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报刊中的情态模糊限制语及语用功能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j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的功能纵观,词语结构、话轮修正的选择与构建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多重语境制约因素下模糊限制语具有语用功能。教学用语、写作体裁、语言水平、母语水平、语用迁移等因素影响德语学习者使用模糊限制语。本文利用德语语料库DWDS,总结和分析了德国主流期刊中情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特点及倾向,由此归纳出使用语境和语言使用功能。
  关键词:德语 情态动词 模糊限制语 语料库 统计分析
  一、引言
  模糊性是人類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限制语(vage Sprache)作为模糊语的一部分,用来限制模糊词的模糊程度。模糊限制语可以包含词、词语,还包括惯用语结构、小句。[1]177
  模糊限制语最早是由乔治·拉科夫于1972年提出并开始研究。他在题为“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 的论文中,将模糊限制语定义为 “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 [2] 195-213。
  近年来,我国语言学者对模糊限制语的功能进行了丰富的探讨。在研究方法论层面,使用语料库进行研究成为一种新的范式。比如蒋婷(2006)通过对比分析JDEST学术英语语料库和两个通用英语语料库的基础上,探析和归纳英语情感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倾向和特征,揭示了情态模糊限制语在学术语言使用中的语用功能[3];段士平(2015)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对中国学习者口语模糊限制语块使用进行了分析[4]。张冰枝(2006)对中德模糊语言应用做出了对比性的研究,分别从语义学以及语用学层面探讨了政论文中的模糊语言[5]。但是采用语料库来探讨德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的研究尚属凤毛麟角。基于此,本文以德语语料库DWDS为基础语料,探究德语报刊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类型、特征及动因。试图从定量到定性的角度,探讨分析以下问题:1.在德语报刊中,是否对某些情态模糊限制语使用有明显倾向;2.报刊中的德语与通用德语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3.在德语报刊文章中,情态模糊限制语具有何种语用功能。
  二、模糊限制语分类与功能
  德国语言学家Claus Ehrhard等分别从语义和语用层面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对促进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具有交际价值。他们对模糊限制语的定义为以下术语:Vagheit, Unbestimmtheit, Verschwommenheit, Unklarheit, Schwankendsein, Intexaktheit von Klassen, Unsch?rf von Begriffen[6] [7]。但是对于模糊限制语所具有的特定的人际功能并未进行深入探究。
  (一)模糊限制语分类
  国内语言学者对于模糊限制语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标准。陈林华、李福印(1994)按语义特征将模糊限制语主要分为5类:程度、范围、数量、质量和方式[8]。迄今为止比较有影响力的仍是Prince et al.(1982)从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的划分。主要分为两大类:变动型和缓和型[9]。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能够改变句子结构的本意,对实际情况作出一定程度上的修正。可以再细分为:程度变动型和范围变动型,可以体现说话人的谦虚或委婉,从而达到维护人际关系的目的。句子结构中增加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等于对句子作出了说明,表示话语是说话人本人或第三者的看法,缓和话语语气。根据语用学标准,对模糊限制语的分析标准主要集中在Langue-bezogene Vagheit 和Parole-bezogene Vagheit。在语言层面,主要分为Vage W?觟rter和Vage Additiven。在言语层面,主要分为Hyperbel(夸张),Euphemismus(委婉语),Metapher(隐喻),Phraseologismen(惯用语),Fremdw?覿rter(外来词),Abstakte Formulierungen(抽象表达),Abkürzungen(缩略语)等。
  综合模糊限制语表达形式,按E.F.Prince(1982)的方法将德语语言中模糊限制语分类:
  程序变动语有:im Grund genommen, haupts?覿chlich, im allgemeinen, vergleichsweise, fast, dauerhaft, 谓“较、基本、大幅度、一定、有所、略、适宜”等;
  范围变动语有:etwa,knapp,ungef?觟hr,zwischen, innerhalb, gr?觟?茁er als,kleiner als,weniger als,谓“约、之间、介于、范围内、大于、小于” 等;
  直接缓和语:表示主观性的情态实义动词scheinen zu, vermuten,annehmen,voraussetzen;情态动词sollen,k?觟nnen,dürfen,m?觟gen, m?觟chten,wollen表示可能性的形容词、副词wahrscheinlich,vielleicht, m?觟glicherweise等;
