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l5201314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太难了,又枯燥,老师只顾自己读书,方法又单一。这是幼时鲁迅不爱学习的主要原因。”这是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分析鲁迅幼时不爱学习的原因时听到的答案。我听后感触很深。
  我们现在施行的是现代教育,老早就脱离了陈旧腐朽的私塾教育,为什么学生还是那样讨厌学习,乃至学生学到“三味书屋”时发现鲁迅上学可以在课堂上“画画儿”,其他学生可以“做戏”,老师却没有发现,他们竟然惊呼:“这样的课堂多好呀!”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孩子们学得不快乐。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者”。很多课堂是死气沉沉的,没有生气,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爱发言,等着老师点名;少数学生则浑浑噩噩,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这些现象也无能为力,按照自己的备课任务继续往下讲。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不仅阻碍了学生能力的發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养成了学生对知识的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习惯。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学生,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更有甚者因不堪重负而厌倦放弃学业。
  这样看来,想让学生喜欢学习,我们的课堂就必须革新。教师若能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则能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尽情释放,洒脱驰骋。这样,学生想保持沉默就不大可能,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大可能。鲁迅为什么回忆儿时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因为这两个地方有趣味,让他感兴趣。所以我发现“兴趣”最重要。学生感兴趣,就学得轻松;不感兴趣,就学得很累。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事物感兴趣,便会主动愉快地探究它,不仅不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我在上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然后叫同学们找课文中还有没有让作者感到快乐的内容。同学们马上找到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到后园玩,以及老师读书时他们在下面“画画”“做游戏”的内容,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这堂课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完成了语文教学基础的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我在讲授《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先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让学生由自己的生活走向课内,这样趣味就会多一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在上《皇帝的新装》时,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文具盒等为道具,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模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体会文中皇帝的愚蠢,大臣的虚伪和骗子的狡猾,整个课堂气氛既轻松又活跃。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转换角色,充当导演,让学生充当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演员(学生),调动各种因素,让舞台(课堂)充满光彩,使演员投入其中,乐在其中。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钱梦龙语)。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说明文在教学中通常被认为内容单调、形式呆板、缺乏情趣。我在上《伤仲永》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朗读比赛、复述故事、快速阅读记忆训练,文言基础知识抢答比赛等课堂活动,使学生由害怕学文言文到乐意学文言文,教学形式轻松活泼;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提高。因此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例子”,提炼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知识是教不尽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便可以自学知识,再生知识,自觉提高语文素质。这样,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其他文献
由张冠英、吴永发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语文》第一册(2001年8月版)和由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2002年7月版),均选了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都江堰》一文。  《都江堰》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的: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
摘 要: 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点研究问题。本文主要从师资情况、学生自身问题及教材的选择方面,分析了双语教学时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对策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这是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首次以文件的方式在全国推行双语教学模式。
一、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教师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有各种教学任务要完成,语文教师普遍觉得教学进度紧,为了赶进度,某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显得十分急躁,根本没有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思考。教师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感悟这一块的教学就如蜻蜓点水,不少教师都将宝贵的时间留给教参中提到的“知识点”,留给自认为很有可能考到的“重点”。因此,课堂上就出现老师忙分析、讲解,学生忙记考试“要点”,这是一种
摘 要: 作者通过对两位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模式生成过程的质性研究发现:工作态度、生成动机和教学信念共同影响着教师校本教学模式的创生。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学模式创生 工作态度 生成动机 教学信念    F中学为实现学校优质轻负的教育理想,鼓励教师大胆改革、自主创新,优化课堂教学。从2011年1月正式开始,该校教师在M校长的引领下,以横向竞争、纵向合作、主动愉悦教学
摘 要: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是高职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之一,而良好的语感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石。本文从分析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入手,通过四个方面的对比研究,进而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提高语用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高职生 英语教学 培养语感    一、引言  英语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特点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它包含对语言
摘 要: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普遍应用带来了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的重大变革。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信息技术对现代化教学已经产生并将持续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现代化教学 教育改革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将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
摘 要: 曾为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赢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著作《马人》被称为是其《兔子,快跑》的对照篇,它将神话与现实完美融合,低调而深沉地道出了父亲对儿子伟大的爱,也彰显出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本文分别从小说中主人公及其所对照的神话形象着手,理出两者的共同或相似经历,探讨了两者遇到苦难时的态度及抉择,从而分析出小说的情感主题。  关键词: 小说《马人》客戎 考德维尔 奉献
一、阅读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及意义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牛津初中英语》,各单元话题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而每个单元的阅读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课文除了包含大量的语言信息外,还对学生阅读微技能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同时整个单元的听、说、读、写、译等教学活动都要建筑在对阅读课文本的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之上。  二、阅读课教学的常用方法及步骤  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根据话题内容创设相关情境导入相关
作文是一种语言表达活动,需要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有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作表达的热情。浓厚的兴趣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效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目前不少学生怕作文,认为作文是一种苦“差事”,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只有激发写作的兴趣,学生才能爱写,才能从认识和情感上真正热爱写作文。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经过二十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学习别人的良好经验,结合自己的体会,我认为应从如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做到有效教学,导学案合理运用是关键,作者结合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政治课导学案编制与使用方面的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 编制 运用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让学生主动地、充满