑得怎么样了。韩晗望着爸爸,神情坚定地说:“爸,我已经决定了,当导演是我儿时就有的梦想,就像您当年为了播音事业历经磨难,也从未动摇一样。这条路是我选的,无论多难我都要走下去!”
  儿子的话让韩乔生深受触动:当年他上高一的时候,偶然听见了张之、陈述、宋世雄的解说,就深深迷上了播音这个职业。他所在的中学临近北京工人体育场,他经常利用做志愿者的机会,拿着小喇叭给大家当临时讲解员。高二那年,他下定决心想成为一名体育解说员,每天逼着自己念报纸,练习节奏感,纠正吐字发音。1978年他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专业分数排名男生第二,却因为成分问题没被录取。后来,他考上了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先是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实习,后来借调到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频道,凭着实力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现在,儿子有了自己的梦想,他应该做的是支持儿子。
  这次谈话后,韩乔生表达了对儿子选择的支持,但他知道儿子的心性,就激励儿子说:“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爸爸虽然不看好你在导演这条路上的发展前景,但我尊重你选择的权利!”
  老爸的话激发了韩晗不服输的劲头。第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14年,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韩晗,凭借作品《梁知的精神世界》获得北京电影学院导演奖二等奖、2015年罗马独立电影节提名奖、2015年美国TBAE平台奖。
  父子从“铜哥们儿”变“兄弟”
  韩乔生加盟中央电视台后,渐渐成了中国体育赛事解说的标志性人物,他解说中爆出的口误常被人津津乐道。20世纪末,网友根据他解说中出现的口误整理成“韩乔生语录”,并结集出版。
  这本被列为“搞笑推荐”的新式足球幽默漫画集《恐韩:韩乔生语录》一经推出,便风行于书市,书中许多精彩语录让人忍俊不禁。当时,韩乔生和朋友开车外出,朋友告诉他《恐韩:韩乔生语录》出版的事情。韩乔生心里一惊,用他的话说,如果不是他心理素质过硬,汽车就开进沟里了。
  这本未经韩乔生同意就出版的书,对韩乔生的心理冲击很大,他的家人更是为他鸣不平。当时韩晗正上小学,许多同学,甚至老师都对他说:“你爸爸现在很有名,让你爸爸给我们签个名吧!”当时韩晗听了还很自豪,但他不知道爸爸正为这件事而苦恼。
  一天,韩乔生开车带着妻子和儿子到郊外游玩,韩晗突然在后座上问道:“妈妈,我爸现在是不是特有名啊?”韩乔生的妻子平时颇为幽默,笑着对儿子说:“是啊,你爸老有名了,中国从古至今只有三个人出语录,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是毛泽东,第三个就是你爸。”韩晗没有理解妈妈话中的调侃成分,第二天,他从学校带回来几本《恐韩:韩乔生语录》,说是老师和同学想让爸爸签个名。韩乔生虽然很无奈,但还是给签了名。
  出书事件给韩乔生打击很大,让他跌入了人生低谷。那段时间,他沉默了许多。韩晗升入初中后,渐渐明白了那本书给老爸带来的影响。那段时间,看到老爸回家后闷闷不乐,他颇为心疼。此后,他在公众场合只要听到有关老爸的话题,他都默不作声,如果觉得对方说得有道理,他会悄悄记下,通过妈妈转告爸爸。妻子把儿子的关心转达给了韩乔生,韩乔生心里热乎乎的。
  一天,韩乔生上班时,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字条,上面写道:“老爸加油,你永远是最棒的!”儿子的细心与鼓励让韩乔生鼻子酸酸的。身为父亲,他觉得没有什么能打倒自己。
  韩晗升入高中后,一天,老师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轮到韩晗发言,他坦诚地说:“爸爸和我是‘铜哥们儿’,关系没有那么铁,因为爸爸以前非常专制,总让我感觉父子之间有一些隔膜。”
  老师把韩晗的话转述给了韩乔生,韩乔生认真反思了多年来与儿子的相处,他觉得随着儿子的快速成长,自己必须改变以前那种专横霸道、唯我独尊的父亲形象。
  2014年5月,韩晗拍摄一部作品,需要一个景棚,他发动身边的人去借,都未能如愿。韩晗自己能搞定的事情,一般不会求家人帮忙。这次为了拍摄顺利进行,他向老爸开了口。韩乔生满口答应,不过,他提出一个交换条件,就是中央电视台要拍一个父亲节专题节目,必须父子同台,得请儿子配合一下。要搁以往,韩晗是不会答应的。这次有求于老爸,他爽快地答应了。
  2015年1月11日,韩晗等三位年轻导演联合执导青春励志喜剧电影《足球之恋》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半个月前,韩乔生因滑雪与人相撞导致左小腿骨折,为了帮助儿子宣传新片,他决定带伤上阵。召开发布会头一天,韩晗还在犹豫,爸爸伤势不乐观,去发布会现场肯定要折腾一番。怕加重老爸的伤势,他劝爸爸不要去了。韩乔生知道儿子的顾虑,嘿嘿一笑,豪气地说:“趁观众还能记住我这张老脸,我就给你撑撑台面吧!”发布会结束,韩晗一番折腾又把老爸护送回家,看着老爸疲惫的面孔,他心里熱乎乎的。
  2018年,在国内催泪无数的《我不是药神》影片中,韩晗作为副导演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创意和才华。儿子在人才辈出的电影圈崭露头角,这让韩乔生倍感欣慰。韩乔生观影后,回到家鼓励儿子,相信他很快能独立执导出有影响力的影片来,到时,老爸摆酒为他庆功。看着年逾花甲面容渐老的爸爸,韩晗给了他一个深情的拥抱,说:“老爸,谢谢您的鼓励,我最大的奋斗动力就是让您以我为荣!”韩乔生揽过儿子的肩膀,动情地说:“儿子,以前老爸忙工作,没时间陪你,平时还有些专制,让你吃了不少皮肉之苦,我向你道歉!”听着老爸坦诚的话,韩晗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开玩笑说:“不打不成器,当初我虽然恨过您,但现在早就释怀了!”就这样,年过花甲的父亲与而立之年的儿子,经过岁月的历练,心贴得越来越近了。
  多年父子成兄弟。韩乔生说,他和儿子现在已经跨越“铜哥们儿”的境界,今后在生活中会像好兄弟那样相处。
  【编辑:刘波】
其他文献