  间接缓和语:sollen表示转述他人观点时也属于间接缓和语。另外,so das Ergebnis, zufolge, nach, hervorgehen aus,zeigen,laut,aus...ergibt sich,Schlussfolgerung ziehen,谓“本文、实验结果、数据、研究表明、研究发现、显示、说明、由……得出”等均为间接缓和语。
  (二)模糊限制语功能
  德语模糊限制语类型涉及交际与语境中的语用功能,其语用功能主要分为:1.由于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属于语义范畴,所以话语的真假受到影响。2.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属于语用范畴,不改变句子的真假,语用功能符合Grice的合作原则。3.说话人的职业身份在模糊限制语中扮演重要角色。4.在使用模糊限制语过程中,也可能存在消极影响。   报刊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作者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言提供劝导性的信息;符合合作、礼貌原则、交际策略;合理提出个人观点;与读者互动;礼貌谦虚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缓和危险境地。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手段是语料库方法。登陆德语语料库DWDS(https://www.dwds.de/),DWDS语料库主要包括:Referenzkorpora (DWDS-Kernkorpus,DWDS-Kernkorpus 21,Deutsches Textarchiv), Zeitungskorpora (Berliner Zeitung,Tagesspiegel,Die Zei)以及Spezialkorpora(Blogs,Filmuntertitel,Polytechnisches Journal, DDR,Gesprochene Sprache)。通过提取德语中情态模糊语的观察频数,然后按照出现的频率进行标准化,得到词频数据。将报刊文章与通用德语语料进行对比研究,对情态模糊限制词进行检索、分类、分析,探讨其在德语报刊中的语用模糊性与语用功能。
  四、语料库数据结果分析
  如图得知,以德国三家报纸杂志(柏林报、明镜周刊、时代杂志)为例,德语文章中使用6类情态模糊限制语的频数均高于其他通用德语篇章。报刊文章中情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特征及语用功能如下:
  (一)报刊文章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高于通用德语。
  人们通常认为,为了达到精确性、客观性及严谨性,报刊文章中会尽量避免使用具有模糊意义的情态动词。然而,根据数据显示,6类德语情态动词在DWDS语料库报刊子库中检索得到的观察频率分别是k?觟nnen(3,236,853); sollen(1,838,962); müssen(1,697,864);wollen(1,676,121);dürfen(579,219); m?觟gen(239,597)。总体而言,在使用6个模糊限制语过程中,报刊中的情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高于日常德语。
  (二)报刊文章中情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特征。
  6类情态动词在语料库中的观察频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k?觟nnen, sollen, wollen, dürfen, m?觟gen。本文着重分析情态模糊限制语k?觟nnen和sollen的在报纸杂志文章中的使用功能和特征。
  从情态动词的语义来看,k?觟nnen的用法包括:1. 表示能力、可能、许可,用直陈式;2.表示劝告,用第二虚拟式或直陈式现在时;3.表示请求,用直陈式现在时或第二虚拟式;4.表示揣测,用直陈式现在时或第二虚拟式;5.表示愿望,用第二虚拟式。
  由此可知,k?觟nnen属于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表示说话人的推测或犹疑。这种模糊限制语常用于作者对某事的真实程度没有十足的信心和把握。于是在陈述时加上了模糊限制语,使肯定的口气得到适当的缓和,表示一种不十分肯定的估计或猜测。例如:
  a. Allerdings: In nicht wenigen F?觟llen k?觟nnen wir kaum sagen, warum diese oder jene Asanareihe ein Problem gel?觟st hat.“(Der Tagesspiegel, 06.06.2005)
  在例句a中,從语用的角度将k?觟nnen wir kaum sagen结合分析来看,k?觟nnen也属于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通过借助情态动词以及人称指代(Personaldeixis)“我们”表示作者本人直接猜测或犹豫,体现出说话人的交际目的;作者提出个人观点,为了给自己留有余地;或是处于篇章类型考虑,作者在报纸杂志中选用模糊语言,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从情态动词的语义来看,sollen的用法包括:1. 表示任务、指示、规定,用直陈式;2. 表示劝告,用第二虚拟式;3. 表示声称、目的,用直陈式现在时;4. 表示将来,用直陈式现在时;5. 用于改写命令式,用直陈式现在时或第一虚拟式;6. 可以用来引导条件从句和让步从句,要用第二虚拟式。
  由此可知,sollen属于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通过使用情态模糊限制语,使得作者本身的处境得到缓和,不至处于危险境地。德语报纸杂志中关于sollen情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也很常见。例如:
  b. Wer Yoga als medizinische Therapie einsetzt, sollte mindestens vier Mal die Woche 30 bis 60 Minuten lang üben. (Der Tagesspiegel, 06.06.2005).
