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练写点优化随课微写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_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课微写是在过去小练笔、微写作的基础上提升发展的,是将单元习作需要的单项技能与阅读课文中的某一点结合,进行系统训练的微型习作活动。它具备减压性、序列性、针对性与有效性的基本特征。而練写点的选取是随课微写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课例,论述了指向单元习作的单项技能训练点的选取方法和指导策略,力图架起打通读和写的桥梁。
  练写点 随课微写 习作单项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3-0122-02
  随课微写是在过去小练笔、微写作、片段写作等习作训练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减压性、体系化的习作训练教学方式。具体的讲,随课微写是将单元大作文细化为多个小的习作单项技能练写点,教师从中选取有价值的练写点,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进行小型写作活动。这些练写点指向单元习作重点,不特别强调篇章结构的完整性,有化大为小、化难为易的效果。
  教材由各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又有多篇精读课文,并且每一篇精读课文,都蕴含着许多可供随堂微写的练写点:或文体知识类的,或能力训练方面的,或体会感悟方面的,亦或是文章表达形式方面的等等。对此,为了取得更好的练笔实效,教师该如何精选练写点呢?
  1.通读整组教材,统筹布设练写点
  微写与文本有效对接的关键就是选好练写点。近年来,在实施随课微写的实践中,我们要求教师备课时,首先得把整组教材每篇课文通读,接着针对单元习作要求,进行习作单项技能分析布设,然后结合文本特征和学生学情,精心选取练写点,适时渗透穿插在阅读教学中练笔,实现读写有机结合。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材为例,整组教材中的习作,是置于《真诚》这一主题单元系统中,连同课文和语文天地(日积月累、拓展阅读、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金钥匙等)构成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该组教材编排了不同体裁的三篇主体课文,分别是金波的儿童诗《用目光倾听》、记事文章《信任》和写人文章《修鞋姑娘》,以及一篇拓展阅读《九色鹿》,还有语文天地“日积月累”“畅所欲言”(通过对“真诚表现在哪里”的讨论)和“初显身手”(用你的笔真诚地赞美别人,真诚地感激别人,真诚地劝告别人)等,从不同角度对“真诚”进行阐释。这些经典名篇,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采用侧面描写,勾勒出鲜活人物形象;有的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富有表现力,读后回味无穷。
  本组教材“笔下生花”习作主题是“认真观察生活,选一个像修鞋姑娘这样真诚的人,写一写”。解读习作要求后,我们明白了本单元习作的文体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而这种文体的写作要求,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特点。写人记叙文重点在于人,而非事,事例为人而选,为写人服务。因此指向本次单元习作能力的随课微写训练点有以下几点:(1)运用倒叙的写法叙事,首尾呼应,注意情节的起伏;(2)刻画人物形象的外貌(神态)描写;(3)塑造人物性格特征的动作描写;(4)突出人物品质特点的对话描写;(5)反映人物情感变化的心理活动;(6)对事情发展相关的修辞性行文措辞表达训练,如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7)运用背景衬托、借人衬托等“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烘托人物品质。
  基于单元整体观照的意识,我们解读出以上几个习作单项技能训练点,分散了单元习作的难点。我们认为,单元习作不是孤立的个体,它与整组教材每一篇课文资源密切关联,相辅相成。教学实践中,教师如能以单元整体的意识来观照教材、使用教材资源,把单元习作要求学生掌握的“技法”,分散到每篇课文中去体会运用。学生习作能力提升,将不再是难题!
  2.依托教材资源,巧设随课微写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找准了单元大作文所需要的单项写作技能之后,接着是将研究后确定的这些“技法”,巧妙地安排到本单元每篇课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课微写训练。《修鞋姑娘》这一课,就可以根据文本特点选择以下练写点:(1)塑造人物性格特征的动作描写。课文第三自然段有这样一段话“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通过对姑娘一连串动作“拽”“钉”“扯”的描写,表现了她的技术娴熟和她的自信。“吧吧吧”“刺啦刺啦”用声音来表现动作麻利,说明姑娘特别能干。在学文感悟后,便可引出人物动作描写的训练。让学生随课练笔“每天清晨,总能瞧见校门口的那位清洁工……”写一段话。聚焦在动作描写的点位上,不仅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人物形象,而且学会如何准确用词,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刻画人物形象的外貌(神态)描写。课文第五自然段“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经历的风霜艰辛。”教学时,我抓住人物的外貌,引导学生想象姑娘生活的辛苦:凛冽的寒风吹在她的脸上、手上,会是什么感觉?大街上冷冷清清的,她的生意又是怎么样的?通过想象,对其外貌特点加深印象,从而领悟出这是一个生活艰辛、值得同情的姑娘。接着自然引发出练写点人物的外貌、神态。让学生写写眼中这位饱经风霜的清洁工的外貌特点,教师还给出“汗流满面、精疲力竭、鹤发童颜”等描写神态的词语,供学生选用。(3)突出人物品质的对话描写。《修鞋姑娘》一文中有几处对话描写非常经典,充分体现单元主题“真诚”。我建议学生把修鞋姑娘几处对话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反复品读人物语言,学生很快就感受到这是一个热情、真诚、善良的姑娘。这时,教师要适时告知学生“言为心声”,描写人物对话必须切合人物身份地位、年龄特征,才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写出真情实感。另外,对话描写的基本格式有提示语在前面、提示语在后面、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两边、没有提示语,这些知识点也要借机重温一遍。(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的心理活动。修鞋姑娘的形象是通过“我”的心理变化表现出来的,她是主要人物,“我”是线索人物。教学时,可以抓住“惭愧”一词,让学生充分讨论“我”为什么感到惭愧?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交流,学生马上领悟到是因为姑娘对“我”真诚信任,始终如一,而“我”却曾有一连串的猜疑:怀疑、不放心→看了看→决计不还价→断定漫天要价→窘极了→惭愧。“我”的心理转变,侧面烘托出姑娘认真负责、诚实大方的精神品格。由此可以聚焦课文第九自然段,进行心理描写训练,让学生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反应的心理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学会侧面描写。(5)模仿文章结构的写作特点。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每一篇优秀文章都有其深层次的逻辑关系和写作模式,我们在教学时既要分析中心思想,也要学习谋篇布局,更要掌握写法独特处。不管是反复、对比,还是倒叙、插叙,适时引导仿写,方能提升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修鞋姑娘》一文,不失为教师引导学生叙事顺序仿写的范本,只要让学生将开头、结尾联系起来读一读,很容易就能说出倒叙的叙事顺序及其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倒叙手法,模仿本课的篇章结构,这是让技能迁移落地,有效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马正平教授指出,随课微写的宗旨就是想借助阅读教学的写作技巧的阐述,通过低压力、轻松化、序列化的习作单项思维技能的系统训练,来完成语文习作的核心素养、基本能力培养。而选点思路是随课微写首要解决的问题,一线语文教师都清楚,每篇课文都有不少精彩点,但这些精彩点不能一一作为微写点,因为课堂没有那么多时间,而且练写太多,学生会感到繁杂迷惘。每次随课训练,只需根据学情巧设一两个练写点便可,学生一课一练,一练一得。如此,将单元习作目标有机地、系统地贯穿于整组教材学习之中,课复一课地坚持,何愁学生习作能力不提高呢?