说到教孩子学走路,大家脑海里肯定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大人牵着宝宝的手,让宝宝学走路。这一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理所当然就一定正确吗?儿科专家给了明确答复,这样做并不正确。  为什么呢?  一是大人太累。牵着不到一米的宝宝走路,父母整个人都被折叠了,过来人都知道“腰已废,真的累”,这种感觉是多么难受!  二是孩子会产生依赖心理,没有自信。在能熟练牵手走路后,很多孩子仍然不愿意尝试自己走路,父母一松
在2018第九届世界武术散打比赛中,90后选手叶翔力挫群雄,再次为中国队夺冠。叶翔身高1.89米,体重125公斤,是业内有名的“大块头”。近几年来,他几乎垄断了国内散打无差别级冠军,并获得2016年散打世界杯冠军、2017年世界级散打王争霸赛冠军等,实现了散打生涯的大满贯。谁能想到,这位中国最耀眼的“散打王子”,曾是一个桀骜不驯的顽劣少年,是别样父爱让他逆袭成了世界冠军……  打不成器,顽劣小子越
一  晚上睡觉时,儿子用胳膊牢牢圈住我的脖子,我稍微动一下,他就会呓语:“妈妈保护我……”  儿子刚过3岁,我和老公千挑万选,送他进了一家离家不太远,条件也不错的幼儿园。入学第一天,儿子脸上就挂了彩,接他放学时,三个老师和两名园长轮番给我们道歉,说是老师没有照顾好孩子,导致我儿子被小朋友抓伤了。  看着哭得像只小花猫的儿子,再看看围在身旁的老师,我和老公只好说上两句场面话,带着儿子回了家。  此后
小学霸人设崩塌  果果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男生。他学习成绩优异,长期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重要考试没有出过年级前10名,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小学霸。可是谁也没想到,在重点中学保送生选拔考试中,他居然作弊,被當场取消选拔资格。  老师和同学们议论纷纷,都不敢相信眼前的现实:  “成绩这么好,为什么要作弊?不会是冤案吧?”  “自己都承认了,还冤什么冤!”  “他以前取得的好成绩,莫非都是作弊的结果?”  “
不敢入睡的宝宝:怪兽会来咱家吗?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叶女士一家三口在家自我隔离了两个月。能每天24小时与家人厮守在一起,那种温馨感基本抵消了对疫情的恐惧。但是没过多久,叶女士就发现4岁的女儿晴晴是个胆小鬼,而且胆小得离谱。  在家闲着没事,只好天天看电视里循环播放有关疫情的新闻。晴晴虽然不知道新冠肺炎是什么,但是她看爸爸妈妈皱眉叹息,她也跟着紧张。  一天,电视里报道各地支援武汉的新闻,其中一个
面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有多少家长能保持平常心?如果孩子的考试成绩欠佳,又有多少家长能给孩子切实的帮助?本期,我们邀请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习问题专家张鸣雁女士,与家长朋友们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高分固然可喜,切莫盲目乐观  主持人:请问各位家长,当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你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周剑华(13岁男孩的爸爸):當然是兑现诺言。每次重要考试前,我都会跟儿子谈好奖惩标准,比如考进班级前10名
她从不主动与人说话,被男生看一眼就浑身发抖  小君今年17岁,是一名高二女生。她面容清秀、身材高挑,加上学习成绩优异,在校园里知名度很高。但是,大家对她的评价莫衷一是:有的说她善良,低调;有的说她清高,不爱搭理人;有的说她自私,不愿分享学习方法;有的说她有心机,一见男生就脸红,却从不与女生一起议论男生,明显心口不一……小君并不知道同学们在背后议论她,因为她在班里没有知心朋友,但她知道自己不招人喜欢
许多家长把家庭教育通俗地理解为“管孩子”,认为管得越多越严格,孩子就会成长得越好。事实上,家庭教育并非这么简单。有的时候,家长对孩子控制得越多,孩子就越容易失控。那么,家长还要不要管孩子?分寸如何拿捏?本期,我们邀请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教授孙文涛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适得其反的控制  岳晓秋(8岁男孩的妈妈):我和丈夫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儿子出生前我就辞了职,准备在家做全职妈妈。我
孩子喜欢老师,又太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捕捉到一点“风吹草动”,就会严重影响情绪。这天,女儿对我说——  周日,女儿没睡懒觉,早早跑到我和她爸爸的卧室,情绪低落地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学跳舞了。”我问为什么。她说:“老师总让玲玲到前面给大家做示范,其实我跳得不比玲玲差,可老师就是不叫我,我觉得她不喜欢我。”  孩子的世界比我们想的要复杂。他们喜欢老师,又太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捕捉到一点“风吹
当今社会,复杂而充满竞争,一个人要想得到较好的发展,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就是要获得自制自理的能力,自己能照顾自己,不依赖别人。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学会在集体生活中,和人友好相处。而现今的大多数孩子,在亲人的万般宠爱中成长,他们的独立能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相对较差。下面两个案例就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  案例一:胡小乐最近很烦恼。他是家里的三代单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把他当成宝贝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