  在例句b中涉及医学德语领域,主要内容为:想要将瑜伽运用于医疗诊断,那就需要每周至少练习4次,时长30-60分钟。
  当作者使用sollen作为情态模糊限制语来表示话语陈述的依据时,应该说作者本身是不同程度地同意该依据的。间接缓和型情态模糊限制语(sollen)的言语交际功能主要表现在:作者本身是不同程度地同意该依据的,但作者对该依据究竟有多大程度地赞同,在话语中无从得知。带有情态动词sollen的句子同样也使用了被动语体,目的是模糊作者与命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减轻个人的责任。
  五、结语
  通过DWDS语料库数据分析,以及对k?nnen和sollen具体语料进行讨论分析,可以看出,德语报刊中情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呈现以下特征:(1)情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高于通用德语篇章;(2)直接缓和型情态模糊限制语k?觟nnen的使用频率最高,报刊杂志中使用k?觟nnen达到缓和语气、保护自己、实现合作原则的语用功效;(3)间接缓和型情态模糊限制语sollen的使用频率也较高,报纸杂志中使用sollen可以降低所述事实的主观绝对性,从而提高信息的可接受性。(4)情态模糊限制语中采用情态动词+动词+被动态的结构,增强了语言的科学性,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5)通过DWDS语料库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可以反馈德语情态动词基础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情态动词实际功能的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克服情态动词难关。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77-188.
  [2] Lakoff,George.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Journal of Phosophical Logic,1973.
  [3] 蒋婷.论学术英语中的情态模糊限制语-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6:8.
  [4] 段士平.复杂系统理论框架下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模糊限制语块使用研究[J].外语界,2015,(06):45-53.
  [5] 张冰枝.中德模糊语言应用的对比研究-以政论文为例[D].上海:同济大学,2006.
  [6] Claus Ehrhard&Hans Jürgen Heringer:Pragmatik[M].Wilhelm Fink GmbH Co.Verlags-KG,Jühenplatz 1,D-33098 Paderborn,2001.
  [7] Wolski,Werner:Schlechtbestimmtheit und Vagheit - Tendenz und Perspektiven,Method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Semantik[M].Tübingen,1980.
  [8] 陈林华,李福印.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05):55-59.
  [9] Prince E F et al.On hedging in physician-physician discourse[J].Linguistics and the Professions,1982,6:83-97.