  参考文献
  [1]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蔡明妍.语文科微写作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5
  [3]殷宗祥.“随课微写”小学习作教学的新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2018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初中生物教学应结合教材内容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推动内容多样呈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变革。鉴于此,广大一线初中生物教师应探索运用信息技术的途径,以便达到有效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推进初中生物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 初中生物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3-0110-01  現
期刊
时代在一直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进步。科技的现代化促使了教育的现代化,愈来愈多的教师采用的都是新媒体教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出现了新的教育模式,微课,其不但丰富了课堂的形式,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在新课程改革的的背景下,将微课愈初中语文与阅读的教学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展现阅读文本的价值,有效的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为了更好地实现微课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教学的作用。本篇文
期刊
美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美育应当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中。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美育应当贯穿于整个课程,渗透于每节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教师要对历史教材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拓展,发现其中的美育素材;通过言传身教,营造美的环境;运用各种渠道和办法加强学生美育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历史 美育 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
期刊
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要想搞好实验教学就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在课堂中为学生增加独立实验的时间,提高实验效果。本文主要对多媒体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  生物教学 多媒体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3-0073-01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探究等活动,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创
期刊
视唱练耳是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明确高考音乐专业对视唱练耳的考察范围和要求,因材施教,由表及里的优化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规范和全面的训练,切实提升高考生的视唱练耳能力,为高考生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从而实现考生音乐素质和能力的稳定提升。  高考生 视唱练耳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3-0113-01
期刊
以问题导向的高中物理教育,其本质是把问题作为物理教学出发点,是一种知识和能力相辅相成的物理教学模式,即不断发现问题并培养熟练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基于此,课堂教学在针对性和效率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篇文章以分析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现状为目标,将重点放在问题导向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作用以及意义上,并对如何有效的实现问题导向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问题导向 高中物理 教学  【中图分类
期刊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对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绝大多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也都仅仅局限于在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这就需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经过亲身体验,感知道德意识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体会到法治对于社会和人的重要性,最终,通过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学习,提高初中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  初中
期刊
为了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需求,针对以上现状,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2018年我校在初一数学新课程教学教改中采取了模式实验教学法,经过一学年的教改探索与实验研究,深感此法是有前途的,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给予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本文就自己在数学新课程教改实验中的亲身体验,谈谈体会,以便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初中数学 课程标准 体会  【
期刊
创造力的提升对青少年的学习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的探究科学现象,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够在课堂、课后甚至是家里开展。在亲自实践中,学生操作观察都比较自由,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提升其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如果遇到不能处理或者理解不了的问题还能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查阅资料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现代信息技术要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现实的学习活动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性顺利突破,集视、听为一体,融合声、光、色、形、动,用多种多样的方式,给予学生引导,让其观察、思考、理解和分析所学内容。同时借助多媒体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数学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为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  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