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eiw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務,而要想落实这一任务,不仅要注重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德育。语文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优良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然后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问题;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德育在小学生的成人成才道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落实德育,可以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但是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教师看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德育的渗透,没有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以至于许多学生只看重知识学习,不注重自身品质和品德的培养,严重影响到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任务的提出,对德育也提出了更要要求。作为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有策略地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分析
  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摘入的素材有着很大的德育价值。但是就目前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深入剖析文章的德育价值,只知道一味地让学生认识生字、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无法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先进思想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来,进而提升学生情感、品质、品德,提升学生的审美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渗透德育,可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使学生主动去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面临的问题
  (一)对德育的不重视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许多德育素材,渗透了许多德育知识,但是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德育不够重视,没有深入剖析德育,机械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由于教师对德育的不重视,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全面发展。
  (二)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德育,关键在于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小、好玩,在学习文字性的知识时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容易造成课堂演变成为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德育功能无法实现。
  (三)教师能力不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对教师有着一定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能体现在专业教学能力上,同时也体现在师德师风上。目前来看,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现阶段的语文教师大多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渗透德育,只能一味地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来教导学生,严重阻碍了德育的渗透。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举措。作为教师,要认清德育形式,在语文课堂上有策略地渗透德育,将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一)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落实德育也越来越紧迫和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德育,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首先,加大德育的宣传,提高教师对德育的认识,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实施德育;其次,教师要将德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将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起来,立足学生发展,深入剖析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进而更好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在语文阅读中渗透德育
  阅读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汇总有效渗透德育,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中,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在课文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与该课文有关的视频,将学生置身于作者的感情之中,让学生直观地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体会文中所包含的德育思想。
  (三)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识字,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无疑就会让识字教学变得枯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有着其独特的寓意,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如,在学习“打”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这个字组词,有的学生会组“打架、打人”,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组的词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打架、打人都是不可取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渗透德育的基础。以往,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严厉,不仅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同时也使得学生害怕老师,而这样的课堂环境不利于德育的渗透。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德育,教师应当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欢快的学习环境,进而方便学生接受德育。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善于换位思考,多鼓励、少责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群体中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让学生爱上老师,进而爱上课堂,为德育的实施提供支持。
  (五)创设德育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德育情境,不仅可以高效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究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如在《鸟的天堂》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鸟会有天堂吗?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只要生活快乐的地方就是天堂,从而让学生懂得如何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如何保护大自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六)强化教师的培训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要想有效渗透德育,强化教师能力培训尤为重要。首先,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培训,鼓励并倡导教师深入学术研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其次,强化教师职业素养教育,使教师主动去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任务。作为教师,更要主动去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深度剖析教材中的德育知识,进而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四、结语
  综上,在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下,落实德育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段晓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6).
  [2]杨胜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2).
其他文献
【摘要】因材施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不只在学科教学中应该遵循,更重要的是在人格教育中必须得到运用。本文试图从孔子关于“勇”、关于“仁”、关于“孝”三个教育事例中阐明以下道理,那就是因材施教对于塑造学生的社会自我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如此,因材施教还是为师者的自我教育,是教学相长最生动的体现。这是孔子的教育实践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圣人留给我们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财富。  【关键
【摘要】诗词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理解词意,把握思想是关键。对于《青玉案·元夕》这首词笔者通过“那人”展开一条线索,引导学生对整首词的内容、手法、思想达到深刻的把握。  【关键词】诗词;那人;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设计理念:诗词的教学有两大难点。一是诗词字面含义的理解;二是诗词意境、思想情感的把握。《青玉案》一词在字面含义的理解上较作者其他词作要容易一
【摘要】古诗文蕴含独特的语言魅力,包含格律美、意境美、形象美等诸多特点,已经成为语文学科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课标在相关规定中更加强调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依据新课标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发挥古诗文教学的魅力,利用古诗文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主要思考小学阶段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学好古诗词,爱上语文学科。  【关键
【摘要】“高”“大”“上”“细”“明”“导”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普通高中语文改革的春天已经来临,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为“祖国语文的精神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六字解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版《普通
【摘要】班级管理是很烦心却又是十分有意义和重要的事,运用活動化的方式,让班级管理更有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翁,更好凝聚班级力量,让管理者更省心、更舒心,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管理。  【关键词】 班级管理;活动化;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班级管理应该是班主任工作的最主要内容,随着“制度化”管理的深入,班主任的管理往往成为任务的发布者,学生应该是受教育的主体,但学生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启蒙阶段,是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需要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尊重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心理;行为规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氛围决定了教学效果,语文课堂活起来,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所说的“活”,意思是高效、踊跃。不能太过激烈吵闹,也不能
【摘要】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羁绊了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脚步,但是也存在着自己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发并利用本土课程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兴趣,提高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课程资源;综合性学习;兴趣;评价;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学习的新要求和重要組成部分,它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注重语文与生
【摘要】语文这门学科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还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性,同时也是开启人类精神智慧的一门学科,它纵横万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在教师在向学生讲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人文修养。在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研究出一套既符合教学大纲又能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诗意,提高审美。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当
【摘要】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集高度的精练和丰富的内涵于一身,透過凝练的词语,可以窥其别有洞天的意蕴,因此,古诗词教学既有迷人的魅力,也给平常的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高中语文教材中遴选的古诗词,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更需要我们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学会鉴赏,从而领略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关键词】古诗词;形象;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目前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亟待解决。以课堂学习主题模式开展古代诗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第一单元的“自主赏析”课教学为例,对高中语文课堂爱国主题模式展开探究。  【关键词】爱国主题;诗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