  [10] Halliday,K.Writing without conviction Hedging in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J].Applied Linguistics.1996,(17/4):433-45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翻译专业学生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堂的课程设置、特色及其优劣。接下来探讨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对课程的帮助,以及如何在翻译课程中最大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调查了上海某高校翻译专业硕士(MTI)学生对于软件的运用比例和水平。最后基于上述内容,笔者对于当前国内翻译专业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 课程设置 教学有效性  一、引言  随着科学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视角,围绕“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中的陶艺罐、陶艺碗、陶艺挂饰及藏八宝等陶艺品系列,探讨了3D建模技术及实现过程,构建了陶艺品三维模型,研究了浏览器下3D模型的交互式呈现技术及实现方法,测试表明,研究所构建的3D模型逼真度高,这些模型实现了在火狐浏览器和谷歌浏览器下的3D呈现、平移、360度旋转、缩放等交互操作。  关键词:陶艺品 三维建模 交互 
期刊
摘 要:阎连科《受活》的文学创作是作者利用色彩语言的文化着色过程,在日本的译介则是透过语言镜片折射异域文化的再阐释过程。《受活》中色彩词的形式偏离和语义偏离凸显了阎连科的个人诗学特征和中国的区域性、本土性文化。日译本中色彩词的保留、淡化、褪色等策略混合了译者的个人风格和日本主流意识形态,是对本土文化的解读与重构,既体现了起点志向的源语文化色彩,又符合目标志向的受众审美情趣。色彩词的文化着色与褪色是
期刊
摘 要:同为“楚辞”研究成果,清陈本礼的《屈辞精义》和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辨骚》在“楚辞观”方面具有比较价值。刘勰在总结汉代“楚辞观”的基础上通过儒家文学视角来看待“楚辞”,褒贬不一。而陈本礼在清代朴学大盛的时代背景下独辟蹊径,注重阐发“楚辞”之文脉大意,高度赞赏屈原其人及其作。尽管陈氏对刘氏之“楚辞观”不屑一顾,但从文学技巧和文本题旨两大方面,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实质联系。  关键词:《屈辞精
期刊
摘 要:风格是文学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机统一中所表现出来的作家的创作个性。它贯穿于一个作家整个创作活动中。当代女作家叶文玲在其创作中逐渐彰显其创作个性。通过内容层面单向地就深厚的情感意蕴、明朗的抒情基调等方面,阐述其清新淡朴风格的成因。以期对叶文玲的文学创作做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当代小说 叶文玲 清新淡朴 个性探讨  从地域文化层面看,当代文坛女作家中,如果说迟子建的小说善于描写东北风
期刊
摘 要:沈祖棻的《忍耐》是一首抒情诗,看似简单的诗篇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其艺术魅力在于:语言优美结构匀整、对称,措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呈现出矛盾对立的“张力”;通过互文的艺术手法使诗歌有深度有广度,做到雅俗共赏,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依旧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也传达了当时的百姓渴望温暖与光明的时代呼声。  关键词:沈祖棻 诗篇 《忍耐》  沈祖棻,1909年1月29日出生(1909-1977)
期刊
摘 要:霍夫曼斯塔尔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其早期诗作《中国皇帝说》融入诗人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观察和理解,展开了一段独白式的描述。本文指出诗中借用中国皇帝形象,并非是构筑西方视野中的“他者”,而是作为文本建构的手段和意义表達的载体,具有自身的美学价值。本文从诗中的文学隐喻着手,结合诗人的创作思想和文学态度,解读其笔下的中国皇帝:这是一个脱离现实生活、沉醉于幻想世界的世纪末艺术家形象。霍夫曼斯塔尔
期刊
摘 要:现今,中国高校的翻译课程大多以传授翻译技巧为主,且非文学类翻译占主导。为了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翻译课程中设置了一次文学作品翻译实践,要求学生翻译朱自清的《背影》。由于文学作品的翻译需要译者传达原文的审美信息,这个相对无限的变量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着更多的能动性和主观性。因此,学生通过翻译、翻译评介和课堂讨论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文学翻译这个无限的再创造过程。通过
期刊
摘 要:敦煌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莫高窟壁画艺术作为敦煌艺术的典型代表,其蕴含的审美取向及时代特征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通过对敦煌壁画的创新应用问题探究,一方面可以促进对敦煌艺术的保护,另一方面可以为敦煌艺术的再生探寻新的生机。经过历史的发展,莫高窟壁画被赋予了诸多精神内涵,对这些精神内涵的发掘,有利于弘扬我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敦煌艺术 莫高窟壁画 创新应用
期刊
摘 要:小剧场话剧《飞》是一部关乎年轻人的成长与选择的作品,力求在诗意的叙事中灌注青春的热血与迷茫、蜕变的痛苦和领悟。从剧本的开发,到立意的凸显,到整个创作团队的构成,都始终感受年轻人的呼吸脉搏。编剧和导演希望借剧中的人与事,给当代的年轻人带来更多责任与担当的深刻思考与启迪。  关键词:总体立意 现实意义 形象种子 演出样式  一、总体立意  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是每个人对命运永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